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俄門」調查再添新變數

□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 張志新

■提要

本週被稱為特朗普最為關鍵的一週:

9月27日,司法部副部長羅森斯坦是否離任,將關乎“通俄門”調查的未來走向,也將影響特朗普的政治生命。

9月28日,國會參議院聽證會將決定第二名保守派大法官能否進入聯邦最高法院,從而改變未來十年最高院的政治生態。

本週被稱為美國總統特朗普最為關鍵的一週。9月27日,特朗普會見司法部副部長羅森斯坦,並就其是否離任作出拍板,這將關乎“通俄門”調查的未來走向,也將影響特朗普的政治生命。9月28日,國會參議院聽證會將決定他是否能夠將第二名保守派大法官送入聯邦最高法院,從而改變未來十年最高院的政治生態。

關於羅森斯坦的去留,媒體早有定論,不是是否離任,而是何時離任。他與特朗普的不睦始於司法部部長塞申斯迴避“通俄門”調查之後。由於塞申斯曾任特朗普競選團隊顧問,與“通俄門”調查存在利害衝突而決定迴避。作為副部長的羅森斯坦成為“通俄門”調查的監督者。他不僅直接領導特別檢察官穆勒,還對調查工作的進程發揮關鍵作用,也因此成為特朗普的“眼中釘”,後者曾多次在推特上攻擊他。

觸發羅森斯坦離職問題的是上週沸沸揚揚的白宮“叛徒”事件。此前《紐約時報》發表署名“白宮高級官員”的文章,批評特朗普不適合擔任總統,並稱許多官員有意援引憲法修正案罷免總統。上述文章的作者被白宮稱為“叛徒”,美國由此掀起“猜猜他是誰”的全民競猜活動。9月21日,《紐約時報》再次爆料使羅森斯坦成為“叛徒”的最大嫌疑人。文章稱,去年5月前聯邦調查局局長科米被特朗普解僱後,羅森斯坦曾與時任FBI代局長麥凱布等人會面。其間,他建議FBI高級官員會見總統時佩戴錄音設備,偷偷錄下與特朗普的談話內容。他還讓麥凱布動員其他內閣官員,援引憲法第25條修正案罷免特朗普。

對於上述爆料,羅森斯坦罕見地連發兩條聲明予以否認。他說爆料顯然出自“對司法部有偏見和別有企圖的匿名人士”,同時鑑於他和總統的私人關係,根本不可能提出罷免總統的動議。與此同時,司法部也發表參加會面的另一證人說法,稱羅森斯坦確有援引憲法的說法,但只是在“開玩笑”。對此,共和黨重量級參議員格雷厄姆表示,應當設立特別檢察官對試圖發動“官僚政變”的特朗普政敵進行調查。而且由於上述爆料出自麥凱布的備忘錄,還有議員要求司法部公佈該備忘錄,從而釐清事情的真相。

然而,特朗普直接把羅森斯坦“炒魷魚”其實並不明智。最為現實的原因是,目前參議院正在為通過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卡瓦諾的提名頭疼不已,已有兩名女性指控卡瓦諾曾對她們進行性騷擾等不當行為。在此關頭,解僱羅森斯坦只能讓民主黨“炸鍋”,使國會陷入一片混亂。與此同時,羅森斯坦直接負責“通俄門”調查。根據司法部規定,穆勒在發現可能不屬於其授權範圍內的新證據時,必須請示羅森斯坦來決定是否允許其繼續調查。在中期選舉不到六週就將舉行之際,解僱羅森斯坦無疑是為特朗普“妨害司法”提供最直接的證據,從而加深民眾對總統“通俄”的疑慮,對共和黨的選情無疑非常不利。

而且從程序上講,如果羅森斯坦主動辭職,特朗普可以直接任命傾向於總統的繼任者,從而儘快了結“通俄門”調查,解除長期籠罩在特朗普頭上的陰霾。否者,特朗普強行解僱羅森斯坦後,還需要向國會提交副部長提名人,新的人選經參議院批准後才能上任。在此期間,兩黨針對新人選的惡鬥勢在必行,在民主黨的阻撓下這一過程必將格外漫長,也對終結調查極為不利。

從以往官員的任免來看,特朗普最為看重的其實就是他們對總統個人的忠誠度,也因此試圖保持政治中立的羅森斯坦最終不免成為總統開刀的對象。在輿論廣泛認為他留任羅森斯坦利大於弊的情況下,特朗普是會理性決策,還是遵循本能,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