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按照此法養蝦,病害少,產量高!今日份的技術擔當

1 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南美白對蝦大棚多茬養殖設施、放苗前的準備、放苗、水環境管理、餌料管理、病害防治、生長及管理記錄、起捕等技術要求。

重磅!按照此法養蝦,病害少,產量高!今日份的技術擔當

本標準適用於南美白對蝦養殖,其它對蝦養殖可參照執行。

重磅!按照此法養蝦,病害少,產量高!今日份的技術擔當

2 規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於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於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於本文件。

重磅!按照此法養蝦,病害少,產量高!今日份的技術擔當

3 環境設施

3.1 選址

宜選擇環境安靜、水資源充足、周圍無汙染源、交通供電便利、公共配套設施齊全的地點。

3.2 環境

養殖用淡水符合NY5051的要求;養殖用海水符合NY5052的要求。

3.3 養殖池

3.3.1 形狀與結構

池塘形狀正方形或長方形,有效水深2.5m~3m,面積在1畝(667㎡)~5 畝(667㎡),以2 畝(667㎡)大小最佳。池壁宜為混凝土結構或鋪設地膜,池壁坡度為1:(0.75~1)。池底呈鍋底形結構,傾斜度2%,底部設中央排汙孔一個。大棚宜採用鋼混結構、傘式鋼繩結構等,頂部採用塑料薄膜或玻璃鋼瓦覆蓋,透光率85%~90%。大棚要求既能保溫又可以部分開啟通風,大棚四周應有能阻攔蟹類等敵害生物進入的設施。

重磅!按照此法養蝦,病害少,產量高!今日份的技術擔當

3.3.2 底部排汙孔

正方形養殖池排汙孔設在池底中央,長方形養殖池排汙孔設在長邊離對角線中心10m~15m處。排汙孔直徑25cm~30cm,覆蓋有直徑1.5m、高0.6m的中央排汙網罩,網罩等分為上下2 層,其中上層細孔(2mm)和位於下層粗孔(8mm)二種。通過排汙管直通到池外排汙口,排汙管從中央排汙口至池外排汙口宜有0.5%以上的比降。

3.4 配套設施

3.4.1 進排水管

採用管徑25cm~30cm的聚乙烯管進、排水,不設進排水閘門。

3.4.2 蓄水池

蓄水池應能完全排幹,分兩隻以上以便交替使用,每隻水容量為總養成水體的20%~30%以上為宜。

3.4.3 尾水處理池

養殖池應配套配備尾水處理池,尾水池容積宜為養殖池總水體的10﹪~20﹪。尾水處理池採用沉澱、曝氣、生物處理等技術使養殖尾水分別達到SC/T9101、SC/T9103排放標準。

3.4.4 增氧設施

3.4.4.1 底部增氧

常用空壓機為羅茨鼓風機,功率為2.2kw~7.5kw,一般每畝(667m²)底部增氧功率0.5KW~1.5KW;可使用底部管道增氧或納米增氧管盤。管道推薦使用主要有16mm~65mm的PVC管。使用65mmPVC管作主供氣管,16mm~20mmPVC管為分支,與供氣主管道聯通,並安裝閥門,另外一端也安裝閥門,供氣壓調節。管道的正面間隔40cm~60cm距離打孔,孔徑一般0.6mm~1mm,以2m~3 m間距平行鋪在塘底,用混凝土塊或繩索固定於池底,與池底距離1cm~5cm。納米增氧盤一般管內徑10mm~15mm,單個曝氣盤的管道長度10m,8個/畝(667㎡)~10 個/畝(667㎡)。

3.4.4.2 水面增氧機增氧

每畝(667㎡)面積配備水車式或射流式增氧機1臺~2臺,單個功率為0.75kw~1.5KW。正方形池塘增氧機推薦在對角線放置,長方形池塘可在長邊靠近池塘10m~15m放置增氧機。

