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孔子罵得如此犀利,幾千年來只有此一人

在《莊子》一書中,出現過很多角色,而其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是孔子,甚至超過了其偶像老聃。但與儒生們把孔子奉為至聖先師不同的是,莊子卻對孔子有很多批判,有些篇幅可以說是諷刺,而且寫得是異常辛辣,不留一點情面,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盜蹠》篇。

罵孔子罵得如此犀利,幾千年來只有此一人

莊子在此篇中還是用他擅長的講故事的方式,將自己的思想貫穿於內,故事大致是說:孔子與柳下惠(對,就是那位美女坐其懷而不亂的大帥哥)是好基友,柳下惠有個弟弟叫盜蹠。與其哥哥不同,這個盜蹠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孔子就對柳下惠說:“你弟弟這麼壞,你怎麼當哥哥的啊,我都替你臉紅啊,這樣吧,我去代你好好教導他。”柳下惠辯解說::“哎呀!不是我不教導啊,是他不聽我的啊,我那個弟弟很強悍,嘴巴也很厲害,脾氣又暴躁,兄弟你還是別去招惹他了”。孔子心想,我弟子3000人,什麼人沒見過,你這不是小瞧我嘛,去!於是叫老司機顏回駕車,帶上子貢去找盜蹠。

罵孔子罵得如此犀利,幾千年來只有此一人

在泰山南山腳見到了盜蹠,盜蹠那時剛搶掠回來,正吃著人肝在享用下午茶(莊老先生的原話是:“膾人肝而哺之”,不是我瞎說的)。孔子就下車,對守衛說:“在下魯人孔丘,聽說你們將軍高義,想拜見一下,麻煩通報一下”(哦……,將軍高義?這也是原話啊,再次申明不是我瞎編的)。守衛進去通報了,“高義大將軍”盜蹠一聽孔子來了,雙目圓睜,怒髮衝冠,大怒道:“是那個巧偽的魯國人孔子嗎?你出去傳話給他:‘你這個人花言巧語,大談什麼文帝、武帝,打扮很好,整天胡說八道,不種田也不織衣,卻有得吃有得穿,到處鼓吹,搬弄是非,獻媚當權者,迷惑學生,想靠著你那套孝悌之術追求榮化富貴,罪大惡極,快點走,不然就挖了你的肝當點心吃’。”孔子聽了守衛的通報,倒也不生氣(我們孔老夫子真是好脾氣),對守衛說:“我有幸能與你們將軍哥哥成為好朋友,看在他哥哥的面子上,請允許拜見一下,我在堂下看看大將軍的腳就可以了。”盜蹠一聽,這老兄這麼執著,又這麼謙虛,看在老哥的面上,見他一下吧。守衛出來通報,孔子就彎著腰,恭恭敬敬地進去見盜蹠了。盜蹠也沒給他好臉色看,嚇唬他說:“你講話小心點哦!講的我開心了就放你一條生路,惹我生氣你就死定了。”

罵孔子罵得如此犀利,幾千年來只有此一人

孔子倒也不怕,開啟了講課模式,“我小丘聽說啊,天底下分三德,天生帥氣,人見人愛那是上德(看臉的傳統歷史悠久啊);聰明,能領悟天地之理,辨識萬物,那是中德;強悍勇猛,能聚眾率兵,那是下德。普通人只要有其中一德,就能稱王了,而將軍您三德具備,而已“盜蹠”之名聞於世,小丘我真為你感到不值啊!你聽我的,吳、越、齊、魯、宋、魏、晉、楚那些王都是我哥們,我能說服他們為你造城百里大城,封你為諸侯。你呢,就把你那幫小弟都收養起來,把你家先祖供奉著,這是聖人才士之舉啊,天下人對你德期望啊。”孔老夫子這策略真是名利雙收,登上人生巔峰之舉,換做普通人肯定馬上就好酒好菜,再三跪九拜,尊稱一聲“先生”了。可盜蹠不是普通人啊,不喜反怒,對孔子呵斥到:“你到我面前來,我跟你說,那些會聽你教唆的都是愚笨之人。我長得帥,那是我爹媽的功勞。你那些誇我的,我怎麼自己不知道呢?而且我聽說啊:‘喜歡當面夸人的,也都喜歡背後罵人。’你是想用大城套牢我而已。城再大,有天下之大嗎。堯、舜有天下,子孫無立錐之地,都沒得繼承。湯、武立為天子而後世都遭殺害,不都是貪利的結果嗎?我又聽說啊:古時候,民知其母,不知其父,與麋鹿共處,大家都耕地織衣,自給自足,沒有相互傷害的心思,這才是最大的德啊。到了黃帝之時就不行了,與蚩尤爭戰,流血百里。堯、舜之時,立了一幫臣子,湯放其主,武王殺紂。從此以後,以強陵弱,以眾暴寡。湯、武以來,都是亂人之徒。現在,你主張文、武之道,以此迷惑天下之主,而求富貴,你才是最大的盜。你用巧言讓子路卸了武器,成為你弟子,子路想殺衛君事敗,被困於衛都東門,你教的有用嗎。你自稱才士聖人!卻被魯國驅逐,從衛國逃跑,受困於齊國,被陳、蔡包圍,不能容身於天下。你讓子路受難,上無以為身,下無以為人,你的道好在哪呢?”接著從黃帝開始一直到近世明君賢臣,凡是孔子推崇的都數落了一番。接著有說道:“小丘你要跟我說陰間鬼事,這個我不懂,你堯跟我說人事,不過如此,我都已經聽聞過,還是讓我來教教你吧。看美女,聽好歌,吃美味,志氣滿滿,人之本性。活六十歲就可稱壽了,能開口而笑,一月之中不過四五日而已。天地不老,人死有時。不能順應人性,養其壽命的,都不能稱為道。你說的那些,都是我嫌棄的,你快走吧,不用再說了!”孔子只能拜了拜,弓著身退了出來,上車時,馬車繩抓了三次都梅抓住,目光呆滯,面若死灰,抓著車把低著頭,連呼吸都困難。

罵孔子罵得如此犀利,幾千年來只有此一人

此故事中,孔子的形象可謂是一副狼狽相,把孔子說的如此不堪,也只有老莊了。但是,其實我們通讀《莊子》,莊子也並不是對孔子全都是貶損,對孔子的謙虛、好學等品性還是有很多讚美的。莊子更多的是想表達對儒家學說的反對立場,而不是針對孔子本人。老莊的道家思想與孔子的儒家思想,可謂爭鬥了幾千年,多少名士大家摻雜其中,而未有結論。個人認為,最好還是以批判性的思維看待兩家學說,才不至於執迷和偏頗中迷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