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田芳、劉蘭芳、田連元、袁闊成,你最喜歡誰,誰的評書最精彩?

柒月雜壇


每次畫圖時,都會聽單老的評書為伴,不畫圖時則看老郭的相聲打發時間,老郭的相聲得看,光聽還不行。說單老吧,評書基本聽遍了,有的都是四五遍的。在單老未出名時,那時聽的都是田連元、劉蘭芳、連麗如、袁闊成幾位先生的書。但是聽了單老的書之後,就聽不進他人的書了。

原因一,不是幾位先生講的不好,幾位先生的造詣自是爐火純青,但是講的太過一本正經。這些老派的講書人,挑毛病挑不出來,但缺少幽默。不像單老的書,一邊樂一邊聽,在配上特有的嗓音,更有韻味。

原因二,幾位先生的書,平鋪、支線內容太多,主線內容不突出。剛聽了三十來集連麗如先生的的《童林傳》就是如此,一板一眼都很好,就是整體過於平淡。一個支線的人物,也要把姓名、出身等內容交待清楚。可到了打仗的時候,打個小蟊賊幾句帶過,打法禪也是如此。而單老則不然,與主線關係不大的,能剪就剪,而一但講到交手的時候,則非常認真的講,哪怕是兩個不起眼的人物交手,也能講的津津有味,更何況講到主人公出場的時候,聽的心驚肉跳,雖然都知道結果,但還會為主人公擔心。因此聽了打法禪後,便不在聽下去了,又把單老的找出來聽。

原因三,人物形象鮮明。單老的每部書都有幾個形象鮮明的人物,白眉大俠中的徐良、白芸瑞、房書安、蔣平、崑崙僧、朱亮、馮淵等。童林傳中的童林、胤禛、年羹堯、張芳、二俠、司徒朗等。一提到某個人,其形象立即會出現在眼前。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八九十年代講書的可謂百花齊放,但自打單老出來後,基本聽不到別人的書了,也很少有人講了。我印象中最早聽他的書是他在電視中說的明英烈,比白眉大俠還要早。到後來評書基本就是單老一個人的江湖了,這點和老郭很像。老郭說,評書和單口相聲本質上沒什麼區別,單老的書簡單形容一下:引人入勝、形象鮮明、幽默風趣。

單老雖走了,但書還在。現在很想聽單老當年在電視臺錄製的一些書,如薛家將、童林傳等,目前這些書網上沒有,有的都是電臺版,內容不全,不知何日才能聽到。


軍事歷史地圖


從古至今,評書人代代都有,評書、說書的形式在教育尚未普及的古代,可以說是民間文化傳承和普通人增長見識的重要形式。

而單、劉、田、袁四人可以說是當世評書四大家。我平時也好聽評書,每個人的作品也都聽過,個人最喜歡單田芳老師和袁闊成老師的評書。

單田芳《亂世梟雄》

這是我聽過的最長的一部作品,485回,前後聽了3個多月,講述的是東北王張作霖父子的跌宕人生。縱橫幾十年,東北亦江湖。單田芳老師的評書有個風格,就是他的聲音比較特殊,這為他對作品的演繹增添了不少色彩。

評書人在評書的過程中本身就要求將書以生動形象的形式講述出來。同樣是在描述一個打架的場景,其實就是書中的一堆文字,有的人在評書時感覺是在乾巴巴地念。

但單田芳老師評書時好像他就在現場,那些人就在他眼前打架,他正把所看到的場景告訴我們,我們也根本就聽不出來是在唸書、念稿子,這就是一種境界和能力的體現。

再加上單田芳老師獨特的嗓音,一些江湖氣息比較濃厚的作品經過他的一番解讀、演繹,真是別有一番趣味。而且,還能通過評書學習到很多知識,至少我對張作霖父子的瞭解基本都是從單田芳老師的評書中學到的。

袁闊成《三國演義》

從古至今很多人都說過三國,但有的人講述地確實是好,有的人卻評的一般,袁老的三國在我看來就是比較經典地演繹。他評書的三國共有365回,估計當時是從新年第一天開始講的,正好整整講了一年。

