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做中介6年毀了3000留學生」的故事可能是營銷號編造的段子

下面的文章,來自一名日報君熟識的留學行業前輩。他寫過很多文章揭露行業黑暗和潛規則,也懟過噴過無數家無良留學機構。

但上面這篇文章,他卻看不下去了。

又是一個被刷屏的週末。

錯峰傳播被營銷號們利用的淋漓盡致,四處都在討論1:6:3000這組神奇的數字。

「我在留學中介做了6年,親手毀掉了3000多名留學生」,乍看標題,我以為又是什麼知音體故事,講述一名艾滋病患者做了6年失足婦女報復社會,親手毀掉3000個渣男的悲慘遭遇。

如果從這個角度看,1人,6年,3000多名,數字還算合理。只是故事主角不是什麼失足婦女,而是一名留學顧問。

那個“做中介6年毀了3000留學生”的故事可能是營銷號編造的段子

部分小學數學成績優秀的業內人士一眼就看出了問題,然而並沒什麼用,留學行業的第二篇100000+已經讓學生們集體高潮了。

不管真假,使勁兒噴就對了。

儘管作者裝作善意的打了文字馬賽克稱當事公司為「某留學兼廚師教育機構」,但是公眾的目光還是鎖定了新東方。

這不是含沙射影,這是指名道姓。

那個“做中介6年毀了3000留學生”的故事可能是營銷號編造的段子

原文中,Emma一直在懺悔。

我覺得懺悔可以,但是力度不夠。

親手毀掉3000多人的前途,獻祭一個Emma顯然是不足以平民憤的。應該把她的父母和思想品德課的老師都找出來,一一謝罪。

只不過,她現在搖身變成了人民英雄。持著長槍和匕首,揮向曾經依賴的惡龍。倒是人們不在意她曾經做過什麼。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大眾記性不好。

那個“做中介6年毀了3000留學生”的故事可能是營銷號編造的段子

留學行業有個毛病,每逢客訴,必談顛覆。這些人中間,卻不見有誰從客服抓起。

志向遠大的,要顛覆行業。清醒點的,把新東方當成一生的對手。不管當年那些顛覆者現狀如何,但是Emma們的心態是,不必在乎我是誰,把話說出來就好了。

在親手毀掉3000多個學生後,還能半捂著臉懺悔,我極度懷疑她是因為半夜牙疼睡不著覺。

6年的日日夜夜裡誨人不倦,請為Emma堅強的神經叫好。

那個“做中介6年毀了3000留學生”的故事可能是營銷號編造的段子

有一種說法是,這3000人只是個修辭。

有同行說,「事件應該不假,這種情況也是常有的。不要看數字,要看現象是否真的存在。」

可是,他們不以為意的數字,多到足以引發恐慌。

那個“做中介6年毀了3000留學生”的故事可能是營銷號編造的段子

恐慌的情緒會傳染給每一個人。一種對結果的不確定會投射到任何一位從廚師班走出的學生身上,他們都在思考自己是不是1/3000。同時,對行業的不信任還會投射給任何一位選擇其他留學機構的學生。

即使他的水平只夠上一所排名150開外的學校,參照文中的套路,他可能也會下意識的認為自己有資格讀top30的。於是躲在社區大學的某個角落裡,憤然轉發朋友圈。

100000+就這樣誕生了。

那個“做中介6年毀了3000留學生”的故事可能是營銷號編造的段子

Emma說,她把靈魂賣給了魔鬼。

抱歉,你製造了大眾恐慌,你的靈魂魔鬼都不買。

販賣知識不如販賣焦慮,傳播資訊不如傳播恐慌。

缺少常識積累和邏輯訓練,是學生們的大問題。

那個“做中介6年毀了3000留學生”的故事可能是營銷號編造的段子

美國大學一直致力於培養領導力和批判性思維,可是留言區的這幫孩子甚至沒有學到皮毛。一人吶喊,群起跟風,連最基本的辨識動作都不要有。把自己賣了還幫別人數錢,說的就是你們。

