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書院建築羣,康熙和乾隆都讚嘆不已

中國的書院文化是非常博大精深的,生在江西的我,自小就得知位於九江的白鹿洞書院。白鹿洞書院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當我到訪享有“海內第一書院”之譽的白鹿洞書院之後,我對書院的力量感受頗深,因此也對另外三所書院產生了好奇。所以,當我到湖南長沙旅行時,就決定了一定要去嶽麓書院看看。

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書院建築群,康熙和乾隆都讚歎不已

嶽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聞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嶽麓山腳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的書院建築至今被完整保存。嶽麓書院為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書院建築群,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都閃爍著時光淬鍊的人文精神。

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書院建築群,康熙和乾隆都讚歎不已

現存大門系清同治七年(1868年)重建,採用南方將軍門式結構,建於十二級臺階之上,五間硬山,出三山屏牆,前立方形柱一對,白牆青瓦,置琉璃溝頭滴水及空花屋脊,枋梁繪游龍戲太極,間雜卷草雲紋,整體風格威儀大方。

門額“嶽麓書院”為宋真宗字跡,因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宋真宗以嶽麓書院辦學很不錯,又聞山長周式以德行著稱,特別召見周式,拜為國子監主簿,請他留在京城講學做官,但周式心繫嶽麓,仍請歸院,皇帝就親賜“嶽麓書院”御匾懸掛於大門正上方,並賜經書等物,嶽麓書院從此名聞天下,前來求學者絡繹不絕,成為北宋四大書院之一。大門兩旁懸掛有對聯“惟楚有材,於斯為盛”,上聯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下聯出自《論語·泰伯》,源出經典,聯意關切,道出了嶽麓書院英材輩出的歷史事實。

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書院建築群,康熙和乾隆都讚歎不已

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朱熹、張栻觀日於嶽麓山頂,曾築“赫曦臺”,朱熹題額。明代王守仁有“振衣直上赫曦臺”詩句,臺後廢。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山長羅典建前亭於院前,又改名前臺。道光元年(1821年),為存古蹟,山長歐陽厚均改前臺名為“赫曦臺”。在臺的左右內壁上有丈餘高的“福”“壽”二字,臺的頂部雕飾有八卦圖、蝙蝠、壽字圖案。

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書院建築群,康熙和乾隆都讚歎不已

講堂位於書院的中心位置,是書院的教學重地和舉行重大活動的場所,也是書院的核心部分。自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嶽麓書院創建時,即有“講堂五間”。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理學家張栻、朱熹曾在此舉行“會講”,開中國書院會講之先河。簷前懸有“實事求是”匾,民國初期湖南工專校長賓步程撰。“實事求是”源於《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校長將其作為校訓,旨在教育學生崇尚科學,追求真理。

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書院建築群,康熙和乾隆都讚歎不已

大廳中央懸掛兩塊鎏金木匾:一為“學達性天”,由康熙皇帝御賜,意在勉勵張揚理學,加強自身的修養,原額被毀,1983年依康熙字跡重刻;二為“道南正脈”,由乾隆皇帝御賜,它是皇帝對嶽麓書院傳播理學的最高評價,表明了嶽麓書院在中國理學傳播史上的地位,此額為原物。

講堂壁上還嵌有許多極有價值的碑刻文物,如由朱熹手書、清代山長歐陽厚均刻的“忠孝廉節”碑,由清代山長歐陽正煥書、歐陽厚均刊立的“整齊嚴肅”碑,清代山長王文清撰文的《嶽麓書院學規碑》《讀書法》等十數方。講堂屏壁正面刻有《嶽麓書院記》,為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書院主教、理學家張栻所作,是嶽麓書院培養人才的基本大綱,對書院教育有重大影響,該文由湖南大學校友、湖南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周昭怡1983年書。

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書院建築群,康熙和乾隆都讚歎不已

嶽麓書院佔地面積21000平方米,相當於三個足球場的大小。在現代,校區大的高等院校比比皆是,或許覺得三個足球場並不是很大,但在古時,能有如此大的書院,實屬難得。嶽麓書院主體建築有頭門、二門、講堂、半學齋、教學齋、百泉軒、御書樓、湘水校經堂、文廟等,並先後恢復重建設了延賓館、文昌閣、崇聖祠、明倫堂及包括供祀孔子、周濂溪、二程、朱熹、張栻、王船山、羅典等的六大專祠建築原貌,清代書院中的園林和書院八景也全部得到恢復。

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書院建築群,康熙和乾隆都讚歎不已

麓山寺碑亭位於園林南側,明成化五年(1469年)知府錢澍始建,現存建築為1962年重建。“麓山寺碑”四字為近人黎澤泰於1962年書,亭內就是著名的“麓山寺碑”。此碑是中國現存碑刻中影響較大的一塊唐碑,也是長沙現存時間最早、價值最高的碑刻,由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篆刻家李邕於唐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親自撰文、書丹、並鐫刻,因文、書、刻三者俱佳,故有“三絕碑”之稱。

歷代許多大書法家都曾前來瞻仰臨摹,宋代書法家米芾於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專程前來臨習,並刻"襄陽米黻同廣惠道人來,元豐庚申元日"16字於碑陰。原刻在麓山寺中,後移至嶽麓書院右側,明知府錢澍建亭護碑。清代嘉慶年間有達官遣吏前來拓取,因不得其法而使名碑碎裂,長沙知府沈廷瑛得知之後,親赴現場,和沙灰集其殘片94字,另嵌碑亭內壁之上。

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書院建築群,康熙和乾隆都讚歎不已

正清嘉慶年間,嶽麓書院創建屈子祠,改變省城無屈原專祠的局面,使"湖南乃屈賈之鄉"得以名實相符。此舉的文化意義有二,一是將湖湘忠諍愛國的優良傳統由北宋上溯於楚國與西漢,二是將嶽麓學術由朱熹、張拭向上溯於周敦頤,最終確立了湖南學術道統。

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書院建築群,康熙和乾隆都讚歎不已

嶽麓書院內生長著許多百年老樹,像眼前的這一棵已經生長了八百多年。它們與書院為伴,靜靜地守候於此。如今,書院裡依舊還有人在學習,不過,在此教學的老師和在此學習的學生都是優秀中的優秀,精品中的精品。所以,想在底蘊深厚、環境優美的嶽麓書院學習,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要先讓自己變得更優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