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痛!中国又一位巨星陨落!他病危时写下 10个字

9月14日那天

他走了,留下了10个字……

这位在病床上插着氧气管,手上扎着输液针仍在坚持工作的人,叫李德威▼


悲痛!中国又一位巨星陨落!他病危时写下 10个字


悲痛!中国又一位巨星陨落!他病危时写下 10个字


悲痛!中国又一位巨星陨落!他病危时写下 10个字


悲痛!中国又一位巨星陨落!他病危时写下 10个字


悲痛!中国又一位巨星陨落!他病危时写下 10个字


悲痛!中国又一位巨星陨落!他病危时写下 10个字


悲痛!中国又一位巨星陨落!他病危时写下 10个字


悲痛!中国又一位巨星陨落!他病危时写下 10个字


悲痛!中国又一位巨星陨落!他病危时写下 10个字


11次遇险,他在青藏高原

打破“板块假说”

1962年6月1日,李德威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市,1978年,在中国刚刚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只有16岁的他,考上了武汉地质学院。

虽说是少年成才,但他深知,学术研究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地质研究更是一个苦差事,常年日晒雨打、风餐露宿。可李德威却把自己的坐标,定在了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为艰苦的地方……


悲痛!中国又一位巨星陨落!他病危时写下 10个字


青藏高原是全世界地质学家的向往,因其独特的地质结构和形成演化,被国际地学界公认为研究地球的“最佳野外实验室”。

1989年,美国科学家率先提出:“用30年的时间,以青藏高原为基地,建立超越板块构造学说的大陆动力学理论。”

为什么青藏高原的原创理论要由西方人主导?心怀地质梦想的李德威萌发了一个念头:以青藏高原为基地,率先创建中国人自己的大陆动力学。

1990年,他参加了“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大比例尺成矿预测”,发现了许多与地质构造学说相矛盾的现象——喜马拉雅山主体不是挤压构造,而是大规模的伸展构造;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板块碰撞带,公认的碰撞造山的地方却是河谷……

为了弄清这些现象,从那时开始,他每年都要花3至4个月的时间奔波在青藏高原,足迹几乎踏遍了高原的每一寸土地。

他常说,科学史上任何重大理论创新都要经历这个过程,科学路上会充满艰辛和坎坷,相信最终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会有益。


悲痛!中国又一位巨星陨落!他病危时写下 10个字


▲李德威在青藏高原雪山上

经过多年实地调查,1992年,李德威提出了以盆山耦合、下地壳流动为核心的“层流构造假说”,一举打破“板块构造假说”,成为打破板块学说的第一人。

30年来,他在青藏高原的行程超8万公里,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收集第一手资料,在科考中遇到11次危险,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在李德威生命垂危住院期间,儿子李喆意外收到父亲的礼物:科考中李德威遇到的11次危险经历的录音。

2000年,他在藏南科考,溜索穿越雅鲁藏布江时,突然卡在30米高的江面上,进退两难一个多小时后才终于脱困;还有一次在可可西里野牛沟,科考队误入牦牛群,他身穿红色外套,顷刻被野牦牛包围。危急之时,他急忙将外套反穿,才逃脱野牦牛包围圈……


悲痛!中国又一位巨星陨落!他病危时写下 10个字


李喆听完了父亲的遇险经历后,被深深震撼了,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文弱的父亲在科研中是一个奋不顾身的英雄。

我绝不会为了评职称

放弃创建自己理论的梦想

李德威是少有的为了单纯的科学梦想而勇于探索的人。经过多年的实地考察,1992年,满怀信心的他提出“层流构造假说”。

向上级部门专家汇报的时候,话还没说完,那位专家就打断他:“美国提出大陆动力学计划才2年,你就建立了模式,简直是天方夜谭。”

很多人暗地里都说李德威傻,一个教授,不把心思放在申请SCI论文上,却固执地搞什么科学理论创新。


悲痛!中国又一位巨星陨落!他病危时写下 10个字


他从不在乎别人的议论,更不愿随波逐流,他说:“我绝不会为了评职称放弃创建自己理论的梦想。”

1994年,年仅32岁的他就成了教授。24年过去了,跟他一起评上教授的人,大部分都已经提拔,有了更高的职务,而他,一路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到今天,始终没有动摇过追寻的科学信念。


悲痛!中国又一位巨星陨落!他病危时写下 10个字


▲在野外考察的李德威教授

李德威对地质工作的务实态度和教学的严谨作风,更是出了名的。

学生罗文行说:“有一年,他正在青藏高原实地调查,其间在一个研究上遇到瓶颈,百思不得其解,就打电话给在北京开会的导师。”

让他想不到的是,仅仅几天后,导师突然出现在他面前,罗文行说:“当时我惊呆了!在青藏高原见到老师的那一刻,我一大老爷们儿,差点儿哭了。”


悲痛!中国又一位巨星陨落!他病危时写下 10个字


其实,当时李德威的身体已经很差,医生一再嘱咐他好好休养。因为担心学生的研究,李德威便独自一人日夜兼程赶往东昆仑,和学生一起测制剖面,实地调研半个月之久。


悲痛!中国又一位巨星陨落!他病危时写下 10个字


▲李德威在打加错地堑达格架温泉

“地质工作事关国家命脉,容不得半点马虎。”这是李德威最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可是对自己的身体和疾病,他却马马虎虎,能扛过去,就咬着牙坚持。

