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Inspire歷史——不僅僅是換代思鉑睿那麼簡單

2018年的成都車展,現款本田思鉑睿的換代車型發佈,新車基於第十代雅閣打造,僅僅在前臉和尾燈處有所不同,與之前的車型不同,這一次本田似乎也在效仿大眾的“雙子星”式的產品佈局,使得第十代雅閣與這款車型幾無分別。細心的網友可能會發現,這款車型的英文名稱與之前的思鉑睿車型有所不同,思鉑睿的英文名為SPIRIOR,而新車的英文名改為INSPIRE。然而INSPIRE這個名字絕對不是一個單純的英文單詞那樣簡單,本田INSPIRE車系是擁有著五代沿革29年曆史的著名車系,我們就來一同回顧一下本田INSPIRE的悠久歷史。

本田Inspire歷史——不僅僅是換代思鉑睿那麼簡單

第一代Inspire——高端化時代的先鋒

1989年12月12日,趕在了日本九十年代的泡沫經濟之前的最後燦爛時光,第一代本田Inspire在日本發佈,該車脫胎於第四代本田雅閣的平臺,定位於高端中型車,與同時期在日本銷售的日產Laurel,豐田Cresta競爭,不過與這兩位競爭對手不同的是,本田Inspire雖然延續了那個時期日系高端車的低矮扁平的造型,並且有著短前懸的設計,看起來似乎會讓人誤以為是一款前置後驅的車型,但實際上該車因為與第四代雅閣都源自同一平臺打造,該車仍舊是前置前驅。

本田Inspire歷史——不僅僅是換代思鉑睿那麼簡單

本田Inspire歷史——不僅僅是換代思鉑睿那麼簡單

本田Inspire歷史——不僅僅是換代思鉑睿那麼簡單

該車提供兩款引擎2.5 L G25A1 Straight-5 2.0 L G20A1 Straight-5,符合那個時期中型車的普遍引擎水平,該車在外觀上效仿了日系車在八九十年代流行的Hardtop式車身,即車架沒有B柱,並配合無框式車門,但並非真正的hardtop車型,因為該車雖然在外觀上將B柱完美隱藏,但是進入車內會發現還是留有相當纖細的B柱,但是無框車門得以保留。

該車定位於高端中型車,定位低於當時本田的旗艦車型Legend里程,但是該車不輸里程的豪華感的高水平的駕乘感受吸引了許多消費者的注意,同時2.0排量車型的提供可以為日本買家節省可觀的稅費。該車內飾的皮革以及中控臺的木質裝飾由Tendo Mokko(天童木工,日本國寶級傢俱品牌)提供,使得該車內飾的質感遠超同時期的競爭對手,甚至可以與更高級別的中大型車相媲美。

本田Inspire歷史——不僅僅是換代思鉑睿那麼簡單

日本汽車品牌在日本國內的銷售渠道一直都是一個相當複雜的話題,由於長期以來形成的幾大渠道,使得那種同一款車型有好幾種名稱同時銷售或者同一款車型掛不同品牌的車標銷售的事情屢見不鮮,我們比較熟知的有豐田的Toyota和Toyopet,馬自達的Eunos,Miata和Cosmo三大品牌。同樣地,本田在日本也有Verno, Clio & Primo三大銷售渠道,不同銷售渠道以不同的名稱銷售同一款車型的事情也發生在本田身上,而第一代Inspire也是其中一個範例,第一代本田Inspire在Honda Clio這個渠道銷售,而在另一個渠道Honda Verno,該車有一款姊妹車,名叫Honda Vigor。

本田Inspire歷史——不僅僅是換代思鉑睿那麼簡單

本田Inspire歷史——不僅僅是換代思鉑睿那麼簡單

本田Vigor在尺寸上與Inspire完全一致,兩車擁有著相同的平臺,相同的車架,相同的動力配置,甚至相同的前臉設計,只是在車尾的設計上展示了不同。Inspire的車尾的牌照架位於行李箱蓋上,車尾燈設計更加修長,同時添加了鍍鉻裝飾,顯示出了更加豪華的取向。而本田Vigor的車牌架與同時期運動取向的轎車一樣,選擇放置在後保險槓上,同時尾燈造型更短,而且增加了一個小尾翼,呈現出了更加運動的感覺。這一點與同時期的豐田MarkⅡ衍生出來的Cresta與Chaser相似,Cresta取向豪華,而Chaser取向運動,兩者都取得了較好的市場表現。

但不知是Inspire與Vigor之間的差別太小,還是因為Vigor缺少了天童木工的信仰加持,本田Vigor並未複製豐田成功的雙車戰略,同Inspire的火熱不同,Vigor的市場表現慘淡,再加上衝擊巨大的泡沫經濟時期的到來,本田Vigor最終於1994年5月13日停產,而且至今Vigor這個名字也沒有再次啟用,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滄海遺珠。