3.4.5 備用發電機組

根據養殖規模配備相應規模的發電機組。

3.4.6 加熱設備

可選用經過環保部門審核通過的加熱設備,在冬季提升水溫,以延長養殖時間。可在池塘底部鋪設蒸汽加熱管道,管道距離池塘底部高度10cm~20cm。

重磅!按照此法養蝦,病害少,產量高!今日份的技術擔當

4 放苗前的準備

4.1 清整消毒

每茬養殖前要及時對蓄水池、養殖池、廢水處理池等進行清汙平整,使用漂白粉50mg/L~100mg/L進行消毒。上一季曾爆發流行性疾病的,先使用60 kg/畝(667㎡)~75kg/畝(667㎡)生石灰幹法清塘, 進水後7天后再使用50mg/L/畝(667㎡)~100 mg/L/畝(667㎡)漂白粉進行消毒。

重磅!按照此法養蝦,病害少,產量高!今日份的技術擔當

4.2 進水

海水(淡水)在沉澱池裡經24小時沉澱後,用15mg/L~60mg/L漂白粉消毒,曝氣24天后,經80目篩絹過濾後抽入養殖池塘,控制水位80cm~100 cm。

4.3 放苗前水質調控

全池潑灑使用EM菌2500 mL/畝(667㎡), 隔天再次潑灑一次,用量減半,一週後池水透明度在50cm~60cm,即可放苗。

重磅!按照此法養蝦,病害少,產量高!今日份的技術擔當

5 放苗

5.1 放苗時間

未配備加熱鍋爐的,第一茬放苗時間一般為3月下旬,第二茬放苗在7月下旬至8月初。配置加熱鍋爐的,第一茬放苗時間一般為2月底至3月初,第二茬可在8月初至8月中旬。分級養殖及標粗放苗時間相同。

5.2 水環境要求

養殖池透明度為50 cm~60 cm;水溫20℃以上,育苗池與養殖池水溫差小於2℃。;調節放苗池的池水鹽度與育苗池基本一致;惡劣天氣時不宜放苗。

5.3 苗種質量

參照DB33/T 399.1執行,另外放苗前對苗種進行白斑病毒、對蝦傳染性皮下及造血組織壞死病毒(IHHNV)、高致病性副溶血弧菌、蝦肝腸胞蟲的檢查及抗生素殘留檢測。

5.4 放苗密度

泥底或鋪膜養殖池放苗密度:第一茬15萬尾/畝(667㎡)~20 萬尾/畝(667㎡)。 第二茬10 萬尾/畝(667㎡)~15 萬尾/畝(667㎡)。採用分級養殖的養殖池,一級池(標粗池)放苗時在正常放苗密度上可增加6倍~8倍,對蝦生長至3cm~5cm時及時分池。

重磅!按照此法養蝦,病害少,產量高!今日份的技術擔當

6 水環境管理

6.1 水溫

整個養殖期間水溫宜控制在22℃~32℃。養殖第一茬前期氣溫較低時,要及時覆蓋大棚薄膜,必要時啟用加熱鍋爐;大棚養殖池水溫穩定在22℃以上時關閉加熱鍋爐;氣溫達到28℃以上,要及時通風,當水溫持續超過32℃時,去掉薄膜。

重磅!按照此法養蝦,病害少,產量高!今日份的技術擔當

6.2 換水

養殖前期池塘以逐步加水為主,在水深達到2m水位之前,每天加水5cm~10cm,每天排汙1次~3次,每次排放至出口汙水顏色與原池水色相近時停止。水位達到2m高度後,早期換水量在10cm~20 cm,以後隨著蝦體增大和氣溫升高,增大換水量。中期每次換水20cm~30cm,後期每次換水30cm~40cm。個別水色過濃的池塘換水量可增大,使池水保持清爽,透明度保持在30cm~45cm。

6.3 微生物製劑的使用

整個養殖過程中均可使用微生物製劑,以芽孢桿菌製劑、EM菌、光合細菌為主。其中芽孢桿菌製劑使用前需使用相同質量的紅糖進行充氧活化5h~6h。在蝦苗放養一個月內,每7d~10d按照500 g/畝(667㎡)和1 000 mL/畝(667㎡)使用芽孢桿菌和EM菌製劑。一個月後,每10d使用一次 。需每7d~10d使用底質改良劑。