2004年夏天,在可可西里进行地质调查时,他胃痛大出血,疼的时候趴在地上动弹不得。为了不拖延调查进程,他忍着剧痛仍然坚持每天行走20多公里。


悲痛!中国又一位巨星陨落!他病危时写下 10个字


▲5·12汶川地震奔赴灾区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地质大学组织科技赈灾专家组,李德威教授第一时间报名。满目疮痍的灾区景象深深地刺痛了李德威教授的心,他说一定要想办法研究预测地震。

从此,他自筹经费开始研究地震机理和预测技术。2010年玉树地震发生后第二天,他也自费奔赴现场。

此后几年,他提出陆内地震的热流体撞击成因假说、地震及关联灾害监测、预测思想与方法,并发表了一系列地震相关论文,对芦山、鲁甸、景谷、康定等强震进行了准确的中、长期预测。


悲痛!中国又一位巨星陨落!他病危时写下 10个字


悲痛!中国又一位巨星陨落!他病危时写下 10个字


▲5·12汶川地震实地考察

对科研工作兢兢业业,对学生教育他更是一丝不苟,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2014年,李德威带本科生在周口店野外实习,他把本该中午前就结束的野外实习坚持到了下午,为了在野外教学生们更多知识,回基地食堂没有饭了,他就自掏腰包请学生们吃饭。

作为老师,他带学生实习的补助每天才50元,这样的野外教学实习还不能纳入职称评定体系,有些老师会找理由不去周口店,因为太耽误时间了,2个月的实习时间,完全可以写一篇高质量论文!

可他不仅争着去,更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时时刻刻为教学着想,时时刻刻为学生的学业着想。


悲痛!中国又一位巨星陨落!他病危时写下 10个字


▲2014年,李德威在周口店教学实习

李德威把生命中最好的年华都献给了高原地质事业,献给了地质教育工作,献给了他的学生们。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他也没有放弃科研

2018年5月,已经身患重疾的李德威,精神抖擞地在海南组织召开了“干热岩选区、勘探和开发学术研讨会”,极大地鼓舞了地热界同仁与新能源相关企业的研究与投资热情。

那一天,他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没有人知道他已经是一个病入膏肓的人,更没有人会想到,他的寿命,仅仅剩下了100多天……


悲痛!中国又一位巨星陨落!他病危时写下 10个字


▲2018年5月,李德威主持学会研讨会

他不顾医生的劝说,把病房当做办公室,只要能打起一点儿精神,他就坚持在电脑前工作。


悲痛!中国又一位巨星陨落!他病危时写下 10个字


有一次,学校领导和同事来医院看他,当时他已浮肿得很厉害,艰难地握了手。他一见到学校领导,第一句话说的就是海南3000万干热岩专项资金和人员的安排。他说,他已经没力气了,希望学校关注,把这件事情办成……

当时李德威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他患的嗜血细胞综合征,怕感染,需要隔离,但他不听,不断召集学生来论证项目。

9月9日,在他去世前的五天,他还和自己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共10多人在病房开了“组会”,每个人就自己的学业进展、科研项目进行了汇报。


悲痛!中国又一位巨星陨落!他病危时写下 10个字


当时,他说话已很吃力,但还是一对一地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回复指导。特别是对‘干热岩’的研究情况,他提出下一步研究思路。

命运留给他的时间太短了,仅仅四天后,他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弥留之际,他用尽最后的气力写下:“开发固热能,中国能崛起”。

这十个歪歪扭扭的字,凝结的是他一生的心血,更是他心里最牵挂的、最放不下的梦想和事业!


悲痛!中国又一位巨星陨落!他病危时写下 10个字


他的设想是大规模利用固热能,尤其是在发电领域。弥留之际,还牵挂这件事,忧国忧民的情怀怎不令人动容?

若没有一种坚韧不拔的定力,若没有一种锲而不舍的追求,若没有一种甘于寂寞的情怀,若没有一种为国奉献的信念,怎能在生命短暂的岁月里,在与病魔抗争的分分秒秒里,为国家、为民族耗尽最后的心血,奉献至生命的最后一秒!

可他还那么年轻,却走得这么早……在他活着的56年里,他几乎每天都在跟时间赛跑,他把生命的每一秒都掰成两半用,把自己所学所知都倾囊相授,把自己所学所知都奉献给祖国……


悲痛!中国又一位巨星陨落!他病危时写下 10个字


悲痛!中国又一位巨星陨落!他病危时写下 10个字


为什么我们的祖国变得成今天这样强大,正是有千千万万个像李德威这样的大国脊梁,他们默默无闻奉献!他们甘愿籍籍无名!


悲痛!中国又一位巨星陨落!他病危时写下 10个字


▲李德威在青海

今天,请让我们为他点上蜡烛

送他,最后一程!

附部分网友留言:


悲痛!中国又一位巨星陨落!他病危时写下 10个字


悲痛!中国又一位巨星陨落!他病危时写下 10个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