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痛!中國又一位巨星隕落!他病危時寫下 10個字

9月14日那天

他走了,留下了10個字……

這位在病床上插著氧氣管,手上扎著輸液針仍在堅持工作的人,叫李德威▼


悲痛!中國又一位巨星隕落!他病危時寫下 10個字


悲痛!中國又一位巨星隕落!他病危時寫下 10個字


悲痛!中國又一位巨星隕落!他病危時寫下 10個字


悲痛!中國又一位巨星隕落!他病危時寫下 10個字


悲痛!中國又一位巨星隕落!他病危時寫下 10個字


悲痛!中國又一位巨星隕落!他病危時寫下 10個字


悲痛!中國又一位巨星隕落!他病危時寫下 10個字


悲痛!中國又一位巨星隕落!他病危時寫下 10個字


悲痛!中國又一位巨星隕落!他病危時寫下 10個字


11次遇險,他在青藏高原

打破“板塊假說”

1962年6月1日,李德威出生於湖北省麻城市,1978年,在中國剛剛恢復高考的第二年,只有16歲的他,考上了武漢地質學院。

雖說是少年成才,但他深知,學術研究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地質研究更是一個苦差事,常年日曬雨打、風餐露宿。可李德威卻把自己的座標,定在了中國乃至世界上最為艱苦的地方……


悲痛!中國又一位巨星隕落!他病危時寫下 10個字


青藏高原是全世界地質學家的嚮往,因其獨特的地質結構和形成演化,被國際地學界公認為研究地球的“最佳野外實驗室”。

1989年,美國科學家率先提出:“用30年的時間,以青藏高原為基地,建立超越板塊構造學說的大陸動力學理論。”

為什麼青藏高原的原創理論要由西方人主導?心懷地質夢想的李德威萌發了一個念頭:以青藏高原為基地,率先創建中國人自己的大陸動力學。

1990年,他參加了“西藏羅布莎鉻鐵礦大比例尺成礦預測”,發現了許多與地質構造學說相矛盾的現象——喜馬拉雅山主體不是擠壓構造,而是大規模的伸展構造;雅魯藏布江縫合帶的板塊碰撞帶,公認的碰撞造山的地方卻是河谷……

為了弄清這些現象,從那時開始,他每年都要花3至4個月的時間奔波在青藏高原,足跡幾乎踏遍了高原的每一寸土地。

他常說,科學史上任何重大理論創新都要經歷這個過程,科學路上會充滿艱辛和坎坷,相信最終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會有益。


悲痛!中國又一位巨星隕落!他病危時寫下 10個字


▲李德威在青藏高原雪山上

經過多年實地調查,1992年,李德威提出了以盆山耦合、下地殼流動為核心的“層流構造假說”,一舉打破“板塊構造假說”,成為打破板塊學說的第一人。

30年來,他在青藏高原的行程超8萬公里,多次冒著生命危險收集第一手資料,在科考中遇到11次危險,幾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在李德威生命垂危住院期間,兒子李喆意外收到父親的禮物:科考中李德威遇到的11次危險經歷的錄音。

2000年,他在藏南科考,溜索穿越雅魯藏布江時,突然卡在30米高的江面上,進退兩難一個多小時後才終於脫困;還有一次在可可西里野牛溝,科考隊誤入犛牛群,他身穿紅色外套,頃刻被野犛牛包圍。危急之時,他急忙將外套反穿,才逃脫野犛牛包圍圈……


悲痛!中國又一位巨星隕落!他病危時寫下 10個字


李喆聽完了父親的遇險經歷後,被深深震撼了,他從來沒有想到過,文弱的父親在科研中是一個奮不顧身的英雄。

我絕不會為了評職稱

放棄創建自己理論的夢想

李德威是少有的為了單純的科學夢想而勇於探索的人。經過多年的實地考察,1992年,滿懷信心的他提出“層流構造假說”。

向上級部門專家彙報的時候,話還沒說完,那位專家就打斷他:“美國提出大陸動力學計劃才2年,你就建立了模式,簡直是天方夜譚。”

很多人暗地裡都說李德威傻,一個教授,不把心思放在申請SCI論文上,卻固執地搞什麼科學理論創新。


悲痛!中國又一位巨星隕落!他病危時寫下 10個字


他從不在乎別人的議論,更不願隨波逐流,他說:“我絕不會為了評職稱放棄創建自己理論的夢想。”

1994年,年僅32歲的他就成了教授。24年過去了,跟他一起評上教授的人,大部分都已經提拔,有了更高的職務,而他,一路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到今天,始終沒有動搖過追尋的科學信念。


悲痛!中國又一位巨星隕落!他病危時寫下 10個字


▲在野外考察的李德威教授

李德威對地質工作的務實態度和教學的嚴謹作風,更是出了名的。

學生羅文行說:“有一年,他正在青藏高原實地調查,其間在一個研究上遇到瓶頸,百思不得其解,就打電話給在北京開會的導師。”

讓他想不到的是,僅僅幾天後,導師突然出現在他面前,羅文行說:“當時我驚呆了!在青藏高原見到老師的那一刻,我一大老爺們兒,差點兒哭了。”


