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羈靈魂 奮鬥青春

他們是“折翼的天使” 他們有“隱形的翅膀” 他們是殘運會的健將

不羁灵魂 奋斗青春

殘疾運動員陳曉純在進行輪椅競速訓練。

不羁灵魂 奋斗青春

陳曉純手上厚厚的肉繭

不羁灵魂 奋斗青春

殘疾運動員蕭澤鑫有自己的足球夢。

不羁灵魂 奋斗青春

殘疾運動員尹江的手動自行車戰績驕人。

不羁灵魂 奋斗青春

殘疾運動員鄭曉亮用腳打理自己的生活。

鄭曉亮,22歲,5歲時因觸碰高壓電線失去雙手;尹江,30歲,1歲時患上小兒麻痺症;陳曉純,25歲,7歲時因車禍失去整條左腿;蕭澤鑫,22歲,4歲時視力急劇減退直到完全失明……

他們都是“折翼的天使”,但他們卻都有一雙“隱形的翅膀”,完成了常人難以完成的挑戰。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稱號:運動員。8月23日至31日,82名運動員將代表廣州出戰省殘運會。在廣東省第八屆殘疾人運動會前夕,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走進廣州市殘疾人體育運動中心,揭秘這群特殊的80後、90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單腿女孩:競速場上極速“飛奔”

集訓正逢夏日,陽光猛烈而刺眼。在競速輪椅上連續繞田徑場多圈之後,25歲的揭陽女孩陳曉純和她的小夥伴們躲到了鋼架看臺下休息。與普通人不同的是,面容姣好的她只有右腿。她的不幸發生在7歲,她一個人過馬路時被一輛車撞倒。“親人、朋友和同學們都對我很好,沒有用異樣的眼光看我,所以我也養成了樂觀的性格。”回憶起小時候的點點滴滴,她微微一笑。

很長一段時間裡,很少接觸體育運動的曉純以為自己這輩子會跟體育絕緣,直到念初三時,殘聯的老師們給了她機會。“那時候我17歲,被殘聯的老師選中了,後來就離校開始訓練,剛開始是輪椅網球,半年的試訓之後加入了輪椅競速這個項目,到現在也已經是第8年了。”因為參賽的原因,曉純離開了學校,然而在教練的鼓勵下,其文化課不僅沒有落下,反而在不斷地努力後,她獲得了大學文憑。“我已經完成了本科函授,是武漢體院的學生,專業是體育教育。”她笑著說。

她參加的運動項目是輪椅競速,在比賽和日常的訓練中,經過長期的磨礪,她的上臂更加有力,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職業損傷:指節處因反覆摩擦,已經形成了厚厚的肉繭。

對於未來,她有很多想法,但因為離退役時間還早,這些想法都還沒有付諸實施。“我想未來的出路有三個,一個是當老師,畢竟我本科函授唸的是體育教育;一個是轉型做文員;再一個是自己創業,我是一個吃貨,希望能開一家食品店,做一些純手工製作的食品,比如枇杷膏、桂花雪梨糕、流心奶黃酥等等。”同時,她也期待自己能繼續與體育結緣,成為一名助教,甚至教練。

雖然年紀不大,曉純已經取得了驕人的戰績:大連國際馬拉松女子輪椅半程第一,世界輪椅大會(荷蘭)100米輪椅競速第二,今年的全國殘疾人田徑錦標賽中,她榮獲輪椅競速女子T54級別5000米第一名。

盲人球員:用“耳”踢球考上大學

在廣州市殘疾人體育運動中心一角,39歲的廣州盲人學校體育老師林豐和志願者助教正帶領7名學生練習盲人足球。與一般的足球不一樣的是,他們腳底的足球要小一些,還會發出鈴鐺聲,正是靠著這些鈴鐺聲,他們才能辨別足球的位置。

林豐說,在所有足球運動中,盲人足球是難度最大的一種,“如果看得見,靠模仿就能掌握得很好了;但是盲人看不見,剛開始他們只能靠摸,哪怕一個最基本的動作都要摸索,比如上臂前伸這個動作,如果他們不摸的話,他們都不知道自己的手是否擺直了。”

盲人要參加運動很艱難,要參加離開了腳向前滾的足球運動那就更是難上加難。林豐說,“光學會運球,球不脫腳就得花很長時間。”廣州盲人學校的足球隊已經代表廣州參加了兩次廣東省殘疾人運動會,這一次是第三次,他們的最好成績是第三名。而隨著老隊員的畢業,第一屆留到現在的老隊員只剩下兩人,22歲的蕭澤鑫是其中之一。