雖然在日本本田Vigor的市場表現並不好,但是在日本之外,這款車卻有著更高的知名度,因為在Acura謳歌品牌發佈之時,最初推向市場的除了旗艦車型Acura Legend,還有一款中型車,名叫Acura Vigor。

本田Inspire歷史——不僅僅是換代思鉑睿那麼簡單

本田Inspire歷史——不僅僅是換代思鉑睿那麼簡單

Acura Vigor與本田Vigor在外觀上基本保持一致,但是由於Acura品牌的豪華定位,因此Acura版Vigor取消了車尾的尾翼,在內飾上增加了大量的木質裝飾,凸顯其豪華感。

由於該車實在是年代久遠,導致該車在互聯網上的信息十分稀少,我們僅僅知道該車與日版車型一樣採用了2.0和2.5排量的兩款發動機。不過意外的發現是,在2007年的香港電影《導火線》之中,該車也出現過。另外還有一點需要補充,雖然Acura品牌主要是針對北美,在日本之外,Legend與Vigor等車型同樣採用Acura車標進行銷售。香港雖然是右舵市場,但是LEXUS與Acura同樣在品牌誕生之初就在香港銷售,同時,由於香港是國際自由港的特殊性,從日本本土進口的掛本田標的Inspire和Vigor都曾經在香港出現,簡單來說,由官方提供的車型是懸掛Acura車標,而那種有點類似於現在內地的“平行進口”概念的懸掛本田車標的車型同樣也有銷售。

本田Inspire歷史——不僅僅是換代思鉑睿那麼簡單

本田Inspire歷史——不僅僅是換代思鉑睿那麼簡單

本田Inspire歷史——不僅僅是換代思鉑睿那麼簡單

第一代本田Inspire作為本田在高端中型車的試水之作,其對於豪華的理解與表達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在那個充滿希望的時代,本田用自己的技術表達了對於自己開脫更高端市場的決心,也為接下來的第二代車型奠定了基礎。

第二代Inspire——重心轉移至海外

本田Inspire歷史——不僅僅是換代思鉑睿那麼簡單

本田Inspire歷史——不僅僅是換代思鉑睿那麼簡單

本田Inspire歷史——不僅僅是換代思鉑睿那麼簡單

1995年,第二代本田Inspire正式發佈,該車較第一代車型在尺寸上有了較大的增長,幾乎達到了1986年第一代本田Legend里程的水平,以更好地在日本之外的市場融入謳歌品牌的豪華理念。在動力配置上,除了保留上一代的2.0升與2.5升兩款發動機,該車更是首次提供了3.2升排量的V6發動機。但是V6版本車型不符合日本政府對於尺寸的規定和最大排量的規定,因此需要繳納更多的稅費。

本田Inspire歷史——不僅僅是換代思鉑睿那麼簡單

但是本田為了促進V6版本車型的銷量,對購買V6版本的消費者提供補償,包括年度的道路稅費的補償以及更多的豪華配置的套件包。

雖然在外觀上第一代車型與第二代車型的直觀的車別並沒有那麼大,但是第二代車型最重要的特點是該車不論地區和版本,全部在美國進行生產,更是凸顯了該車以海外為重心的定位。

同第一代車型一樣,第二代車型同樣有著銷售渠道的問題,第二代本田Inspire繼續在Honda Clio渠道進行銷售,而之前講到由於Vigor系列的停產,Honda Verno渠道缺少一款與之相對應的車型,雖然之前的Vigor車型的銷售狀況並不理想,但是該渠道仍然對這個市場十分嚮往,因此,一款與第二代除了車名之外Inspire不同之外其他完全相同的Honda Saber誕生了。

不過之前一直在提第二代車型將重心放在了海外,並選擇在美國進行生產,最重要的原因是,設一款車型還有另外一個名字,那就是Acura TL。1995年,借旗艦車型Legend和中型車Vigor進行換代之時,Acura對旗下車型的命名進行了更改,從之前冗長的英文單詞改為更加簡潔的RL與TL。第二代Inspire由於不再像第一代車型那樣有“姊妹車”,因此在北美市場便換上Acura謳歌的車標並更名為TL進行銷售。

本田Inspire歷史——不僅僅是換代思鉑睿那麼簡單

我們簡單來說,第二代本田Inspire其實就是首代Acura TL的換標車型,曾經第一代車型專門為日本市場設計的更加豪華的外觀以及那至今都不曾有車型做得到的天童木工打造的內飾在第二代這款上上下下都充滿著美國味的車型上消失不見。從這一代車型開始,Inspire這個名稱便失去了其真正的靈魂,成為了本田的”外來車型“在日本本土銷售的一個軀殼。

第三代Inspire——來自美國的“逆輸入車”

