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十年

我们的十年

□ 李芳芳

下雪的时候,我都会走两遍,这样就是两排脚印,就像你在我身边……

不知不觉,跟你在一起已经十年。这期间,我们走过了恋爱、结婚,怀孕;有过欢笑,也有争吵,但是对彼此的了解更加深刻,也认定了彼此就是自己的唯一。

我和老公是高中同学,高中时代的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高中毕业后,我留在山东上大学,他选择了军校,开启了漫长的军旅生涯。大一开学后半年的电话和书信联系,让我们形成了一种不言而喻的默契。2008年11月21日,对我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那天晚上他突然打电话对我表白,我激动地整晚都没睡着,其实在我心里,那时的他已经成为了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我们也开启了长达7年的异地恋模式。

2008年,我们用的手机已经逐渐由蓝屏过渡到了彩屏,联系的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QQ、电话、短信……但是部队的环境特殊,我们只能用最古老的方式联系——书信。大学四年,我收到了累计上百封你给我写的信。在网络信息化越来越普及的今天,这些书信显得弥足珍贵,我像宝贝一样收藏着它们。之后,这也成为我继续和你走下去的动力。

没有浪漫的求婚,2014年12月6日我还是决定嫁给聚少离多的爱情。婚后,我们一个月最多见两次面,同事经常开玩笑称我们是牛郎织女。每次接到老公的电话说可以见面时,我都异常兴奋。为了能和他多待些时间,我不惜请假后长途跋涉。

有人说,选择了军人就是选择了孤独,我也深有体会。每天回到家中,看到空荡荡的房间,对爱人的想念仿佛又增加了一分。这时,我会拿出他以前写给我的信,看着泛黄的纸张,回忆着我们过去的点滴,嘴角也会情不自禁地挂上笑容。

今年年初,我发现自己怀孕了,他乐开了花儿。看着他的笑脸,感觉辛苦也值得了。

孕期,我一个人买菜,一个人去医院产检,一个人去单位……5月18日,中午产检结束,准备打车回家,突然脚下一滑摔倒在地,左脚迅速肿了起来,右侧膝盖也磕破了皮。那一刻,我多么想自己的爱人为我清理伤口,为我抚平伤痛,但是我也知道作为一名军嫂,这些是我必须要承受的。

我们携手一起的十年聚少离多,但我们的感情至死不渝。宝宝还有不到两个月出生,我希望我们的宝贝能和你一样,有责任心、有担当、有毅力。


航天小雷与部队的故事

□ 冯宇

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环部的型号研制队伍中,也活跃着一个这样的身影,他叫冯雷,是一名普通的型号调度,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他与部队、与航天的不解之缘。

“从小我就知道部队加班厉害。”冯雷说,他是在部队大院长大的,父亲从十八岁参军一直在部队工作到退休。在他的记忆中,幼年时的父亲只是一个忙碌的背影,每晚加班到十二点以后是父亲的正常作息,连续几周见不到父亲,对他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冯雷参加工作来到五院以后,经常加班加点、长期出差,让他感觉到自己过上了父亲当年的日子,也更能理解父亲当年的坚持和奋斗。航天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想把工作做得再好一些、再到位一些,就必须有所牺牲。“好在,我老婆跟我妈一样伟大,理解万岁吧!”他笑着说。

在冯雷的记忆中,部队大院是严肃、安静的。地处西山脚下,即使是现在也没有车水马龙,更何况八九十年代。每天,院里大喇叭早间、午间准时吹起床号,晚上吹熄灯号,响彻云霄。大院里的人们也用不着闹钟,窗外的号声一响,起身准备上班上学,一定不会迟到。晚上第三遍熄灯号响起,院里的路灯准时全部熄灭,再调皮的孩子,也害怕遇见夜巡的警卫战士,纷纷结束谈天玩耍,急匆匆地往家赶。毕竟,要是被纠察抓住夜游,如果再搞了些恶作剧被记上一笔,回家可是会被好好教育一番。即使到了现在,他也不用闹钟叫醒,即使大院里的军号声已被严实的窗户阻隔,到了那个特定的时刻也会自然醒来,起床走下楼去食堂打饭,那些熟悉的人们早已在边排队边谈笑着呢。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五湖四海的人们齐聚在这个部队大院中,却毫无隔阂,亲如一家。放假时,大孩子带着小孩子们游泳爬山、上天入地,大人乐得逍遥,丝毫不担心孩子们会闹出什么事来。东家的石榴、西家的核桃,春天的野杏、秋天的酸枣,全逃不出孩子们的扫荡。就算哪个孩子的父母都出差十天半个月,也根本不用为了孩子的三餐发愁。中午晚上下了学,随便去哪个伙伴的家里,直接上桌加双筷子,几天下来反而胖了一圈。

