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米見綠500米見園,這樣的鄭州你喜歡嗎

8月30日,市規劃局和市園林局聯合召開鄭州市“300米見綠、500米見園”三年建設規劃編制工作新聞通氣會,向社會公佈規劃成果,按照這一規劃,我市將結合中心城區開展綠地、公園建設,到2020年,中心城區新增綠地總量2260.56公頃,實現兩個服務半徑全覆蓋,即城市居民從居住地出來,基本實現300米見到綠地或2000平方米以上公園綠地、500米見到5000平方米以上公園綠地。

重在提供居民綠色遊憩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市城市工作會議精神,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助力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積極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提升城市環境和綠化水平,打造方便舒適的市民休閒遊憩空間,我市從2017年7月起開展了《“300米見綠、500米見園”三年建設規劃》編制工作,日前,規劃成果已經市政府聯審聯批會通過。

此次規劃範圍為《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年)》確定的中心城區範圍。規劃以中心城區居民為服務對象,以提供居民戶外綠色遊憩空間為宗旨,重點解決居住用地範圍及周邊遊憩綠地的布點問題。以“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為綠地布點的目標,至規劃期末實現公園綠地服務半徑[5000平方米(含)以上公園綠地按照500米服務半徑計,2000平方米(含)~5000平方米的公園綠地按照300米服務半徑計]覆蓋率達到100%,居民出行300米見“綠”(面積不小於667平方米的附屬綠地或者公園綠地)100%覆蓋率。

彌補綠地分佈不均短板

“從2012年起,鄭州市就按照國家要求提出了市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目標,但目前除了鄭東新區服務半徑覆蓋率超過了90%,中心城區其他7個區或管委會都未達標,有的差距還很大。”市園林局總工程師馮屹東說。

“這次規劃的工作思路是,以中心城區綠地的現狀和麵臨的主要問題為出發點,以建設分佈均衡、內涵豐富滿足市民生活、遊憩需要的獨具特色的城市居民遊憩綠地體系為目標,把控綠地的佈局問題,查漏補缺,達到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建設標準。”市規劃局城鄉規劃編制研究中心主任李曉玲說。

按照《規劃》,我市將充分挖掘附屬綠地的使用潛力,以著力解決老城區遊憩綠地缺口較大問題,彌補中心城區公園綠地分佈不均衡的“短板”。

規劃1614處綠地已建成123處

按照《規劃》,至2020年底在現有“綠”和“園”的基礎上,中心城區將新建綠地總量2260.56公頃,共計1614處,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100%。依據規劃制定三年建設計劃,有序推進鄭州中心城區綠地建設,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提升城市宜居水平,讓綠城更綠,鄭州更美。

市園林局公佈的上半年生態鄭州建設數據顯示,規劃中的綠地,已建成123處,在建128處。其中,金水區已建成的微公園小遊園最多。同時,西流湖公園、青少年公園、雨水公園、植物園二期等10個綜合性公園建設正在加快實施,市區周邊一批大型綜合公園及市區遠郊10~15個萬畝郊野公園建設正在積極推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