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員奔襲400公里叛逃 絕密戰機拱手相送 美國拆開後卻一臉懵呆

1976年9月的一個下午,日本北海道的函館民用機場上赫然出現了一架完全陌生的戰機,很快,旁邊就圍滿了好奇而困惑的圍觀者。有點航空知識的人很快就認了出來,這架“方頭方腦”,還塗著紅五星機徽的飛機,這不正是當時像迷一樣的米格-25麼?他們還真是猜得挺對,不錯,這就是當年叛逃出蘇聯的維克多別連科上尉,送給鐵幕另一邊的那份“大禮”。

飛行員奔襲400公里叛逃 絕密戰機拱手相送 美國拆開後卻一臉懵呆

想當年,米格-25絕對算得上是讓西方忌憚的“一代神機”。它自誕生的那天起,就註定創造那個航空時代最耀眼的經典。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幾乎所有的航空強國都在超音速上卯足了勁。一倍音速不行就兩倍,兩倍音速不夠就三倍!可是,絕大部分人卻都卡在了三倍音速的門檻上。還是美國人的底子最紮實,一出手就是SR-71黑鳥這樣的“驚天神器”。光是它那25000米的升限還有3.3馬赫的最大速度,就足以讓所有的競爭對手無法企及。然而真正讓美國人興奮的是,這意味著“黑鳥”在蘇聯上空執行間諜偵察時,將如入無人之境。

深感威脅的蘇聯人當然不會善罷甘休,所以急需要一種性能優異,而且能夠攔截美國人的戰略轟炸機、巡航導彈,甚至是“黑鳥”的先進截擊戰機。這幅重擔最終還是落在了久負盛名的米格設計局肩上。一代名機米格-25也正是在這位傳奇設計師的手中一步步的誕生的。

飛行員奔襲400公里叛逃 絕密戰機拱手相送 美國拆開後卻一臉懵呆

幾乎所有的飛機想要衝擊“雙三”時,面臨的問題都是一樣的。那就是由於空氣摩擦,機體結構將承受極高的溫度,有些部分甚至能夠達到300攝氏度!在這種溫度下,傳統的鋁合金將失去原有的金屬特性。這個難題“臭鼬工廠”的解決方法很“土豪”,SR-71的機體主要由輕巧堅固的鈦合金鉚接起來的,而蘇聯人的米格25卻是由“不鏽鋼”來打造的!跟鈦合金比起來,不鏽鋼頓時顯得low了很多,不過事情可並不是“皿煮材料完爆毒菜”那麼簡單。其實這在當年那也是妥妥的高科技!米格-25用的是蘇聯所獨有的VNS-2或VNS-5等高強度航空結構鋼。那可是專門為航空航天用途研製的,可絕不是廚房裡做鍋碗瓢盆的那種!那為什麼蘇聯人不用高大上的鈦合金呢?倒也不是技術不行,而是因為鈦合金直到今天焊接起來也相當有難度,相反,不鏽鋼的焊接技術則要成熟得多。

飛行員奔襲400公里叛逃 絕密戰機拱手相送 美國拆開後卻一臉懵呆

這樣一來重量的增加那是難免的了。但你得承認,米格-25身上的每一克重量幾乎都是為高空高速而生的!既然重量減不下來那就只能靠動力補。為了能供得上R-15B-300發動機,這兩臺推力巨大的“油老虎”,米格-25幾乎80%的機體都是用來裝油的。而且為了讓速度短時間內達到3.2馬赫,做事簡單粗暴地俄國人直接往發動機裡噴的是酒精!不用猜你都知道,嗜酒如命的毛子飛行員們肯定會想方設法地喝上幾口。很快,70年代中東的持續軍事衝突,為米格-25提供了足夠的實戰機會,而且一出場,就已經“技驚四座”。當以色列的飛行員在西奈半島上空遭遇米格-25時,做夢也不會想到,這貨居然一開加力跑得比空空導彈還快!一溜煙的功夫就在雷達屏幕上消失了。從那以後,米格25成了當時北約空軍們眼中最不可思議的夢魘。

飛行員奔襲400公里叛逃 絕密戰機拱手相送 美國拆開後卻一臉懵呆

也正因為如此,當美國人真正拆開別連科上尉送來的這份大禮的時候,才會表現得那麼驚訝。因為此前對米格-25的種種“吊炸天”的猜測,竟然沒有一條是猜對的。當他們看著機體裡那密密麻麻的電子管時,不得不承認,蘇聯人幾乎是用相對落後的技術,達到了當時最頂尖的工程設計!而且和美國人點的完全是另一枝的科技樹!可是,自米格-25之後,世界航空界對高空高速的追求,反而倒放緩了。儘管對高超音速的研究仍在繼續,但真正競爭的焦點卻早已轉移到了別的領域。然而,米格25的故事卻並沒有結束,直到今天仍保持著戰鬥機中飛得最高最快的紀錄。

不過它的不朽傳奇,則交給了系出同門,卻早已脫胎換骨的米格-31來延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