悲痛!中國又一位巨星隕落!他病危時寫下 10個字


其實,當時李德威的身體已經很差,醫生一再囑咐他好好休養。因為擔心學生的研究,李德威便獨自一人日夜兼程趕往東崑崙,和學生一起測制剖面,實地調研半個月之久。


悲痛!中國又一位巨星隕落!他病危時寫下 10個字


▲李德威在打加錯地塹達格架溫泉

“地質工作事關國家命脈,容不得半點馬虎。”這是李德威最常對學生說的一句話,可是對自己的身體和疾病,他卻馬馬虎虎,能扛過去,就咬著牙堅持。

2004年夏天,在可可西里進行地質調查時,他胃痛大出血,疼的時候趴在地上動彈不得。為了不拖延調查進程,他忍著劇痛仍然堅持每天行走20多公里。


悲痛!中國又一位巨星隕落!他病危時寫下 10個字


▲5·12汶川地震奔赴災區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後,中國地質大學組織科技賑災專家組,李德威教授第一時間報名。滿目瘡痍的災區景象深深地刺痛了李德威教授的心,他說一定要想辦法研究預測地震。

從此,他自籌經費開始研究地震機理和預測技術。2010年玉樹地震發生後第二天,他也自費奔赴現場。

此後幾年,他提出陸內地震的熱流體撞擊成因假說、地震及關聯災害監測、預測思想與方法,並發表了一系列地震相關論文,對蘆山、魯甸、景谷、康定等強震進行了準確的中、長期預測。


悲痛!中國又一位巨星隕落!他病危時寫下 10個字


悲痛!中國又一位巨星隕落!他病危時寫下 10個字


▲5·12汶川地震實地考察

對科研工作兢兢業業,對學生教育他更是一絲不苟,從來不計較個人得失。2014年,李德威帶本科生在周口店野外實習,他把本該中午前就結束的野外實習堅持到了下午,為了在野外教學生們更多知識,回基地食堂沒有飯了,他就自掏腰包請學生們吃飯。

作為老師,他帶學生實習的補助每天才50元,這樣的野外教學實習還不能納入職稱評定體系,有些老師會找理由不去周口店,因為太耽誤時間了,2個月的實習時間,完全可以寫一篇高質量論文!

可他不僅爭著去,更是兢兢業業,一絲不苟,時時刻刻為教學著想,時時刻刻為學生的學業著想。


悲痛!中國又一位巨星隕落!他病危時寫下 10個字


▲2014年,李德威在周口店教學實習

李德威把生命中最好的年華都獻給了高原地質事業,獻給了地質教育工作,獻給了他的學生們。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

他也沒有放棄科研

2018年5月,已經身患重疾的李德威,精神抖擻地在海南組織召開了“乾熱巖選區、勘探和開發學術研討會”,極大地鼓舞了地熱界同仁與新能源相關企業的研究與投資熱情。

那一天,他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沒有人知道他已經是一個病入膏肓的人,更沒有人會想到,他的壽命,僅僅剩下了100多天……


悲痛!中國又一位巨星隕落!他病危時寫下 10個字


▲2018年5月,李德威主持學會研討會

他不顧醫生的勸說,把病房當做辦公室,只要能打起一點兒精神,他就堅持在電腦前工作。


悲痛!中國又一位巨星隕落!他病危時寫下 10個字


有一次,學校領導和同事來醫院看他,當時他已浮腫得很厲害,艱難地握了手。他一見到學校領導,第一句話說的就是海南3000萬乾熱巖專項資金和人員的安排。他說,他已經沒力氣了,希望學校關注,把這件事情辦成……

當時李德威的病情已經十分嚴重,他患的嗜血細胞綜合徵,怕感染,需要隔離,但他不聽,不斷召集學生來論證項目。

9月9日,在他去世前的五天,他還和自己的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共10多人在病房開了“組會”,每個人就自己的學業進展、科研項目進行了彙報。


悲痛!中國又一位巨星隕落!他病危時寫下 10個字


當時,他說話已很吃力,但還是一對一地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回覆指導。特別是對‘乾熱巖’的研究情況,他提出下一步研究思路。

命運留給他的時間太短了,僅僅四天後,他就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彌留之際,他用盡最後的氣力寫下:“開發固熱能,中國能崛起”。

這十個歪歪扭扭的字,凝結的是他一生的心血,更是他心裡最牽掛的、最放不下的夢想和事業!


悲痛!中國又一位巨星隕落!他病危時寫下 10個字


他的設想是大規模利用固熱能,尤其是在發電領域。彌留之際,還牽掛這件事,憂國憂民的情懷怎不令人動容?

若沒有一種堅韌不拔的定力,若沒有一種鍥而不捨的追求,若沒有一種甘於寂寞的情懷,若沒有一種為國奉獻的信念,怎能在生命短暫的歲月裡,在與病魔抗爭的分分秒秒裡,為國家、為民族耗盡最後的心血,奉獻至生命的最後一秒!

可他還那麼年輕,卻走得這麼早……在他活著的56年裡,他幾乎每天都在跟時間賽跑,他把生命的每一秒都掰成兩半用,把自己所學所知都傾囊相授,把自己所學所知都奉獻給祖國……


悲痛!中國又一位巨星隕落!他病危時寫下 10個字


悲痛!中國又一位巨星隕落!他病危時寫下 10個字


為什麼我們的祖國變得成今天這樣強大,正是有千千萬萬個像李德威這樣的大國脊樑,他們默默無聞奉獻!他們甘願籍籍無名!


悲痛!中國又一位巨星隕落!他病危時寫下 10個字


▲李德威在青海

今天,請讓我們為他點上蠟燭

送他,最後一程!

附部分網友留言:


悲痛!中國又一位巨星隕落!他病危時寫下 10個字


悲痛!中國又一位巨星隕落!他病危時寫下 10個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