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縣:捐獻遺體,讓生命留下「最後饋贈」

紅網時刻9月26日訊(星沙時報記者 李文婧)近日,撫摸著遺體角膜捐獻志願書,家住長沙縣北山鎮明月山村易家灣組的周紅梅再一次淚眼婆娑。

9月16日,周紅梅的丈夫易學文在生命的盡頭實現了遺願——捐獻遺體和角膜。在忍受病痛折磨的最後一個月,50歲的他立下一份特別的遺囑——不辦喪事,死後把自己有用的器官捐出去,身體供醫學研究使用。

當天中午,長沙愛爾眼庫接收了易學文珍貴的眼角膜,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則接收了他的遺體。

一年前,做了一輩子泥瓦匠的易學文被查出患有肺癌。“家裡人一直瞞著他並幫助他積極治療,但他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也大概猜到了。”易學文的妹妹易紅告訴記者。

今年8月,他再次來到長沙縣中醫醫院治療。“9月初,聽病友說捐獻遺體,他也說要捐,還把姊妹都喊到了病床前。”易紅說,被病痛折磨得沒什麼精神的哥哥說想把遺體捐獻出來,希望能夠用於肺癌的研究,為醫學技術早日攻克癌症貢獻一點力量。

“爸爸那時說話都很累,一直在呢喃,好像有話要叮囑我們,可惜已經說不清楚了,不過我懂,他一定是要我們幫他完成最後的願望。”易學文的兒子易帥柯對記者說。

按照父親的意思,易帥柯用手機登入長沙市紅十字會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登記平臺,為父親進行登記。

對於易學文的選擇,他的母親一開始並不接受,“我辛辛苦苦把他拉扯大,不希望他走了以後還不能完整。”其他兒女紛紛按照哥哥的遺願勸母親,“哥哥是希望通過這樣救別人。”

兒子去世4天了,72歲老母親的眼淚一直沒停,但她尊重兒子的選擇。

“他跟我們說,生病已經花了一大筆錢,大肆鋪張的追悼會不用搞。”雖然有點擔心周邊村民說閒話,但一家人還是按照易學文的意願為其辦理了後事,“為大家帶個好頭,我們不怕。”

易學文所在的北山鎮一直在大力推進移風易俗文明行動,鎮裡有不少像易家這樣踐行移風易俗的村民。“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厚養薄葬,已成為不少村民的共識。”北山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