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虽然不起眼,却是妈妈年轻时候的味道……

它虽然不起眼,却是妈妈年轻时候的味道……

产品经理小郭总抱怨自己有个不幸的童年,尤其是他把妈妈的“大宝”当玩物到处抹的时候——300米开外都能感受到小郭“嗨E”。的亏小郭没动他奶奶的雪花膏。

它虽然不起眼,却是妈妈年轻时候的味道……

(由关蕙农、杭稚英和郑曼陀等月份牌名家为“双妹”绘制的广告月份牌)

盛行于上个世纪30、40年代的雪花膏并不是护肤品品牌,而是护肤化妆品的统称。

上海家化生产的雅霜是中国最早有规模生产的雪花膏,民国时期上海街头关于雅霜的广告之一,产地上海,并由上海"大陆药房"总经销。旧日的广告上,印着当时的当红明星白杨,甜心一般的笑容胸前一束鲜花,扮相让当时的女人无比向往,也许这就是雪花膏的魅力所在。

它虽然不起眼,却是妈妈年轻时候的味道……

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马尚龙记得,小时候父母请亲戚朋友来家中吃饭,吃完饭后,就要请客人用热毛巾洗脸,还要准备好一罐友谊雪花膏供客人涂抹。当年雪花膏不仅百货商店卖,连遍布上海的小烟杂店也有卖;不仅有卖整瓶整盒的,还有上海话叫作“零拷”的,就像拿着瓶子去油酱店打酱油一样。

5、60年代中国物资较匮乏,普通市民对物质的需求基本只满足于吃饱穿暧而已,对于护肤美容的需求相对较小,蛤蜊油作为极具人情味的护肤品很大程度的满足了微薄需求。

它虽然不起眼,却是妈妈年轻时候的味道……

(“手牌”是生产蛤蜊油的老牌子)

1957年出生的梁春芝对蛤蜊油记忆如新:“40年前我21岁,正是好时候,但是那时候咱们国家的物资不是很丰富,像我们这年轻的小姑娘,爱美的,抹的护肤品都是常见的国产品牌。像紫罗兰香粉、美加净雪花膏,还有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友谊雪花膏。每次一开工资,我们就会拿出一部分去当时的一百商店、光明商店、人民商店,想把这些心仪已久的东西买回家。价格也不算贵,大概都在几毛钱到一块多钱左右。咱东北气候干燥,大部分姑娘家都会用点儿雪花膏美一美,让脸上的皮肤好点儿。老一辈人不舍得,就会去买几分钱一个的‘蛤蜊油’,年轻人则是用‘蛤蜊油’擦手。”

蛤蜊油虽然价廉,却也物美,不用说它的护肤功效,仅就外包装而言,绝对赏心悦目:蛤蜊壳完整清洁,洁白光滑,上面涂蜡,贴有商标。城市中的孩子有不少是通过蛤蜊油认识贝壳的,姑娘们衣兜里装上蛤蜊油到学校上学,课间掏出来相互比较着,看看谁的蛤蜊壳更大,图案条纹更漂亮。蛤蜊油代表着那个年代孩子们对美丽的向往,对幸福的满足。

它虽然不起眼,却是妈妈年轻时候的味道……

七八十年代是一个护肤界的划时代标签,各种国货品牌如雨后春笋般纷纷上市。

热衷于社区文艺活动的姚臻是在1980年当上新娘的,她记得那个年代结婚,亲戚朋友所送上的新婚贺礼大多是花瓶、脸盆、热水瓶等一些日用品,而在所有的新婚礼物中,她最喜欢的就是一套精致亮眼的护肤品。那时护肤品成为了新房里最亮丽的装饰品,这是那个年代的特色。上海年轻人结婚,新房里即使没有冰箱彩电,但是拥有一套护肤品礼盒,也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情。

它虽然不起眼,却是妈妈年轻时候的味道……

如今,那些烙满年代感的护肤品非但未黯然退市,反而枯木逢春。

2017年5月,百雀羚广告在朋友圈刷屏。

它虽然不起眼,却是妈妈年轻时候的味道……

百雀羚全新品牌理念大获成功,国货美妆份额飙升。你很有可能从一位“80后”女孩的书包里掏出用“百雀羚”或者“凤凰甘油”秘制的护手霜。凡士林润肤霜、友谊牌香脂、宫灯牌杏仁蜜、咏梅奶液、芭蕾貂油膏、紫罗兰沉香粉、华姿牌发油……这些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护肤品如今成了不少年轻人的新美容宝典。

老式护肤品焕发新生同时,便捷的购物渠道更飘来了“洋货”新鲜的味道,也更丰富了对皮肤管理深度需求。

它虽然不起眼,却是妈妈年轻时候的味道……

它虽然不起眼,却是妈妈年轻时候的味道……

它虽然不起眼,却是妈妈年轻时候的味道……

它虽然不起眼,却是妈妈年轻时候的味道……

它虽然不起眼,却是妈妈年轻时候的味道……

它虽然不起眼,却是妈妈年轻时候的味道……

它虽然不起眼,却是妈妈年轻时候的味道……

它虽然不起眼,却是妈妈年轻时候的味道……

它虽然不起眼,却是妈妈年轻时候的味道……

它虽然不起眼,却是妈妈年轻时候的味道……

护肤品存在的意义不在于对“年轻”的追求,而是种对生活应有的态度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