學生的瘋狂轉發,最受益的是營銷號。他們舉著打破信息差的幌子,收割著一茬又一茬的無知群眾。這和早期的留學機構並沒什麼差別。

留學中介以留學信息差牟利,營銷號以打破留學信息差賺錢。同樣是做著買賣學生的生意,誰也不比誰更高尚。

你殺死了惡龍,最終也成為了惡龍。

或者,你只不過是從惡龍口中搶食,回身又和惡龍坐在談判桌前談起口糧供應。去看看,哪個營銷號沒有留學機構的廣告?

那個“做中介6年毀了3000留學生”的故事可能是營銷號編造的段子

至尊寶說,善良是一種選擇。

這話說得有些輕鬆了,往往惡貫滿盈的人都沒有認知能力的,你怎麼讓他做出選擇呢?因為他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壞人啊。

那個“做中介6年毀了3000留學生”的故事可能是營銷號編造的段子

他們眼中的是非問題,只有賺錢還是不賺錢的問題。他們接人待物,也只有客戶和非客戶的區別。

只是,「他只是一個客戶」怎麼聽都像是失足婦女在與客戶陷入感情糾葛時,那種自我勸解的掙扎與糾結。

唐三藏說,人和妖精都是媽生的,要公平對待。客戶也不應該例外,難道客戶就活該被上當受騙嗎?

生而為人,誰還不是客戶?

那個“做中介6年毀了3000留學生”的故事可能是營銷號編造的段子

江湖上最危險的職業是什麼?

有人說是押送貨物的鏢師,有人說是領金受命的殺手。

恐怕都不是。

做為兵器排行榜總編輯的江湖百曉生有話要說。在他的榜上,沒有誰的武功弱過自己,前十都是男默女淚的龍鳳雙環、小李飛刀和嵩陽鐵劍之輩。不說他們,就是榜上無名的阿飛抖抖手上的三尺長鐵,也能輕易要了他性命。

不得不說,寫個榜單真是刀口上的營生。

可是,百曉生對世間頂尖高手品頭論足,卻沒有性命之虞。不得不提起他的一項本事,說真話。

現在寫字也是一樣。不管是媒體還是資訊平臺,你可以無恥,但是不能造假。

寫客訴文章的公號越來越多,本來是好事,但是我沒有看到任何進步。只有言語不詳的描述,沒有任何實錘。像上篇文章一樣,充滿了寫作技巧,每一句都在撩撥情緒。

那個“做中介6年毀了3000留學生”的故事可能是營銷號編造的段子

匿名聊天室,向來都是惡語相向。

責任的分散能慫恿網友百無禁忌地隨性發言。在某種場景下,會讓身處其中的受眾得以收穫強烈的身份認同感,鞏固自己的意見正確性。所以,留言區成了大規模的判決現場,一條無腦的留言也收穫過百的贊同。

同樣,一則以懺悔為中心的留學黑幕輻射發酵至此,與信息本身完整性的缺失不無關係。

除了Emma本人的懺悔,關於事件的始末詳情,都尚無明確證據參考。在造就100000+的過程中,沒有實質內容的文章卻被大規模轉發。正好驗證了一則謠言公式,事件的模糊性與它的傳播能量成正比。

眼前一團迷霧的吃瓜群眾,都奮力地划著八卦號小船,駛向那個名叫真相的湖心島,試圖利用各種信息碎片拼湊成自己想象的世界。

話說回來,這個事件對行業有什麼影響呢?

至少,我認識的幾位叫Emma的留學顧問,都在認真的考慮改名了。

留學行業確實黑幕套路不少,但是揭露黑幕也要有理有據,有憑證有實錘,為了流量,賺眼球,胡亂編造一些業內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故事,引發學生和家長的焦慮情緒,就和那些無良中介一樣無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