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县“四有”好老师杨丽琼先进事迹

让爱撑起梦的桥梁

——民乐县“四有”好老师杨丽琼先进事迹

“讲道莲台三尺前,含辛茹苦多少年”。她用母亲的情怀哺育、催放一个个含苞的蓓蕾。最美的,展示给孩子,最累的,留给自己。她不是母亲,却胜似母亲,她用那柔弱的臂膀为留守儿童撑起了一片天。

民乐县“四有”好老师杨丽琼先进事迹

杨丽琼老师,生于1971年5月,中共党员,1991年8月参加工作。从代课教师起,杨老师就一直都默默关心着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她是孩子们的“爱心妈妈”。她的教育理念是立根农村,扎根泥土。她说她是农民的女儿,她深知农村留守儿童的疾苦;她说:“教育是穷人的梦想,而乡村教师就是撑起他们梦想的脊梁!”她的学校就座落在乡间,她的学生就来自田埂,她每天早上在学校门口翘首以待学生们踩着泥土而来几乎就是一份最简单最朴实的信仰!--让这些在成长的岁月里失去父母的陪伴甚至失去父母亲情的孩子们不要再失去受教育的机会,不再失去拥有师爱的机会,也和其他孩子一样拥有温暖的童年!

信仰的力量是伟大的,拥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虽然累,但不苦!”二十多年来,她奉行着教育的真谛“以心换心,以爱换爱”,逐渐走进孩子的心灵,把留守儿童真正当做自己的孩子,走近孩子们的心,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师爱是无关血缘的。面对一个特殊的,庞大的家庭,她不顾家人的反对,依然收留了2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她用那柔弱的臂膀和丈夫共同撑起了这个11口人的大家庭。

对待孩子,她用心呵护;对待家人,更是无怨无悔。她是留守儿童心中的“好妈妈”,是丈夫眼中的“贤内助”,是公婆眼中的“孝顺女儿”,是村民眼中的“好儿媳、女强人”。

切斯特菲尔德说:“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有分辨可能与不可能的能力,之后就要有融会贯通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什么事情都可以解决的!”从杨老师身上我们看到了这种勇气和信念,而这些恰恰是一个教育者不可缺少的东西!(段海月 陈有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