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工作追求的是“門當戶對”

如上文所述,通過自我探索和了解職業世界,我們基本就能確定自己原先以為的理想職業是否真正符合我們的期望了。但許多人在實踐過後就會發現一個問題——我的理想職業在經過全面瞭解後,完全不符合原來的想象,彷彿一下子回到原點,不知道要找什麼樣的工作了。

在這裡我想先說一個關於找對象的故事。很多人在遇到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半之前,往往會設定非常多的條件——長相、身高、工作、家庭等,事無鉅細,無不有所要求。我身邊不少已婚的女性朋友均是如此,但最後她們的老公卻往往不是最初的理想型。“在遇到他的時候,就認定是他了,那些條件一下子就煙消雲散了。”她們這麼告訴我。

找工作在某種程度上和找對象很像,適合終究比理想更重要。所以,如果你通過自我探索和了解職業世界之後,仍沒能確定個人的職業方向,那麼接下來這些方法可能會幫到你。

1.分析下你想從事某工作的理由

倩倩,正值大四,中文專業,她的理想職業是電視臺記者,這份工作符合她的興趣、價值觀和所學專業。而她之所以把電視臺記者當作她的理想職業,主要理由是她覺得身為電視臺記者很風光,經常是衣著得體、妝容精緻地出現在電視上,也能接觸到不同的人,可以長見識、見世面。

但後來倩倩如願了嗎?她畢業後成了電視臺記者,但僅僅一個月後就離職了,因為電視臺記者的工作壓力及同事間複雜的人際關係是她之前沒有料想到的。

如果她能夠在為理想付諸行動前好好地分析一下自己想從事電視臺記者背後的動機,就會發現這份工作其實並不適合她。因為她僅僅喜歡這份工作的光鮮體面,卻不願承擔這份體面背後的辛苦和汗水。

後來,倩倩成了一家形象設計工作室的文案,她告訴我:“現在,我對自己的工作、生活都非常滿意,遠好過當初因為節目做得亂七八糟而獨自躲在角落哭泣時的狀態。”在形象設計工作室工作,滿足了她對光鮮體面的嚮往,而做文案也符合她的專業和能力。

所以,如果你不明白自己適合什麼樣的工作的話,先好好想想,你為什麼要從事那個理想工作,背後真正的理由是什麼?然後再去找能符合這個背後原因的相關工作。

2.去平衡個人期望與職業需求

我一直強調自我探索與瞭解職業世界的重要性,其實就是為了更好地匹配你的需求和用人單位的要求。這個過程就像是相親,男方有要求,女方也有自己的條件,這兩人要求的匹配度越高,這場相親成功的概率才能越高。實際上,現在的相親網站也是按照這種方式來進行推薦的。

所以,找到喜歡又能勝任的工作,說到底就是匹配度的問題。如果個人需求符合職業要求的話,就比較容易找到相應的工作,甚至可以做到一步到位。但如果個人需求不符合職業要求,求職者往往會陷入矛盾、糾結和猶豫的狀態,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任何人的任何能力都不是與生俱來的。如果你通過自我探索和了解,明確了自己的理想職業,但自己目前的能力卻不足以讓你勝任這份工作,你可以通過學習、培訓等方式,循序漸進地完成相關能力的培養,最終達到理想工作的職業要求。

3.以當前職業發展階段決定工作

一般而言,完整的生涯職業有生存期、發展期和事業期三個階段。你所處的階段決定了你的職業發展道路。例如,大多數畢業生在畢業後的3年內,都處於職業生涯的生存期,他們首先要做的是儘快實現經濟的獨立,這時候的他們即便有自己的理想職業,在生存需求面前也會被暫時擱置在一旁。吃不飽穿不暖,還談什麼詩與遠方呢?

而在職場摸爬滾打幾年以後的人,會進入職業生涯的發展期,也就是經濟獨立,收入大於支出,賺錢不單單是為了養家餬口。這時候他們不僅具備了相應的職場技能,也積累了一定的社會資源,這時候他們再考慮換工作的話,則會考慮換一份讓職業資產增值的工作,或是能帶來更多成就感的工作,努力探索和發展更多的職業可能,儘快讓自己步入事業期。

如果已經處於事業期了,首先要恭喜你基本實現了財務自由。因為從職業發展期進入事業期的一個主要標誌就是基本實現財務自由。處於事業期的你在工作上應該是要尋找更多的內在成就和意義,也就是自我實現。

所以,當我們的個人需求和職業要求不匹配的時候,首先要解決的是經濟問題;其次才是以理想職業為目標,在實踐中學習和提升;最後尋找機會和平臺,努力探索更多的職業可能,實現個人價值。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摘自《攀升》天津人民出版社 (石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