袁老講三國有個特點,你能從中聽出原著裡所沒有講到的話外之音。比如同樣是三顧茅廬的場景,即使你不聽三國肯定也能知道。

但我在聽袁老講述的時候,彷彿看到了一條時間線上突出了一個重大的原點,好像感受到一個能影響到以後劇情發展的關鍵人物出山了(不排除對三國已有了解,所以才有這種感覺)。

而對於一些經典戰役、情節的評書,袁老也能像描述一部電視劇一樣,非常具有畫面感地講述出來,我都懷疑是不是袁老看著94版的電視劇講的(此處開個玩笑)。

作為一致認可的四位評書大師,真心感謝他們創作了如此多精彩的作品,不論在多年前還是現在,他們的評書都點綴和豐富了我的業餘生活。


我是千城,就是那個要讀完1000本書、走過1000座城的男人。


千城Slash


各有千秋,都是真正的藝術家👩‍🎨,文無第一


黑黑179596782



手機用戶64291003014


這四位都是藝術家一級的演員,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書。但要說藝術成就最高的,個人認為非袁闊成先生莫屬。

袁闊成先生出身評書世家,他大伯和他父親都是評書名家。袁闊成在評書舞臺上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演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評書作品。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錄製的《三國演義》。袁闊成在說《三國演義》之前,先為遼寧營口人民廣播電臺錄製了兩部評書,《群英會》和《三氣周瑜》,大受歡迎。於是中央臺才請他錄製《三國演義》。袁闊成還有一部家傳的評書叫《水泊梁山》,這部書說的雖然也是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將的故事,但卻與《水滸傳》的內容很不一樣,故事情節曲折精彩,極其吸引人,再加上袁先生的精彩演繹,人物活靈活現,讓人百聽不厭。除了傳統評書外,袁闊成還說了許多新評書,如《烈火金剛》等,也非常受聽眾喜愛。袁闊成是全國唯一穿西裝表演評書的演員,他把舞臺上的桌子也去掉,這樣一來,他全身都參與了表演,因為評書不僅是靠嘴說,他也有形體的表演。袁闊成沒有收徒弟,但他獎掖後學,連麗如說他的家傳評書《水泊梁山》,他親自在電臺向聽眾推薦,表現了一個藝術家對後學的關懷。2006年,袁先生獲得了中國曲藝牡丹獎終身成就獎(同時獲獎的還有馬稷)。

單田方的評書以他特殊的嗓音和表演風格聞名。他的最有個人藝術特色的評書是《隋唐演義》,他後來的評書無論多受歡迎,其藝術成就都沒有超過《隋唐演義》。前幾年有一部同名電視劇就是依據他的評書上拍攝的。另外,單田方還說了《賀龍》《百年風雲》等新書,為拓展評書的內容作出了新貢獻。不過,單田方的許多評書在結構上是雷同的,抓賊,賊跑了,再抓……。但這個不足之處被他出神入化的表演藝術給彌補了,聽眾仍然聽得如醉如痴。

田連元的評書以《劉秀傳》為代表,後來他也說了《水滸傳》,但內容上有所創新,並沒有完全受施耐庵小說的限制,給聽眾耳目一新的感受。田連元播講的《楊家將》也非常受歡迎。他的評書借鑑了相聲的某些元素,有時笑罵調侃,非常有趣。

劉蘭芳是較早聞名的女評書表演藝術家,她最著名的評書就是《岳飛傳》。《岳飛傳》播放時,正是1979年,國家剛剛改革開放,人民的文化生活還相當貧乏,聽《岳飛傳》就成了人們生活中一個最重要的娛樂項目。後來幾年的春節,從初一到初五,我們縣廣播站每天連播十五集,因縣廣播站的節目收音機聽不到,我們就頂著嚴寒到廣播站樓下聽,午間吃飯都捨不得回家。有一部電影,有一個長鏡頭,就是在老筒子樓裡,人們邊在廚房做飯,邊聽劉蘭芳的《岳飛傳》。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劉蘭芳的《岳飛傳》,那時的人們的生活一定會乏味許多。


松濤盛語


1、袁闊成袁老,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闊成,說書乾脆利落,不拖泥帶水,說古論今,談笑風生,堪稱評書第一人。最喜歡他的三國演義。