1998年10月15日,第三代本田Inspire在日本正式發佈,與前兩代車型在日本設計不同,第三代車型從設計到生產完全都在美國完成,成為了一款完完全全為美國打造的車型,該車在造型上亦完全拋棄了之前的日式低矮修長的風格,反而汲取了美式的設計風格,外觀更加圓潤飽滿,此外,同前兩代車型雖為前驅車但是一直在模仿後驅車的短前懸的設計不同,第三代車型在外觀上展示了更加純粹的前驅車設計。

既然是一款專為北美打造的車型,該車在動力配置上也顯得更加的“美國化”,該車取消了2.0排量,保留了3.2升V6發動機以及2.5升V6發動機,同時也取消了上一代車型針對3.2排量車型的特別補助,這一點就讓人感覺這一代車型確實有一點不重視日本市場,完完全全把重心放在了北美。

該車在發佈之初仍然有一款同車不同名的姊妹車型Honda Saber,在Honda Verno渠道進行銷售,在2003年4月,本田把在日本的Verno,Clio和Primo三大銷售渠道進行了合併,因此Honda Saber便不復存在,只剩下了Inspire一款車型。

本田Inspire歷史——不僅僅是換代思鉑睿那麼簡單

本田Inspire歷史——不僅僅是換代思鉑睿那麼簡單

本田Inspire歷史——不僅僅是換代思鉑睿那麼簡單

本田Inspire歷史——不僅僅是換代思鉑睿那麼簡單

第四代Inspire——降低定位後的收穫

本田Inspire歷史——不僅僅是換代思鉑睿那麼簡單

本田Inspire歷史——不僅僅是換代思鉑睿那麼簡單

本田Inspire歷史——不僅僅是換代思鉑睿那麼簡單

第四代車型於2003年6月18日推出,同前代車型的換標謳歌TL不同,第四代本田Inspire將定位降低,從之前與英菲尼迪G系列齊平的定位降低為一款普通的中型車的定位,因此同時期的謳歌TL也並沒有推出任何的右舵版車型,因為本田Inspire改用美版第七代雅閣的造型,換言之就是右舵版的第七代美版雅閣。這款車型雖然完全移植了北美版的車型,但是並沒有像上一代那樣選擇在美國生產然後再逆輸入回日本,這一代車型選擇在日本

琦玉縣的工廠進行生產,原因也十分簡單,因為雅閣是一款全球化車型,琦玉工廠不僅生產供應日本的Inspire,同樣也生產同款車型但是名為Accord在東南亞進行銷售的車型。東南亞市場的版本與當年廣州本田國產的第七代雅閣除了左右舵的差別之外幾乎完全一致。

本田Inspire歷史——不僅僅是換代思鉑睿那麼簡單

相信對於這一代車型大家是再熟悉不過了,第四代的Inspire僅僅是在前進氣格柵的造型與車尾的尾翼與國產版的第七代雅閣有所區別,但是在配置方面還是比雅閣要厚道得多。該車僅提供3.0V6一種動力形式,也是本田首次展示VCM技術的車型。2003年本田的碰撞緩解制動系統(CMBS,雖然最初引入了CMS的縮寫)在Inspire車型引入,它使用基於雷達系統來監控前方情況並在駕駛員面對警告不作出反應時進行自動制動和束緊安全帶。本田CMBS系統是世界上第一個提供自動制動的系統。2003年的本田系統還採用了“E-Pretensioner”,它與CMBS系統配合使用,在安全帶上安裝了電動馬達。激活後,CMBS有三個警告階段。第一個警告階段包括制動的聲音和視覺警告。如果忽略,第二階段將包括E-Pretensioner拉扯安全帶肩部兩到三次作為額外的觸覺警告,讓駕駛員採取行動。第三階段,CMBS預測碰撞是不可避免的,包括E-Pretensioner完全安全帶鬆弛,以更有效地保護安全帶和自動應用制動器以減輕預測碰撞的嚴重程度。E-Pretensioner還可以在制動器應用時減少安全帶鬆弛制動輔助系統被激活。

2005年11月4日該車的小改款版本發佈,對前進氣格柵的造型改動,與美版雅閣相一致,同時更改了尾燈的造型並採用LED光源,但與美版雅閣全紅色的三角形尾燈不同,Inspire仍然將轉向燈的區域保留為白色。2006年國產版七代雅閣進行中期改款時亦參照Inspire的造型,而沒有采用美版的造型。

