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十年才明白,門當戶對有多重要

童書每週推薦

孩子免費聽故事神器

點擊標題下 愛讀童書媽媽小莉 關注

600多個經典故事任意聽

结婚十年才明白,门当户对有多重要

每個媽媽都盼著女兒嫁一戶好人家,而每個女孩出嫁前,又煩透了媽媽的俗不可耐。

我的老鄉小茵,就是如此,因為和男方家庭經濟懸殊,結婚前她媽媽一哭二鬧三上吊,百般阻擾。在愛情當飯吃的年紀,自然是胳膊拗不過大腿,該結的婚繼續結。

小茵想,下嫁怎麼了?他一定會對我好,當時小茵是這樣的自信滿滿。禮金,禮數,婚禮排場,我們兩個人相愛就好了,搞這麼世俗幹嘛!

在媽媽竭力為女兒爭取的時候,女兒的胳膊肘卻早拐到了婆家。

小茵出生江南小康的家庭,老公來自偏遠的農村,大學相戀。雖然有了足夠的心理準備,小茵第一次去他家,還是被嚇著了。

她很難想象在中國這樣的平原地帶,要過年過節才能吃上肉,廁所連門都沒有。

第二次回婆家,她的小姑子懷孕了,正趕上農忙,小姑子依然下地幹活。最讓小茵受不了的是,從地裡回來,男人們在院子裡打牌,侃大山,小姑子挺著肚子在廚房做飯,吃完飯,繼續和男人們一起下地。

小茵問老公,你妹妹懷孕了,還天天跟你們吃白菜和土豆,不弄點好的?

老公說,我們這兒都這樣。小茵看著小姑子忙碌的背影,這完全是把女人當牲口使,覺得這個女人太可憐了。

结婚十年才明白,门当户对有多重要

好吧,你家的事情,愛咋咋的,早點回上海,眼不見心不煩。

小茵以為只要和老公在上海待著就好了,她太天真了。她不知原生家庭對一個人影響是一生的,滲入了血液,他的價值觀,對男人責任的定義,對疼愛老婆的理解,已經定型了。

原生家庭的影響就好像一個人的影子,影子從未消失,看不見的時候,只是陽光還未照到。

影子隨時會出現,比如孩子的到來。

小茵懷孕了,反應大,一天都未進米。晚上想吃葡萄,叫醒老公去買葡萄,老公去買了,回來後,直接丟到床上,嘟囔了一句:怎麼這麼多事。然後倒頭就睡。小茵懵了,她從來沒有想過這個畫面。

後來肚子大了,婆婆來了,孕期嘴挑,婆婆做的飯菜,吃不下。久了,婆婆不悅,哭哭啼啼地說小茵嫌棄自己。

小茵天真的以為,老公會站出來為自己解釋下,她卻不知越窮的地方,越容易出現愚忠愚孝。

老公從房裡出來指著小茵說:你不就是懷個孕嗎,看你作成什麼樣,別人怎麼都不像你,然後帶著他媽奪門而出。

结婚十年才明白,门当户对有多重要

一切太出乎小茵的預期,一個還未出生的孩子,把當初比天大的愛情打回原形。

小茵挺著大肚子找我哭訴,她說她不敢跟媽媽說,怕媽媽傷心死,現在才明白媽媽的擔心,媽媽不是愛錢,只是愛自己的孩子。

結婚前,傻乎乎的以為什麼都不重要,有感覺就行,靠著感覺可以過一輩子。諷刺的是,結婚前最看重的,往往是結婚後最不重要的,比如感覺,長相,身高。

媽媽這麼多年不是白活的,她也曾年輕過,也曾愛情大過天,媽媽比我們更懂得婚姻的真諦,生活的不易。

小茵哭泣著說,為什麼以前沒有發現他這麼壞。

我說,他不壞,你也不壞。為什麼他覺得你作,他的參考物是他那個挺著大肚子,又要下地,又伺候男人們吃吃喝喝的妹妹。

用這個做參照物的話,你不吃飯,他能下樓給你買水果,已經好到不行了。你的參照物是你周圍的孕婦所享受的待遇,你們參照物壓根就不同,感受自然無法一致。

下嫁,等著他對你好。而每個人對“好”的定義是不一樣的。這個定義從他的原生家庭日漸滋長了,難以中途強加。

當然,原生家庭並非不可超越,閱讀,思考,斷舍離,可以重建自己的價值觀,腦回路。比如小茵的老公通過同事中孕婦待遇也能悟到,在這個文明的時代對孕婦沒有優待就是虐待。

可是這樣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人一生迎合或者掙扎,在原生家庭的漩渦中而不自知。

