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縣「80」後大學生返鄉種植千畝水稻 田地里「淘金」

道县“80”后大学生返乡种植千亩水稻 田地里“淘金”

陶勝剛展示剛收割的水稻。

道县“80”后大学生返乡种植千亩水稻 田地里“淘金”

收割機被稻草卡住,陶勝剛在處理農機故障。

道县“80”后大学生返乡种植千亩水稻 田地里“淘金”

陶勝剛在趴裝到車上的稻穀。

永州新聞網訊(通訊員 何紅福) 金秋時節,9月23日,在永州市道縣原地正禾農場,80後小夥子陶勝剛種植的上千畝水稻陸續成熟,田地鋪金,稻黍飄香,又是一個豐收年。

1987年出生的陶勝剛,2010年大學畢業,2014年放棄之前工作,隨父親到農村種植水稻,在田地裡創業“淘金”。

“父親在國營農場種了30年的水稻,他的種植技術很好,可以節約很多成本。比如,我們的拋秧技術,種一季水稻可以節約近10萬元。”陶勝剛說,跟了父親兩年,把技術學到手後,然後自己單幹。

道县“80”后大学生返乡种植千亩水稻 田地里“淘金”

陶勝剛在指揮車子卸稻穀。

道县“80”后大学生返乡种植千亩水稻 田地里“淘金”

工人下班後,陶勝剛在翻曬稻穀。

從種到收,陶勝剛種植水稻實現全程機械化。“規模種植水稻,成本降低,收益增加,比我之前在公司上班收入高多了。”陶勝剛高興地說道。

道县“80”后大学生返乡种植千亩水稻 田地里“淘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