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後面一句更引人深思

中國是一個有著5000年文明歷史的古國。在這些歷史文明中,也留下了很多文化瑰寶。例如現在還被學習和研究的漢賦、唐詩宋詞等。當然除了這些大雅的文學之外,也有俗文學,例如古代的那些俗語。古人常說,一人不進廟,而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其實在它的下面還有一句話,更加引人深思。

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後面一句更引人深思

那些經歷了很多年而流傳下來的俗語,必然是經過了時間和歷史的檢驗,也是古人們經驗智慧的結晶。而這句話意思就是:一個人的時候不要到寺廟裡逗留。兩人同行時不要一起靠近井邊。而三人在一起時不要一起抬樹木。

而它後面的一句,就是:獨坐莫憑欄。意思就是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不要坐在湖邊發呆。為何會流傳著這樣四句話呢?一人不進廟,因為古時的廟宇都是修建在深山偏僻之處。而在偏僻無人的地方,可能會很容易發生危險。

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後面一句更引人深思

那些因為香火不旺盛,而被遺棄的破舊廟宇,很可能成為那些逃犯或者強盜的躲藏聚集之處。或者他們借這個地方幹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例如在《水滸傳》中。武松血濺鴛鴦樓,報完仇之後,在孫二孃安排下,扮作頭陀前去投靠到二龍山落草為寇。

張青就囑咐他:到了蜈蚣嶺之後,一定要繞道而走。因為就是在蜈蚣嶺的一座破廟裡,有著飛天蜈蚣王道人和鐵腳頭陀李二僧。這兩人聚集了一幫人在這強搶民女,感謝淫穢勾當。而武松一人獨行,所以張青就囑咐他,不要到蜈蚣嶺的破廟裡投訴。當然,武松屬於藝高人膽大,最後殺了王道人和李二僧二人,為民除害。

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後面一句更引人深思

而二人不看井。這句話的來源是兩個進京進京趕考的書生,他們因為是同鄉,所以結伴同行。但是那兩人還未到達京城時,身上的盤纏已經所剩不多,他們一路趕路又渴又餓,這時候他們發現路邊有一口井,其中一個秀才就匆忙跑到井邊,想要取水來喝。

這時另一個秀才看到同伴在井口,就起了殺心,將其推入了井裡。這個書生不也是為了謀取同伴的錢財,另外也是為了除掉一個競爭對手。正是因為這件事,所以人們才說二人不看井。

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後面一句更引人深思

三人不抱樹,就是因為很容易不公平的緣故了。人們都說對於朋友要一視同仁,但是哪有可能是真的一碗水端平呢?這就好像三個人一同抬一棵樹,此時肯定會有一個人在中間,那麼在中間的這個人,如果和另外兩人的其中一方關係好的話,就往他的方向稍微挪動一點。

但是第三個人就會承擔更多的重量。這句話就是說,在三個人一同做事的時候,最好掌握好平衡,既不讓自己被孤立,也要防止他人給自己穿小鞋。

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後面一句更引人深思

而最後一句獨坐莫憑欄,就是一個人坐在湖邊發呆憂愁的時候,正是情緒低落的時候,就很容易產生輕生的念頭。所以一個人難過時,不要自己呆在水邊,而是尋求發洩的方式,或者找朋友來傾訴。

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後面一句更引人深思

其實這四句話總的來說,就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畢竟人心難測,所以我們在保持自己善良的同時,也要注意防備他人,這樣才不會被小人所害,保證自己的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