2018上半年水果價格集體暴跌 誰應當爲此買單?

2018上半年水果價格集體暴跌 誰應當為此買單?

各位農創朋友們大家好,我是板磚大餘。今天有一位媒體人問了一個問題。據他觀察,2018年上半年中國水果的價格行情集體暴跌,他問這是什麼原因?

我簡單回答一下這個問題。今年上半年,像荔枝、柑橘、梨、蘋果這些品的價格跌得非常厲害,做這幾個品的人今年都虧得很慘。

這主要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我們都知道,在中國種植水果有一個不太好的情況:政府為了打造地區化的產業龍頭,鼓勵大家來土地流轉進行集體種植。這樣就會導致種植過量和過度。

就好比我們的市場只需要五千斤臍橙,現在種植和產量達到了一萬斤,那必然就會導致臍橙價格暴跌。今年荔枝、柑橘類就是這樣一個狀況。中國傳統就有一句話叫“穀賤傷農”,穀子賣不起來,就對農民造成很大的傷害。

事實上,今年暴跌的幾個品種都和地區過度倡導種植、農戶跟風種植有關,產量過大導致價格暴跌。面對這樣一種問題,我曾經也就劉強東的一個觀點來說明了這件事情,倡導大家不要盲目的擴大種植面積和種植規模。

這樣一種問題以後應該如何解決?第一點,想要解決這樣的問題,最好不要有政府性的倡議,政府不要倡議大家大規模種植。因為這是盲目的。

第二點,所有想要介入到種植的人最好來做品種和品類的調研,來做一些技術性的創新,比如說種植在品種上、口感上、甜度上甚至外形上有一定創新的品類和品種。那麼上市之後,雖然有可能並不是很暢銷,但是像這種大面積的價格暴跌的狀況也不會太嚴重。

第三點,如果做好了品種和品類的創新,就要非常果斷的走出去,要去推廣和推銷自己的產品和品種。第一年沒有做好,第二年肯定能夠逐步的好一點,第三年會更好。因為農業的經營是一個長期累積的過程。

我給大家傳遞一個簡單的信息:到了要採摘的季節然後再來聯繫銷售商,這個就已經晚了。而這個工作要提前多久來做呢?這個工作最少要提前一年,甚至提前兩年來做。

因為在農業中間,所有來做農產品銷售和流通的也是原來從農村出來的這樣一批人,他們對於新品種、新基地是需要很長的一個信任期的。所以我們要提前一兩年就要做好籌備。

這樣當我們的產品成熟的時候,我們能夠快速的把它銷售出去。也就是說銷售的預備期要比較長久。

第四點,一個基地在種植一個品種的時候最好在種之前就有一個規劃。我這個品種保底的量由誰來消耗?比如說榨汁場能不能消耗?如果有這樣的前期規劃,種植的項目基本上是穩保不賠的。

以上講的四點都是我們通用的處理方法。當然中國還有一種很奇怪的現象,有些局部地區的價格暴跌是由於惜售、捂著不賣導致的一種狀況。比如說現在的價格能買到七八塊錢一斤,這時他不出售,他希望抬價能抬到十來塊。結果發現季節一錯過,另外替代的品種上來之後,它的價格反而上不來了。這個時候就只能賣到五六塊一斤,他就更不賣了。最後導致大量水果爛掉。這樣的情況在中國的局部地區也是比較常見的。

所以對於價格暴跌,我們從兩個大維度上看,一個就是總的供應量、種植面積是否超過了市場的總需求。這是一個供給關係。第二個有關於局部地區的誠信和契約關係,就是該售不售、反受其亂這樣一種情況,我們應該把它來區別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