女孩子们更是特受优待,别看男孩们玩得昏天黑地,却一个个特有绅士风度,连跟女孩拌嘴的事都很少见。每周四大礼堂放电影,二楼东侧看台是孩子们的地盘,第一二排却是固定留给女同胞的,即使人满为患需要站在走廊里踮着脚尖看银幕,也没有哪个男孩会去抢占女孩的座位。

部队大院里的人们,都对航天型号有着一种特殊的关注和情感。神五发射的时候,忙碌的父亲特意拉着冯雷一起观看直播。点火的瞬间,父亲紧张得像是个观看点球大战的老球迷,杨利伟平安返回的时候,父亲激动地喊了一声“好样的!”高兴地叫儿子陪着喝了一顿酒。

在父亲看来,上了航天类院校的儿子,将来也得是个“好样的”。“你们毕了业进了单位,还得加油干,咱们的卫星、飞船、火箭、导弹越先进,咱们国家说话才越有分量、有底气。”父亲简单的表述寄托着深切的期望。

富国强兵,是一代代军人和军工工作者的理想。让我们的国家在世界舞台上说话掷地有声,让我们的国民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昂首挺胸,让我们的孩子可以在和平中成长、在阳光下欢笑、在自信开放的氛围中勇往直前,希望航天事业发展的越来越好。在发展航天事业的征程中也有军民融合的发展历程,这些是我们国防人、航天人的责任。


我是军人的妻

□ 胡思翱

我与我先生相识八年,我们是大学的同班同学,他是我们学校的国防生。

我们上学那会儿,全校每一级有一百多名国防生,每天早上我洗漱的时候都能听见一两声他们跑操的口号。

我与我先生大学四年的生活与其他人似乎也没什么很大的不同,不过是一样的上课下课自习考试。但是我们两个都明白,毕业以后的我们大约没办法像其他情侣一样一起上研究生,一起找工作,过朝九晚五的普通生活。上学的时候有同学调侃我们俩不是在一块吃饭上课,就是在找对方吃饭上课的路上。那时的相互陪伴,在我先生入伍以后,变成了分隔两地的相互支持。我们学着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听音乐,一个人跑步。学着一个人在分开的日子里努力生活得精彩一点,在重聚的时候把那份精彩说给对方听。

如今毕业已经五年了,我们已经领了结婚证,办了婚礼,安顿了一个自己的小家,长长的等待和短暂的相聚成了生活的常态。由于工作原因,一年中我们见面的次数不过四五回,小长假我去先生的单位看看他,休年假了他回家看看我。余下的时间我们靠着电话和短信努力地想要拉近一点那长达数百公里的距离。他给我讲单位大院的一窝小狗,我给他讲我最近碰到的有趣的事,但工作上的事情我们从来不谈,都身处在涉密岗位,我们默契地互相不问。有时候他有任务,出发前只能简单地告诉我最近没办法打电话;有时候会被提前召回单位。我有时会听到他声音有些疲惫,因为加班到凌晨两点多才能睡下。

这是我和我先生的故事,也是千千万万的普通军人和他们的妻子的故事。这些故事里面有微微的心酸,也有相守相伴的温暖,有世间夫妻一样的酸甜苦辣柴米油盐,但也肩负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那是祖国对于和平安定深切的期许。

我们的十年

我们的十年

2018年8月3日《中国航天报》1版。责编 李淑姮 美编 丁洁

我们的十年

2018年8月3日《中国航天报》2版。责编 孙喆 美编 丁洁

我们的十年

2018年8月3日《中国航天报》3版。责编 王旭 美编 于珊珊

我们的十年

2018年8月3日《中国航天报》4版。责编 苗珊珊 美编 张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