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的三封公開信

2018年春節,在臨沭縣大官莊當第一書記一年的臨沂供電公司河東客戶服務分中心主管劉斐,和村委會商量了一下,決定給大官莊全體村民發一封公開信。

沒想到這公開信一發而不可收拾——他和村委會連續發了三封公開信。大官莊的面貌也隨著這三封公開信發生了越來越大的變化。

第一封公開信:“大官莊喊您回家過年”

公開信主要發給大官莊在外務工人員的。

2月11日的清晨,在太原從事廢品收購的陳德龍收到了村裡公眾號“美在大官“發來的信息。

“我打開一看,是‘大官莊喊您回家過年——致大官莊在外人員的公開信’,看了第一個感覺就是要回家過年,一定要回去看看”。

與此同時,臨沂、煙臺、青島、寧波等地的大官莊人也都陸續收到了這封公開信。

“深情,懷念,真誠,感人。我閱讀後精神為之一振,同時心中有股酸楚楚的回味。”公開信在外出打工人員之中流傳,短短一天,點擊量就突破了3000,第二天又突破了5000。

親愛的鄉親們:您好! 曾幾何時,您乘著夢想的翅膀,從毛河岸邊泥濘的小路走出,踏上闖蕩的征程。幾度風雨幾度秋,幾多艱辛幾多愁!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才讓您擁有了來之不易的今天。歷經多少寒暑,遭遇多少冷臉,才換來今天的溫暖?新年快到了,您是否已拿到辛苦的血汗錢,是否已買到回家的車票?是否也在渴望著見到親人的笑臉?……

在公開信感召下,村民陸陸續續地回到家中。

第一書記的三封公開信

喊村民回家看看,劉斐是有底氣的。這過去一年,大官莊確確實實發生了巨大變化。

一年的時間,——村頭立起來巍峨的牌坊,——建起了標準化的衛生室、文化活動中心、大戲臺,——增加了體育健身器械,——清代陳氏故居修葺一新,成為旅遊觀光點,——更換了新的供電線路,新安裝了路燈,——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自來水通到了家裡面……

村民生產生活環境顯著改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在臨沂市“美麗鄉村”建設年中和年末觀摩評比中,大官莊兩次榮獲第一名。

第一書記的三封公開信

年前,劉斐又請人挨家挨戶給村民拍全家福,敲鑼打鼓為村裡的軍屬送祝福、貼春聯,村裡過年的氣氛日漸濃郁。

第一書記的三封公開信

村裡的人都說:村裡變化太大了,變得美了,改造得跟縣城差不多了。

第一書記的三封公開信

其實,一年之前,大官莊村還不是這個樣子。

大官莊村是一個典型的農業村,位於蘇魯交界處,既不靠近城鎮又沒有便捷的交通,5000多畝耕地是全村4000口人祖輩流傳的資產,村裡祖祖輩輩只種植小麥、玉米和花生。

傳統農業很難讓村民發家致富,這個村慢慢成了省級貧困村,全村有近2000口人只能走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屬於典型的“空巢村”。

一年前,來到這裡任第一書記的劉斐感受到了不小的壓力:

劉斐日記

➣全村黨支部90多名黨員,通知9點開會,可十點了才到了不到一半;黨員隊伍老化嚴重,近一半都是60歲以上黨員。

➣貧困戶148戶215人,其中老弱病殘人口占比接近20%;村集體欠賬達50多萬元,連村委大院的部分房屋都被抵押還債……

面對這樣的局面,怎麼開展工作,怎麼打開局面?劉斐陷入深深的沉思。

第一書記的三封公開信

入村之初的兩個月,劉斐進行了詳細周到的走訪和調研,逐戶訪貧問苦,徵求意見和建議,謀求發展路子。

“我認識到,基層黨建工作是抓好農村各項工作的牛鼻子,那就先從支部黨建工作抓起。”

第一書記的三封公開信

2017年12月,劉斐協助鎮黨委平穩完成村兩委班子換屆,把想幹事、會幹事、能幹事的黨員充實到領導班子中。與此同時,他帶領村兩委幹部重新學習各項規章制度,逐一進行規範,並監督嚴格執行。

他還組織兩委幹部到壽光、蘭陵等地學習10餘次,感受差距,尋求方法,激發幹事創業的使命感。

劉斐決定先從改造村容村貌開始努力。經過一年的努力,到2017年底,他籌集資金,帶領大家完成了道路硬化、村子綠化、環境淨化、路段亮化“四化”建設:

道路改善狀況

第一書記的三封公開信

——共硬化村莊道路6000餘平米,

——栽植綠化苗木30餘萬株,

——修排水渠7.2千米。

新建標準化衛生室

第一書記的三封公開信

——粉刷牆壁1.8萬平米,

——安裝路燈120盞,

——建設了文化活動廣場、標準化衛生室等場所。

第一書記的三封公開信

劉斐想的最多的是村裡的貧困戶。

寒冬臘月,在走訪慰問貧困戶過程中,遇到的一幕幕景象再次刺痛了劉斐的心。

劉斐日記

➣有的都到年根了,連塊包餃子的肉都買不起,大冷的天,屋裡屋外一個溫度。

➣有的老人孤獨的在老房子裡,期待著遠方的子女。

➣有的依靠爺爺奶奶帶著的孩子,臉凍得通紅,小手也凍得裂了很多口子……

擔負著精準扶貧的重任來到這裡,這些貧困家庭、留守老人、留守兒童他怎麼能不管呢?