蕭澤鑫是汕頭人,4歲時眼睛視力開始下降,直到如今幾乎完全失明,只能有一些光感。因為患有眼疾,他的雙眼眼球呈白色。從患上眼疾後,他長期在廣州治療,最後在廣州唸書深造。6年前,他加入盲人足球的隊伍,如今成長為隊長,這次省殘運會將是他升入大學前最後一次比賽。

在剛剛過去的高考中,他考上了長春大學推拿專業。“進入大學後,我希望自己能繼續踢球,不過好像那邊踢球的盲人並不多,如果有機會,我希望能帶動一些人來一起踢球。”澤鑫說。

以手“騎”車:“三朝元老”兩屆奪金

在廣州市殘疾人體育運動中心的田徑場上,30歲的尹江“躺在”手動自行車上卻風馳電掣。相比健碩的上肢,他的下肢明顯要萎縮很多,只能固定在車上而使不上力。雖然今年才30歲,但歲月已經在尹江身上留下痕跡:皮膚黝黑,頭髮有些凌亂,看起來有些疲憊,笑起來眼角就會出現一些明顯的皺紋。

尹江是湛江雷州人,早在1歲時,他就被診斷出患上小兒麻痺症,直到9歲時還不會行走。“我9歲前都只能在地上爬,直到後來有人教我用柺杖走路,我才漸漸自立。”直到9歲多時,他才有了入學的機會。尹江的下半身肌肉幾乎都已萎縮,但好在上半身還不受影響,靠著雙手他一路讀完了小學、初中,最後考入培英學校念中專。21歲時,正在培英學校唸書的他迎來了人生的轉機。與曉亮一樣,他也遇到了來學校尋找體育苗子的教練,隨後代表廣州進入省隊。

“剛開始我練的是輪椅競速,不過那時候練輪椅競速的人很少,而省裡剛好在進行手動自行車隊組隊,我就誤打誤撞加入了進來。”讓他沒想到的是,這個誤打誤撞過了9年,他也成了“三朝元老”:第八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中,第一次有手動自行車競速比賽,他斬獲大組70公里第二名;第九屆殘疾人運動會獲個人計時15公里金牌和大組70公里第三名;第十屆殘疾人運動會獲個人計時15公里金牌和大組70公里銀牌。

正是自行車這項運動,讓他找回了自信。“小時候遇到過很多困難,經常會被別人看不起,很自卑。當我成為運動員時,我的自信心一下子就強大起來了。”尹江很珍惜當運動員的日子,也很拼,最瘋狂的時候,他一天騎過100公里。不過,隨著年齡越來越大,他也開始思考退役後的路。“預計還有兩年我就要退役了,到時候我可能會回到老家,開一家店修手機或者修電腦。我喜歡體育,如果廣州需要我,我會留下來。”他說。

無臂泳者:雙腳拼出精彩人生

在游泳館裡,22歲的鄭曉亮就像一條溜滑的泥鰍,雖然沒有雙臂,但在水中穿梭的速度卻並不慢於常人。身高1.8米的鄭曉亮看起來身形勻稱有力,充滿朝氣。坐著用腳一抬,他的泳帽便輕鬆地戴在了頭上。事實上,他的雙臂並非生下來就是這番模樣,時間得回到17年前,“我家在揭陽一個農村,小時候很貪玩,5歲的時候,我一個人走進一個變電站,不小心觸碰了高壓線……”

“小時候我就經常看到同齡人在河裡游泳,在朋友的鼓勵下,我也一起學了起來。”曉亮說,他初學時就穿著救生衣,在村裡的幾年,他游泳時也沒離開過救生衣,不過在2009年他13歲時,機會降臨。“當時有教練下鄉到各個學校選體育苗子,我就被選進了省隊。”雖然年紀輕輕,如今的他早已是一員老將,在各類比賽中屢獲佳績。

在日常生活中,鄭曉亮的所有生活都能自理,完成這些全靠雙腳——吃飯、穿衣、寫字,甚至使用電腦。“上個月我從省隊來到了市隊,我知道游泳不能一輩子當成主業,所以我也在尋求其他新的嘗試。”曉亮說,在上個月他剛剛與哥哥一起開了一家網店,希望有助於他以後轉型。

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中,曉亮說游泳給他帶來了巨大變化。除了變得更加自信外,最重要的是增加了更多社交的機會,結識了許多朋友。“我跟隊友們更像一家人,有些隊友甚至從我加入游泳隊就一直陪伴著我。”曉亮說。在他的身旁還有約10位隊員,他們之中有些是視障人士,有些是腦癱,還有一些跟他一樣的肢殘人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