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對象為什麼要“門當戶對”的好?你們怎麼看?

“門當戶對”一直都被認為傳統封建、落伍老套的觀點,在這個時代裡大家都想要轟轟烈烈的愛情,只有結了婚成了家,真正經歷了生活的柴米油鹽和雞毛蒜皮,接受了這亂糟糟的現實,才理解其中的酸甜苦辣,才明白當初父母說的“門當戶對”真的是為自己好,所謂的“門當戶對”不只是物質基礎。還有三觀,生活習慣,學歷上,家庭背景,工作性質等多方面的匹配。

找對象為什麼要“門當戶對”的好?你們怎麼看?

小李大學時代視金錢如糞土,不為五斗米折腰,那叫一個“清高”。那時他認為愛情就是一切,覺得有愛情,就有了兩個人的一生,可最後還是因為兩個人貧富差距;價值觀不同而分手。小李每個月生活費1500,有次陪女朋友去吃飯一咬牙花了500多(近半個月生活費)請她去吃飯,結果聊到她國慶去了趟香港玩花了近20000多時,小李覺得這飯再也吃不下去了……。雖然愛是無關門戶的,但是階層差距會讓你沒有底氣。不同家庭環境中成長的男女,有著不同的金錢觀,不同的認知能力,如果物質上不能做到門當戶對,兩個人的認知能力觀念上相差太遠,兩個人也會越走越遠。所以經濟的平等,才有人格上的平等。雙方誰都不會有壓力,也不會圖對方的經濟條件。這樣才輕鬆。

找對象為什麼要“門當戶對”的好?你們怎麼看?

所謂的三觀,三觀就是人對看待事情,思考事情,解決事情的不同看法。比如,你喜歡喝咖啡,他喜歡吃大蒜,他不會覺得你喝咖啡就是裝逼,你也不會覺得他吃大蒜就是土鱉,這就是“三觀包容理解的共存”,所謂的三觀一至就是對方願意遷就你,包容你,尊重你得想法,尊重你得三觀,願意求同存異,能化腐朽為神奇。

找對象為什麼要“門當戶對”的好?你們怎麼看?


同事老王學歷很高,是個高級知識分子,老婆很漂亮就是學歷很低,老王對孩子的教育很是重視,可是老婆愛打麻將,對孩子的教育也不上心。老王說的她老婆不懂,也不感興趣,最後彼此之間只剩沉默,如果學歷相差大的情況下,對方沒有自我提高的意識,只會因為對事物的看法不同,眼界不同而掙吵不休。學歷是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性因素,因為學歷上的不足是可以通過後期的努力來彌補的。如果學歷差異過大,即便開始因為顏值暫時的在一起,久而久之沒有精神的共鳴,很多話題觀點都分歧不斷雞同鴨講,那就會出現精神上面的孤獨寂寞感受。

找對象為什麼要“門當戶對”的好?你們怎麼看?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個地域都會有著自己的獨有習性,包括口頭禪和生活模式,我們大家都熟悉的“南北結合”是很難融洽的。因為地域的差異很多觀點上的,思維上的,乃至說話表達方面的都截然不同。所以找結婚對象最好找地域近的,生活環境相近的,會很好溝通,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找對象為什麼要“門當戶對”的好?你們怎麼看?


眼界要相近,經歷要相似,如果一個人出國留學,漂洋過海,領略過各個地方的風土人情和禮儀文化,他所看到的,接觸到的東西,可能是別人無法觸及的高度。而另一個人是井底之蛙,只看得到最近的利益,目光很短淺,那這兩個人無論在說話上還是做事上都是相斥的。對一件事情,你能看得更長遠,可對方只著重於眼前的蠅頭小利,矛盾和爭吵是顯而易見的。所以找結婚對象要找和自己有相同經歷,眼界要相近的好相處

找對象為什麼要“門當戶對”的好?你們怎麼看?


家庭環境,決定了一個人的成長,性格的養成,品行的好壞都與家庭環境有很大的關係。一個在充滿愛,和諧的家庭關係中長大的人,他的性格是有愛心,樂於助人,樂觀積極的。在家庭不和諧的環境中長大的人,他性格是孤僻的,消極悲觀的,可能對自己缺乏自信。這樣兩個人交往起來會出現種種的不和諧和無法調和的矛盾。所以找對象要找家庭環境相似的,因為看一個家庭就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行和性格與你是不是相匹配。

找對象為什麼要“門當戶對”的好?你們怎麼看?

窮富不僅僅只代表了人民幣的差異,更是接觸人群與思維的各異,大到世界觀與事業發展規劃,小到生活中消費觀與生活習慣都不同,這些也許在你愛情初期都體會不到的。

你們怎麼看“門當戶對”這個說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