第一書記的三封公開信

在當地政府和派駐單位的幫扶下,劉斐整合志願服務資源,組織醫療扶貧、“慶六一、送關愛、助成長”“金暉助老”等愛心公益活動10餘次,捐助物資10餘萬元,幫助學生、老人、貧困戶200餘人次,提升村民幸福感。

第一書記的三封公開信

但是,劉斐很清醒:村子外在的改變相對容易,有規劃設計,資金物資到位就能幹成,難的是精準脫貧,激發村民的發展活力。

村裡的貧困戶大多是老弱病殘家庭,自身很難“造血”,除了土地沒有其他增收渠道。外部“輸血”一旦消失,他們很容易返貧。

就是在這時,劉斐有了發公開信的想法,並取得了村委會的支持。

發第一封公開信,只是一個開始。

第二封公開信:“大官莊喊你建言獻策”

僅隔四天,大官莊村民又收到了第二封公開信。這一天是2月15日,農曆除夕。

原來,是劉斐書記和村兩委班子成員集體向他們拜年,並邀請他們在大年初五,到村委會議室開新春茶話會。

從外地打工返回、剛感受到村容村貌發生變化的大官莊外出務工人員紛紛尋思:劉書記發這些公開信,到底要幹什麼呢?

您回來啦一年365天春節是起點也是終點家對於您也如是所有的流浪在這一天停下腳步您漂泊的心也在這裡擁抱港灣……

其實,發完第一封公開信後,劉斐就在心裡琢磨:那些在外闖蕩的人回到大官莊,對村裡建設、發展有啥新想法?得讓他們建言獻策。

2月20日上午,在村中央大喇叭的廣播召集下,回家過年的村民陸續彙集到村委會議室,參加旨在為大官莊發展建言獻策的茶話會。

第一書記的三封公開信

願景在熱烈的討論中逐漸清晰。先後有30多名村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據會後統計,近期可以考慮實施的就有十多個。

第一書記的三封公開信

茶話會結束後,村民陳延華找到劉斐表示,希望村裡即將完工的扶貧車間要給他留幾間廠房——他手裡有來料加工的資源,也有這方面的規劃。

第一書記的三封公開信

第三封公開信:返鄉創業結碩果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在劉斐看來,要想讓大官莊摘窮帽,還得靠鄉村振興、靠產業支持,而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正是這些有資金、有技術、有見識的在外務工人員。

新春茶話會的第二天,劉斐通過村裡的公眾號發出了第三封公開信,在信中表達了對村民的感謝,也表達了對這些建議的重視。

謝謝,太謝謝!無論是我,大官莊第一書記,還是村兩委,單靠我們的力量太難太難,喊您回家過年不是唯一的目的,群策群力共謀發展才是我們更大的心願!我們要記錄下您的每一項建議,積極籌劃,科學規劃,爭取早日實現;我們要記錄下每一個踴躍發言,正是您的建議,您的努力,我們村才會擁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今天,我們已經種下一顆種子,一顆夢想的種子,一顆團結的種子,一顆奮發的種子。未來,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向前,有什麼原因不期待永遠。

……

三封公開信和新春茶話會就是一顆種子,一顆希望的種子。在適當的時機就會落地生根,結出累累碩果。

第一書記的三封公開信

正如劉斐所預想的那樣,這顆種子不久之後就落地生根,開始萌芽。

許多村民受到鼓舞,有了回鄉創業的打算。經過兩個多月的醞釀,村民陳延華率先在村中投資建立山東嘉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書記的三封公開信

三個月後,陳延華的廠房建立起來,可吸納返鄉村民30多名就業。

第一書記的三封公開信

不久,建成的扶貧車間也找到了理想的承租方。經過多次接洽,迪尚集團決定租用扶貧車間,在大官莊設立分廠,可吸納120餘名村民就業。車間租金的70%將用於村裡的專項扶貧。

第一書記的三封公開信

與此同時,劉斐為大官莊村爭取來了光伏扶貧項目。

第一書記的三封公開信

建廠、建扶貧車間、建光伏電站,這樣“三管齊下”不僅能保障扶貧資金的增值使用、持續增加村集體有收入,還能保障村裡有持續的扶貧資金、解決部分村民返鄉就業問題

2018年,大官莊村可實現集體年收入35.8萬元,通過幫扶資金和項目扶持,用於扶貧的資金將達到20餘萬元,截至8月份,貧困戶已全部達到脫貧線以上。(來源:國網故事匯 供稿單位:國網山東電力 臨沂供電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