本田Inspire歷史——不僅僅是換代思鉑睿那麼簡單

本田Inspire歷史——不僅僅是換代思鉑睿那麼簡單

本田Inspire歷史——不僅僅是換代思鉑睿那麼簡單

第四代Inspire將自身的定位由高端中型車降低為普通中型車,並且在某種程度上還淪為了美版雅閣在右舵區存在的“傀儡”。雖然在外觀上沒有像第一代車型那樣完全不同的創新的設計,但是仍然在一些細節上凸顯著和美版車型的不同,比如前期版車型那個多幅式的前格柵還有帶剎車燈的小尾翼,顯得更加日系和運動化一些。但更吸引人的還是其對於主動式安全系統的首次應用,在技術上的突破遠遠比外觀上的突破要大得多。

第五代Inspire——失敗的躍級而立

本田Inspire歷史——不僅僅是換代思鉑睿那麼簡單

本田Inspire歷史——不僅僅是換代思鉑睿那麼簡單

本田Inspire歷史——不僅僅是換代思鉑睿那麼簡單

第五代本田Inspire於2007年12月19日在日本發佈,該車以第八代本田雅閣的北美版作為基礎,僅針對車尾燈處做了些許調整,增加了一條紅色的反光燈帶,以及Inspire從第四代車型以來的特色的小尾翼。該車排量進一步增大,僅提供一款3.5V6發動機的車型,同款的發動機在廣州本田國產的第八代雅閣之中也有所裝備。

該車在尺寸上進一步增大,雖然仍然是普通中型車的定位,但是車長達到了4940mm,超過了同時期本田的旗艦車型Legend,亦超過了奔馳E級與寶馬5系等一些主流中大型車的尺寸,因此本田直接將該車的競爭對手定位於豐田皇冠以及日產Fuga(風雅)等一些日本市場主流的中大型車。

不過尺寸上的加大卻並沒有得到消費者的認可,之前提到過日本的汽車稅費是於車身尺寸掛鉤的,其中對於車身長度和車身寬度都有著嚴格的限制,Inspire作為一款移植的北美車型,在尺寸上自然在設計之初就沒有考慮到要為日本嚴格的法規做出妥協,因此消費者需要付出額外的費用。可能有些人會問:日本左舵車也需要繳納更高的稅費,為什麼還有左舵車的存在呢?日本的左舵車都是一些相對高端的車型,目標消費者也是一些較為富裕的階層,Inspire作為一款在日本生產的日本品牌轎車,其定位就是一款普通中型車的定位,但是在尺寸上卻是超乎尋常得巨大,就算我們把消費者額外的費用加在車價裡,該車仍然會面臨不利於停車等一系列“實際”的問題,何況3.5的排量對於日本來說也是太大了,作為中大型車的豐田皇冠(十三代)的RoyalSaloon系列最大排量也只是3.0升。由此看來,雖然第八代雅閣在美國和中國靠著比同級車更大的尺寸完成了一次成功的“躍級而立”,但是在日本,同樣的成功並不能被複制,Inspire最終還是敗給了一系列實際的用車問題。

Inspire的銷售於2012年9月結束,此後由於雅閣的歐美兩版合併,Inspire車型便不復存在,不過2014年,馬來西亞寶騰購買了Inspire車型的技術,並且作為換標車以Proton Perdana在馬來西亞推出。

即將到來的第六代Inspire

本田Inspire歷史——不僅僅是換代思鉑睿那麼簡單

廣汽本田和東風本田在國內互相推出姊妹車的習慣已經持續了好幾年了,這種行為雖然並不是本田獨創,現在在國內也不是隻有本田一家在用這種銷售手段,先不說這種銷售技巧是好還是壞,可以明確的是這種首發是為了平衡國內兩家本田的合資商的利益,然而消費者面的過度同質化的產品時,廠商們希望的是“當消費者在相似的兩款產品之間糾結的時候,我們就已經贏了”然而實際上消費者可能會對同質化的產品產生厭煩,轉而去購買其他足夠有特色的產品,這是廠商們必須要考慮到的一點。

之前Inspire和雅閣共存的時代,一款是純正的歐版雅閣,一款是改了名字的美版雅閣,兩者之間的差異是巨大的,不存在互相競爭的情況。但這一次的情況與之前又完全不同,第十代雅閣和這一代的Inspire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認為其是同一款車型,除了前臉和尾燈之外找不到什麼差別。兩者互相競爭當然是肯定會發生的,而最差的情況是雅閣和Inspire合起來的銷量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是因為這兩款車型的內耗以及消費者對於同質化產品的厭煩而降低。

如今,第十代本田雅閣已經發布了一年多,但是關於這款車的右舵版車型仍然是一點消息也沒有,關於東風本田為何不沿用之前的Spirior的名字而改名為Inspire,具體的原因我也不知道,不過我想起了之前一款在中國首發之後返銷日本的車型,本田傑德。Inspire或許也會像傑德那樣,在中國首發,之後接替目前仍然在售的右舵版九代雅閣,彌補本田的中型車市場。Inspire的發佈是否意味著右舵本田中型車不會面臨後繼無人的窘境呢?我們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