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藝術性—表殼材料少數派

經歷了幾個世紀的發展,鐘錶在機械結構上實現徹底創新已經越發困難。得益於科技的進步,我們可以使用全新的替代性材料對已有結構進行優化。機芯如此,錶殼亦如此。層出不窮的全新材料不斷應用到錶殼之上,其實,這樣的故事早在懷錶時代便已開始。今天我們就講一些歷史上曾經出現的錶殼材料少數派。

木頭也能做懷錶?!

若說用木頭做鍾殼錶殼還可以理解,那木頭還能做機芯這樣的事聽起來就有點不可思議了啊!能用得住嗎?

早在1837年,一位來自戰鬥民族——俄羅斯基洛夫州的Semyon Ivanovitch Bronnikov以一枚全木質懷錶贏得了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青睞,名聲鵲起。自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末,Bronnikov家族製作了大約500枚的木質懷錶,全部為鑰匙上弦。

時間的藝術性—錶殼材料少數派

1800~1875)出品的一枚全木質懷錶

機芯與錶殼為一體化設計,大大減少了主體零件與連接處的數目,金屬部件僅僅運用在軸承、遊絲、發條,連接螺絲為骨質,擺輪微調為木質或骨質,最牛的是所有的齒輪,包括擒縱輪,均為木質,並根據零件不同的功能挑選相對適合的木質,一枚懷錶中往往包含如棕櫚、胡桃木、竹子、樺木、黃楊木等多種木質,儼然名貴木材百科啊!製作這麼一枚木質懷錶,顯然比常規金屬懷錶更耗時,價格自然也要高,但在精準性與耐用性上卻比不上後者。

江詩丹頓“鋁試不爽”

如今滿大街的Apple Watch大都採用金屬鋁材質錶殼,可對現在的傳統制表而言金屬鋁基本絕跡了,除了在Swatch的某些錶款裡還能找到。而在懷錶年代,以鋁製表最著名的可能就數江詩丹頓了。它在1937年經人介紹接下一個大單——為加拿大鋁業公司製作定製禮品表(以表彰在公司辛勤工作超過25年的員工)。

時間的藝術性—錶殼材料少數派

從1938年交付第一隻至1950年4月,江詩丹頓一共生產了271只。機芯由Lecoultre生產,型號V.439,擁有40小時動力,直徑17法分(38.25mm),3.5mm厚,具有17枚紅寶石軸承,雙金屬截斷式溫差補償擺輪,寶璣式遊絲,鵝頸式微調,屬於高等級配置。

除了擺輪、遊絲、齒輪、軸承與螺釘使用傳統材料外,錶殼、指針、刻度、錶盤與機芯夾板均採用了鋁。整枚懷錶的重量僅有19.61克,可謂最輕的正裝男士懷錶。製作過程並不輕鬆,首先是原材料的改變導致所有模具進行調整。其次,鋁的硬度上佳,可是缺乏韌性,在百分之一mm的精度下極易斷裂,需要大量的實驗工作摸索金屬成分配比,以求擁有與傳統材料相媲美的特性。

你不瞭解的航海鍾

二戰加速了精密航海鍾微型化的進程,在精準與產量的雙向擠壓下,催生出一種獨特的鐘表門類——甲板表。甲板表的尺寸分佈在45mm至60mm之間,搭載多方位與溫差調校的懷錶機芯,直徑在38mm至50mm,一般無華麗的修飾。

時間的藝術性—錶殼材料少數派

(百達翡麗)出品的銀質錶殼甲板表與機芯

功能方面也多為大小三針,而動力儲備是最常見的附加功能。雖有尺寸、品牌、機芯等區別,但多數甲板表的錶殼採用了925銀。原因是,銀的價格遠便宜於黃金。同時,抗海水腐蝕性也高於鋼。

頂級品牌的甲板表今天依然是一個被嚴重低估的古董表門類,

它們往往有著碩大的尺寸,精緻的打磨與高級別的硬件配置。其實,即使生產工具表,大牌們依然是貫徹自己的製表哲學。

黃銅、白銅與青銅

這三個名詞經常出現,確又極易混淆。它們都是銅的合金,由於物理性質穩定,耐腐蝕,硬度適合加工成為了製作機芯的不二選擇。

常見的銅合金分為兩種,黃銅與白銅,前者包含了銅與鋅,而後者在這基礎上添加了鎳,以滿足更好的機械強度與耐腐蝕性。黃銅作為錶殼的例子在今天並不多見,原因在於長時間暴露於空氣中後,表層會產生緻密的黑色氧化膜。雖然可以阻止進一步的氧化,可並不美觀。

歷史上,大量使用黃銅作為錶殼材料的是小型的船鐘,作為工具用表的它們沒有裝飾的要求,防腐蝕與價格才是需要重點考量的因素。

時間的藝術性—錶殼材料少數派

(雅典)生產的黃銅錶殼航海鍾

當然,一些比較講究的船鐘則為黃銅外殼做了鍍金處理。複雜功能懷錶中,VACHERON CONSTANTIN曾經根據客人要求將一枚三問機芯放入在了黃銅錶殼中。鎳讓黃銅的耐腐蝕性能再一次大大提高,ROLEX(勞力士)的904L鋼也正因此具有比316L鋼更加卓越的性能。

與黃銅一樣,白銅主要是作為機芯夾板的原材料,因其銀白色,所以在懷錶年月經常可以無需電鍍,隨著緩慢的氧化,機芯會呈現出溫潤的香檳金色。

時間的藝術性—錶殼材料少數派

美耐華生產的白銅懷錶

歷史上,MINERVA(美耐華)曾經出品過搭載19/9CH機芯的白銅外殼計時懷錶,為供給軍隊所用。1908年,美耐華推出了首個自產計時機芯19/9CH,19表示機芯的尺寸為19法分,9則代表了公司內部的登記號,CH則是Chronograph計時的縮寫。這是一枚單鍵計時機芯,並帶有30分鐘累計計時功能。

青銅有時會也稱作“槍鐵(Gunmetal)”,由黃銅加錫而成。青銅有著非常穩定的物理性質,理論上也可以用作錶殼材料。歷史上,軍表採用該材質較多,高檔鐘錶中較為罕見。市面上常見的槍鐵懷錶一般配有金色的錶冠與掛環。

19世紀早期或更早的時代,人們會使用鑄鐵充當計時器的外殼,但是鐵容易氧化,對環境的要求苛刻,因此進入到19世紀中葉後逐漸淡出歷史舞臺。

最終的勝者

不難看出,曾經的“少數派”材質還是從實際需要與客人要求出發,當然不乏如木質懷錶這樣標新立異的東西。雖然一些礦石材質與動物的甲殼也偶爾用來充當錶殼材質,但基本上都是屬於鑲嵌的範疇。隨著時代的變遷,鐘錶已經完成了從實用工具到飾品的轉變,曾經“實用但不美觀”的材料必然會退居二線。

與此同時,名貴鐘錶的保值理念逐漸被人們所發掘,像諸如昂貴的木質懷錶之類的作品自然也很難被大眾所接受。最終,在石英危機之前的手錶時代上半場,凸顯價值的金質錶殼與堅固耐用的不鏽鋼錶殼成為了市場的主流。

時間的藝術性—錶殼材料少數派

更多腕錶資訊還請您點擊文章上方的“關注”,每天五分鐘帶你瞭解腕錶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