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升级,如何用鸟笼效应成就更好的自己?


认知升级,如何用鸟笼效应成就更好的自己?


每个人的行为举止,都有背后的心理原因和逻辑,如果想更好的认识并提高自己,人人都应该懂点心理学。

大家身边可能都有这样的人,工作不错,收入不低,但不太重视穿衣打扮和形象管理。

比如一些程序员或者理工男,从事的工作对穿衣打扮没有要求,他们往往会忽略自己的形象管理。

这些人的另一半有一些对此头痛不已,想通过各种方法让这些人稍微注重一下自己的外表形象,但往往效果一般。

但这对精通心理的人不是难事,有人就用一粒小小的袖扣成功改变了另一半的形象。

先是过生日时,把精美的袖扣作为礼物送给另一半,并要求对方务必经常使用。

而对方一旦头脑发热的答应下来,就会发现为了搭配袖扣,不能穿普通衬衫,必须要有能穿袖扣的法式衬衫。

买了法式衬衫后,就发现不再适合穿平常的冲锋衣或者夹克,要搭配裁剪得体的西服。


认知升级,如何用鸟笼效应成就更好的自己?

穿上西服后,形象基本就会提升一个档次,这时就会吸引许多人的关注和赞美。

一旦成为焦点,人们就会自然地注意自己的形象,如果头发很乱,或者满脸胡子就显得很不搭配,他自己也会觉得不习惯。

一旦他逐渐改变了自己日常的形象,就很难再变回去了,周边的社交网络和人际关系会给他束缚和压力。

所以只要一粒小小的袖扣就可以改变另一半的形象,当然做起来并不是说的那么简单,还需要有人在身边不断的赞美鼓励和引导。

这件事背后其实是叫做“鸟笼效应”的心理学现象,我们不但可以用它改变别人,更可以用它来改变自己。


认知升级,如何用鸟笼效应成就更好的自己?

鸟笼效应是指人们会在偶然获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的基础上,自觉不自觉地继续添加更多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鸟笼效应的发现者是近代杰出的心理学家詹姆斯。

1907年,詹姆斯从哈佛大学退休,同时退休的还有他的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

詹姆斯和卡尔森打了一个赌说:“我有办法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

卡尔森当然不信,他从来没有养鸟的打算,詹姆斯本事再大还能逼着他养吗?

等卡尔森过生日的时候,詹姆斯给他送上了一份礼物,一只精致漂亮的鸟笼。

卡尔森对此不以为然,笑着说:“即使你给我鸟笼,我还是不会养鸟,我只当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

但从此以后,卡尔森家里只要来客人,看见那只空荡荡的鸟笼,大部分人就会问卡尔森:“你养的鸟去哪里了,是飞走了吗? ”

卡尔森只好一次次解释:“不是这样的,我从来就没有养过鸟,鸟笼是朋友送的。”

每当卡尔森这样回答的时候,就会换来客人困惑而有些不信任的目光,无奈之下,最后卡尔森只好买了一只鸟。

每个人都生活在习惯思维的束缚中,即使再特立独行的人,也不敢说一点也不受影响。

大多数人都会自然而然的屈服于强大的惯性思维,甚至许多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件事。

而一旦意识到鸟笼效应及背后的逻辑,许多人就能更好的了解甚至改变他人和自己。

富日记以前的文章中说过一个观点,白给的东西如果不是你需要的,最好别要,不能仅仅因为是白给的,就欣然收入囊中。

如果你不需要某件东西,只是因为便宜或者是不花钱白送的,你会为了这件东西付出更多的金钱和时间。

比如朋友送你一个高尔夫球杆,你明明对高尔夫球不感兴趣,但为了不浪费球杆,先是买了高尔夫包,又去报了高尔夫球培训班,还加入了高尔夫俱乐部。

最后发现还是不太喜欢打高尔夫球,不但多花了很多钱,还浪费了很多时间精力。

明白了这点,双十一或者其他购物促销时,你就不会仅仅因为便宜而买回一堆用不着的东西了。

鸟笼效应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即使你有很清醒的认识,但身边大多数人都不这么想,他人的不理解,就会给你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

比如双十一的东西这么便宜,你怎么什么都不买,你是不是有点傻?

明白了这点,我们首先要避免被别人的鸟笼限制住,获得自由行动的意志。

其次我们可以在许多地方给别人设置一个鸟笼,改变他们的行为。

比如通过一个袖扣改变对方的形象。

最后我们还要给自己设置鸟笼,逼自己成长进步。

比如想逼自己读书,可以买个Kindle,想逼自己跑步,可以买一双很贵的跑鞋。

这还是挺管用的,有人想学吉他,买了最贵的吉他,结果进步神速,因为他觉得花了这么多钱买了这么好的吉他,不弹就亏了。

其他人也会给他压力,他们会觉得你吉他一定弹的好,你用这么好的吉他,如果弹的还不如普通吉他,就太说不过去了。

总之,我们要识破别人特别是商家的“鸟笼“,不断给别人和自己设置”鸟笼“,这一定会逼着自己迅速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