2、田連元,灑脫自然,詼諧幽默,說書渾然天成,不見斧鑿,在評書外的其他曲藝領域也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他曾經寫過一首詩:四旬過後始悟真,萬事由天不由人,致富何須多節儉,成名不由功夫深。幾見才子成窶子,多有給夫累萬金,在數難逃自家路,適應自然便為神。評書作品不是很多,最喜歡他的隋唐演義。

3、單田芳,說書唱戲勸人方,三天大道有中央,善惡到頭終有報,人間正道是滄桑!單老評書雅俗共賞,深入淺出,有好多常用語大家耳熟能詳:橫跳江河豎跳海,萬丈高樓平地踩,江洋大盜,海洋飛賊,茅房拉屎臉朝外,高來高去,陸地飛騰,紅臉的漢子,蹤跡不見,受過名人傳授,高人指點,摘耳側聽。最喜歡他的評書白眉大俠。

4、劉蘭芳,當時上小學就是聽了劉蘭芳的岳飛傳,才知道了評書,至今印象深刻,一部嶽傳動華夏,鐵馬金戈論忠奸!最喜歡她的岳飛傳,其他評書好像都沒有那樣火過。


奇思奇談


最先聽到劉蘭芳的好,那還是兒時的記憶,但後來覺得劉蘭芳的評書也只適合兒童和老年人聽,功底少、而且特能瞎咋呼。其他的三位都喜歡,尤其單田芳的。


哈了少3


風格迥異各有千秋,幾位都是大師級評書演員本人均喜歡,只是單田芳之評書略聽多些。


古董CJ


小時候村裡還不通電,唯二的電器是收音機和手電筒。手電筒經常電池沒電,收音機倒是一直都有電,晚上七八點天黑了,睡覺也睡不著,家裡點煤油燈,也不能像現在一樣動輒深更半夜,所以只能跟著我爸聽收音機。那會兒聽最多的,就是評書和秦腔。

村裡通電大概是在1987年,我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村裡也有人家開始有黑白電視了。有時候我在鄰居家玩,就可以蹭著看看電視。那時候還是經常可以看到單田芳、田連元、劉蘭芳、袁闊成的評書。

單田芳的三俠五義、田連元的隋唐演義、劉蘭芳的岳飛傳,都是先在廣播和電視上聽過他們說的評書之後,才找書來看的。當然,也是因為剛好我到了能看懂這些書的年紀,再小的時候不識字,也看不了,只能聽他們說。

那時候電視節目還很少,基本上是電視上放啥,就只能看啥。電視上播的評書基本上就是這幾個人,所以很長時間都以為,現在會說評書的就這幾個人,說評書就都是這麼說的,而不知道他們是這個行當的塔尖人物,下面還有很多人,只是沒那麼出名而已,更不知道他們在同行中處於什麼水平。

網絡普及以後,尤其是德雲社、青曲社先後火起來之後,慢慢也知道了很多年輕人在說評書,也看過一些。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看過了其他很多人的評書,也包括郭德綱和德雲社的一些年輕人,才知道為什麼單田芳、田連元、劉蘭芳、袁闊成處在行業中的什麼位置了。

比較了之後,更加覺得如果想聽評書,還是願意到網上去看老一輩的,實在是不願意聽那些年輕人的,包括一些現在在小眾圈子裡名氣比較大的年輕一輩的人,都是這個感覺。雖然他們搞了很多創新,但在節奏、分寸和表演上,比老一輩真是差得還很多。

前幾年看黃教主演的那個岳飛的電視劇,其實每天晚上最期待都是最後劉蘭芳說的那段兒評書,電視劇本身也就那麼回事。尤其是最後岳飛在風波亭被害那段,電視劇沒有演,是劉蘭芳用評書說的,說得非常動情,也很感人。現在的年輕人就很難有人說評書說到感動觀眾的了。


蕭武


他(她)們的評書都聽過,最喜歡單老的評書,沙啞的嗓音,字正腔圓,過去曾陪伴我長大,以後,將伴我同行,感謝單老!一路走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