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客智匯」走近稅法改革

「创客智汇」走近税法改革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8月31日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標誌著個稅法完成第七次大修。這一次的稅法修改有哪些重要變化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创客智汇」走近税法改革

看點一:每月5000元“起徵點”出於三大考慮

草案規定,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6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這條規定,也就是媒體所說的,個稅起徵點為每月5000元。

每月5000元的標準緣何而定?

「创客智汇」走近税法改革

一是統籌考慮城鎮居民人均基本消費支出、每個就業者平均負擔的人數、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等因素後綜合確定的。根據國家統計局抽樣調查數據測算,2017年我國城鎮就業者人均負擔的消費支出約為每月3900元,按照近三年城鎮居民消費支出年均增長率推算,2018年人均負擔消費支出約為每月4200元。

二是此次修法除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外,新增了多項專項附加扣除,擴大了低檔稅率級距,廣大納稅人都能不同程度享受到減稅紅利,特別是中等以下收入群體獲益更大。

三是新增兩項扣除,一是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二是允許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三類收入在扣除20%的費用後計算納稅。

看點二:10月1日後月入2萬元以下將減稅50%以上

根據決定,修改後的個稅法從2019年1月1日起實施,為讓納稅人儘早享受減稅紅利,今年10月1日起,先將工資、薪金所得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提高到每月5000元,並按新的稅率表計稅。個體工商戶等經營所得也適用新的稅率表。

此次基本費用標準的提高,廣大工薪納稅人將不同程度實現減稅,其中月收入在2萬元以下的納稅人稅負可降低50%以上。總體看,改革後一年稅收大致減少3200億元。

「创客智汇」走近税法改革

以某月工薪收入15000元的納稅人為例,按照現行稅法計算,扣除“起徵點”3500元,之後乘以25%的適用稅率,減去速算扣除數1005元,每月需繳個稅1870元;按照新稅法計算,扣除5000元“起徵點”,之後乘以對應的稅率10%,減去速算扣除數210元,只需繳稅790元,稅負減輕58%。

看點三:稿酬收入打五六折 百元按56元計稅

在個稅法修正案草案審議和徵求意見過程中,一些委員、專家和社會公眾都提出建議,對納稅人取得的稿酬等收入允許扣除相關成本費用。修改後的個稅法採納了上述建議,平移了現行稅法規定,允許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三類收入在扣除20%的費用後計算納稅。也就是說,按原收入額打八折計算納稅。

「创客智汇」走近税法改革

同時,為鼓勵創作,稿酬所得在允許扣除20%費用基礎上,進一步給予減按70%計算優惠,兩項因素疊加,稿酬收入實際上相當於按5.6折計算納稅。也就是說,100元的稿酬收入,將按照56元來計算納稅,大幅降低了稅負。

看點四:最高稅率設計兼顧調節收入分配要求

與會人員從粵港澳大灣區引進高端人才、基層留住人才、培育中等收入階層等角度,建議優化現行3%到45%七檔稅率結構。

「创客智汇」走近税法改革

稅法小知識速遞:

所謂邊際稅率,就是徵稅對象數額的增量中稅額所佔的比率。如:對於遺產稅來說,其邊際稅率就是每多增加1元錢的遺產中稅收所佔的比例,而對於公司所得稅來說,其邊際稅率就是公司新增加1元錢利潤中稅收所佔比例。可見,個人所得稅超額累進稅率表中的每一級稅率實際上就是相應級距所得額的邊際稅率。而應納稅額和全部應稅所得額的比則是平均稅率。

個稅45%的最高邊際稅率一直是關注焦點之一。對於高收入人群,此次調整提高了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增加了專項附加扣除,也同樣實現了減稅。但由於我國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現象仍比較突出,個人所得稅的稅率結構設計,包括最高邊際稅率設計,還是要兼顧到調節收入分配的要求。

「创客智汇」走近税法改革

隨著徵管和配套條件的不斷改善,我國還將進一步推進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改革,綜合稅制會統籌考慮綜合徵稅的範圍、扣除的範圍以及稅率結構,包括稅率水平。

看點六:配套徵管制度抓緊制定中 讓納稅人“少跑馬路”

修改後的個稅法實施在即,稅務機關如何保證新稅制平穩實施?年底自行申報是否加重納稅人負擔?

此次新個稅法打造了六方面制度創新:自行申報、納稅人識別號、反避稅條款、部門信息共享、部門協同管理以及納稅信用運用。稅務部門正全力以赴完善徵管配套制度,同時做好各項徵管準備和打造納稅服務保障體系。

為最大限度方便納稅人簡化操作,稅務總局將抓緊研究制定配套操作辦法。確保納稅人申報就能扣除,相關資料和憑證儘量不用報送到稅務機關;預繳就能享受,個人可將專項附加扣除信息提供給單位,每個月發放工資、代扣個稅時單位據實扣除。

「创客智汇」走近税法改革

即使在預扣預繳環節沒享受到或享受抵扣不到位,可到第二年辦理彙算清繳時再申請退稅;此外,稅務部門將與多部門實現第三方信息共享,核對申報信息的真實準確性,最大限度減少納稅人提供證明材料,讓信息多跑網路,讓納稅人少跑馬路。

供 稿 | 尹喬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