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探訪|四百餘年的通運橋,滄桑背後的繁華誰人知

大通州有不少的橋,有著被譽為“運河源頭第一橋”的北關閘橋,造型華麗的東關大橋,設計精美的玉帶河大橋……而今天小編為您介紹的,則是這座矗立在張家灣且擁有四百多年曆史的通運橋!

独家探访|四百余年的通运桥,沧桑背后的繁华谁人知

其實,在通運橋之前,這裡是一座木橋,就在張家灣城南門外,遼代統和晚年(1005--1008年)間所開鑿的肖太后運糧河自西淙淙而來,向東汩汩而去,因為越來越多駝載貨物的車輛通過,木橋已經不堪其重,變得搖搖欲墜。

独家探访|四百余年的通运桥,沧桑背后的繁华谁人知

直到明萬曆三十年(1602年),內官監太監張華向皇帝奏請改建石橋,並且修一座三官廟加以鎮護。皇帝批准此事,命修橋專家陳進儒監造,從三十一年(1603年)正月動工,直到三十三年(1605年)十月才竣工。

独家探访|四百余年的通运桥,沧桑背后的繁华谁人知独家探访|四百余年的通运桥,沧桑背后的繁华谁人知

修建完畢的石橋十分漂亮,明神宗為其賜名“通運橋”,因為它橫跨在肖太后河上,附近的村民又都稱其為“肖太后橋”。

独家探访|四百余年的通运桥,沧桑背后的繁华谁人知

通運橋南北長十三丈,東西寬三丈,每邊各有二十二根望柱,柱頭上雕須彌座,坐上圓雕二十二個獅子,神態各異,活靈活現,可見明代工匠的高超技藝。

独家探访|四百余年的通运桥,沧桑背后的繁华谁人知
独家探访|四百余年的通运桥,沧桑背后的繁华谁人知

再看通運橋身,為三劵平面橋,也就是三孔橋,橋中劵上拱兩側正中各有探海蟠角代須龍頭一個,雙眼注視水面,雕工非常精緻!據說這個探海龍頭是龍之一子,作用就是控制河水高度,當漲水時將多餘的水吸入口中,若河水乾涸時再吐出口中之水,保佑一方水土平安!在劵拱南側下方,也就是在水下,還鑲嵌著碑記,上書“清源陳進儒監造、大明萬曆三十三年”,大明萬曆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605年,至今已有413年的歷史了。

独家探访|四百余年的通运桥,沧桑背后的繁华谁人知

在橋的南北兩側雁翅金剛牆下,各有兩隻避水獸注視河流,這也是通運橋除了帶生殖器的獅子外,另一大奇特的景觀!因為很多橋都是將避水獸放在橋上游兩側,很少有上游、下游均放置鎮水獸的,真的忍不住的想問一問古人,這樣放置到底有何寓意!

独家探访|四百余年的通运桥,沧桑背后的繁华谁人知

要說這通運橋最具特色的地方,還有這每邊的二十一塊欄板,每塊欄板內外都雕有海棠池,池內都浮雕寶瓶荷葉,葉脈紋都線刻而且不相雷同,古樸凝練,異曲同工。為什麼說它最具特色,因為北京地區橋有千百座,而唯有此橋的護欄板是兩面都有浮雕的花紋,讓橋上行人、橋下過往船隻的人都可欣賞得到欄板兩面浮雕花紋,真是稱得上北京橋之最了!

独家探访|四百余年的通运桥,沧桑背后的繁华谁人知

通運橋北端一丈處就是張家灣城城門樓了,輕撫城門上的青磚,踏上幾經風雨洗禮滄桑而斑駁的通運橋,撫摸著橋上的石獅子,眺望肖太后河,微風拂過,好像隱約間聽到了車軲轆的轉動聲,人潮的腳步聲,小販們的吆喝聲,橋下船舶過去劃破水面的聲音……

独家探访|四百余年的通运桥,沧桑背后的繁华谁人知

雖然這裡已經繁榮不再,但一塊塊青石,一隻只坐臥在橋上的小獅子,都曾見證了它的繁華,而你我也瞭解了它的故事~

通運橋地址:通州區張家灣鎮內

独家探访|四百余年的通运桥,沧桑背后的繁华谁人知

攝影:羿健

感謝曹志義老師提供的文獻資料和講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