孩子落地,小茵白天工作,晚上帶娃。老公掙錢並不多,但做到了教科書級的出門上班,回家癱屍。

小茵突然想到一個相似的畫面,身懷六甲的小姑子,伺候著一群大老爺們。

帶娃,家務事,都是女人的事,從小的耳濡目染,已經滲入血液,哪是幾年高等教育就能洗牌的。

结婚十年才明白,门当户对有多重要

小姑子的日常,早已隱射了她今天的待遇。區別是,小姑子並不如她痛苦,因為認知一致。

就連日常的消費觀,生活理念也永遠不在一條線上。

小茵家的理念是,多奮鬥多享受,既開源。老公家的理念是,拼命節流,享受有罪。也因為這個認知,這幾年小茵的事業遠比老公好。

兩個人逛街,無論小茵拿起來什麼東西,老公都會在後面魔咒念,家裡都有,都有呀。婆婆老家的孩子多,小茵過年帶只燒雞回去,一下被搶光了。

小茵說:這麼大的院子,可以養點雞,看孩子們多饞肉。婆婆說:餵雞太麻煩了。老公也覺得這話沒毛病。

小茵很無奈,寧願一天天打著牌,依著門框發呆,想吃肉,可以忍住。相對於用勞動改變貧窮,他們更願意用毅力忍受貧窮。

這些年,孩子大了,小茵的日子總算平靜了。但每每回憶起來,還是噓唏不已。

不值得說苦盡甘來,苦只是苦而已,不是財富,不是甘的必經之路。

價值觀,認知巨大差異,磨合起來是要命的。媽媽當年嘮叨的門當戶對,是多麼的先見之明。

時隔多年,小茵才明白媽媽的苦心,媽媽從來不愛財,只是怕自己的女兒受委屈。

現在都說最好的婚姻就是勢均力敵,好像把婚姻說的太累了,難道不是舉案齊眉,相敬如賓嗎?

勢均力敵不累,棋逢對手才會快樂,如果一方棋藝太差,另一方熬著作陪,才是真累。

勢均力敵的兩個人是什麼樣,就是能力,認知,文化修養,人生目標,不會差太多。

而上述這些,又是從原生家庭中生長或浸染而來,中國俗話說,女不下嫁男不高娶,原生家庭的差距絕不僅是錢而已,而是由錢帶來的認知差距,這才是門當戶對的真諦。

錢財或許還能中彩票一夜暴富,而認知卻不能。

結婚前,我把南北差異粗暴地理解成這邊暖,那邊冷。婚後才會被這巨大的差異衝擊,從生活習慣,到接人待物,當然,還有養育孩子,多到無法列舉。

這確實讓我也難過了一段。直到現在都結婚十年了,誰也沒融合誰。

吃飯還是開兩鍋,他啃他的饅頭鹹菜,我吃我的米飯辣椒,恨不得把餐桌劈兩半。

為何我們走到現在還沒有崩盤?說不上心有靈犀,我們還是有些共同的精神樂趣,我們都愛看書,都好靜,不愛熱鬧,看到喜歡的書,還彼此推薦下。

结婚十年才明白,门当户对有多重要

討論社會上發生的事,價值觀基本在一個基調上。畢竟,包容一個做飯難吃的人,比包容一個精神貧瘠的人容易多了。

如今我們解決了溫飽問題,自然追求精神糧食。

我們無法在睡前和另一半討論,明天還有米嗎,油還夠吃幾天。精神上琴瑟和鳴太難求,至少營養有共性,才有話可說。

精神愉悅也如一日三餐一樣是剛需,一起走過幾十年,沒點營養在裡面,時間太難熬了。

任何一段婚姻都要經歷磨合,門當戶對不僅是對收入對等的保障,更保障了認知和價值觀的最大可能性的一致,如此,婚姻磨合起來輕鬆太多了。

一個女孩最大的幸運不過是,談勢均力敵的愛情,結門當戶對的婚姻。

▶作者:Lucy,愛讀童書媽媽小莉特約作者,魔都二寶媽,曾是一枚理科技術宅,卻擅長用文字記錄養娃歷程,為人低調,文筆動人。

-End-

结婚十年才明白,门当户对有多重要

想不到優雅知性如lucy,有天也會談論這個看似有點“庸俗”的話題。

二十幾歲的時候,聽過太多父母棒打鴛鴦的故事,總是跟著傾訴者忿忿不平,覺得這些父母怎麼這麼不近人情。

三十幾的時候,再聽到類似的故事,我學會了沉思,少語,過很久才會說一句,你父母也許也是在為你的將來考慮。

是啊,“養兒方知父母恩”,他們只不過是想用他們的經驗,讓我們少走人生的彎路罷了。知乎上有個熱門問題,有哪些道理是經歷的時候還不懂,懂的時候卻已經晚了?

我想,婚姻,或許就是一個最好的答案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