6.4 增氧機的使用第一茬養殖

放苗後20d內,每天黎明前及中午開啟底增氧2h;放苗20d後,增開水車式增氧機1h~2h,陰雨天增加開機時間和次數;放苗35d後,除投餌時暫停1 h~1.5h外,全天開啟空壓機和水車式增氧機。第二茬養殖:除投餌時暫停1h~1.5h外,放苗後全天開啟空壓機;放苗20d後,增開葉輪式增氧機1h~2h,陰雨天增加開機時間和次數;放苗35d後,全天開啟空壓機和葉輪式增氧機。採用分級養殖的標粗池全天開啟空壓機。

重磅!按照此法養蝦,病害少,產量高!今日份的技術擔當

7 投飼

7.1 飼料品質

配合飼料質量和安全衛生應符合GB/T 22919.5 和NY 5072的規定。

7.2 投飼方法

7.2.1 投飼量

配合飼料日投飼率為對蝦體重的3﹪~5﹪,實際操作中應根據對蝦尾數、平均體重、體長及日攝食率,計算出每日理論投飼量,再根據攝食情況、天氣狀況,參考飼料廠推薦的投飼率,確定當日投飼量。

重磅!按照此法養蝦,病害少,產量高!今日份的技術擔當

7.2.2 日投餵次數及比例

蝦苗入池第二天開始投飼,養殖初期以散投在池塘四周為主,中後期全池均勻投飼。放苗後第一個月內日投飼1次~3次,各次投飼量基本相同,傍晚略多;放苗後第二個月內日投飼3次~4 次(時間6:00、10:00、16:00;時間5:00、10:00、16:00、21:00),每次投飼量佔日投飼總量的比例建議分別為:30﹪、30﹪和40﹪;25%、25%、20%、30%。分級養殖的,放苗後每天投餵3次~4 次,投餵時間為5:00、10:00、16:00、21:00,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分池後投餵與單批養殖池相同。

7.2.3 攝食檢查

每個池塘設立1個~2個飼料臺,通過觀察飼料臺殘餌量多少來判斷對蝦攝食情況,以所投飼料在如下1.5h內剛好攝食完畢為宜。在規定時間內提前攝食完畢,投餵量需要增加,攝食時間過長,需要減料。

7.2.4 飼料添加劑的使用

對蝦體長超過3 cm後,可在飼料中加入維生素C、免疫多糖等添加劑。

重磅!按照此法養蝦,病害少,產量高!今日份的技術擔當

8 生長及管理記錄

8.1 三項記錄

每日測量水溫、鹽度、溶解氧、pH值、透明度等水質要素。定期測定氨氮、亞硝酸鹽等指標,為水質調節提供數據支撐。對苗種投放、飼料、漁藥等養殖投入品使用每日進行記錄。做好對蝦銷售的數量、價格、時間、銷售地等記錄。

8.2 巡池與管理

每日早、中、晚各巡池一次,觀察對蝦活動、分佈、攝食及飼料利用情況。每十天測量對蝦生長情況一次,包括對蝦體長和體重,每次測量尾數應大於50尾,根據對蝦的增長速度,結合各項管理措施,判斷對蝦生長狀況,及時調整和改變管理措施。

重磅!按照此法養蝦,病害少,產量高!今日份的技術擔當

9 病害防治

9.1 外界病原阻斷

對飼料臺、工具等進行嚴格消毒;不同蝦池的餌料臺和工具要求單獨使用;杜絕非養殖人員隨便進出養殖大棚。

9.2 病原生物檢測

定期對對蝦進行病毒、病原菌檢測,檢測方法參照OIE《水生動物疾病診斷手冊》,及時採取防護措施。有條件的,定期使用TCBS對水體進行弧菌數量的監測,如遇弧菌數量超過1×104cells/mL,需採取適當的控料、消毒措施。

9.3 藥物使用

藥物使用應符合NY5071的要求。

重磅!按照此法養蝦,病害少,產量高!今日份的技術擔當

10 起捕

10.1 起捕規格與時機

根據市場需求,對蝦達到120 尾/kg~150 尾/kg的規格以上即可適時起捕。

10.2 方法類型

10.2.1 蝦籠

一般在池水水溫較高、蝦活動頻繁、捕大留小時使用,每次放籠時間不宜超過2h。

10.2.2 拉網

在蝦池池底平坦,淤泥少,一次要求起捕量大時採用。

10.2.3 乾池

在換茬或養殖季節結束時,池中存蝦不多的情況下進行乾池捕撈。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