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大小”的三峡,如何跨越?

人与自然的对话,始终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展开。有的在呵护中,让自然生态释放出前所未有的魅力;有的在利用时,一点一点地把资源环境侵蚀。长江,我们的母亲河,在与她哺育的千万儿女交流对话中,舒展开一幅人与自然关系的生动图景。

“三峡”,正是这幅图景的生动一角,不只是享誉世界的三峡大坝,而且还有各种大小“三峡”。走进这些三峡,定会惊艳。

分“大小”的三峡,如何跨越?

小三峡一角

如果把“长江三峡”分为三段,除了人们熟识的“三峡大坝”之外,还有两个“三峡”。一个是“小三峡”,位于长江支流的大宁河流域,由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三段峡谷组成,全长50余公里;一个是“小小三峡”,位于大宁河滴翠峡支流的马渡河处,是长滩峡、秦王峡、三撑峡的总称。“三峡”有三,得益于大自然的馈赠,也让生态的多样性在层次分明图卷中一一铺展在人们眼前。

分“大小”的三峡,如何跨越?

小小三峡

面对这些“三峡”,不妨打开两种感觉:一个是视觉,一个是听觉。

视觉中的“三峡”,怎一个“壮美”了得。在大宁河里行船,山势之雄伟,“不似夔门胜似夔门”;水色之清凌,竹木葱绿、一江碧流;走在三峡大坝的坝顶,长江之开阔、大坝之雄伟,让人心生“当惊世界殊”的豪情。穿越大小三峡的一条条峡谷、推开“三峡们”的一道道闸门,有奇观、有绝景,有秀美、有壮阔,但归根结底都是“天帮忙”,让大自然留下奇绝;是“人努力”,使世界最大的水利水电枢纽得以“横空出世断江流”。

分“大小”的三峡,如何跨越?

分“大小”的三峡,如何跨越?

长江三峡大坝

听觉中的“三峡”,透着一个“回声嘹亮”。“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刻印在无数人心中的诗句,带着三峡高山大川间回荡的自然之声。站在乌蓬小船上,山间猕猴跳跃,脚底水流潺潺,满耳天籁。再听,在三峡大坝,航道上行驶轮船的桨动、大坝防洪调节的水流、电站里能量转换的机械转动……大自然被一次次地“激活”,防洪、供水、发电、航运等联通上下游、滋养左右岸,奏响联合调度与协同配合的交响曲。在这里,人们能听得到自然的脉动,也能听得到时代的足音,在留存自然之态与发挥自然之用间,感受遵从规律、尊重自然的平衡。

不管是瑰丽的景色,还是丰厚的资源,三峡一直以来予人们以丰富馈赠。今天,沿着长江经济带一路走来,穿越一个个“三峡”峡谷,不只是领略自然风情,而且如同见证一个非比寻常的发展过程:“小小三峡”的原生态,就像儿时的清纯歌唱,在峡谷石壁间清脆回荡;“小三峡”不期而至的细雨、呼呼而来的风浪,让人听到两岸成长拔节的破竹声,昭示发展也总是要经历风雨才能遇见彩虹;行至三峡大坝,高峡出平湖、急流变浩荡,在富有诗意的大峡谷建起的伟大工程,倾注了几代中国人的心血和智慧,就像一个人的蜕变与成熟,选择了就无惧风浪、战天斗地,就一定能走向更为开阔的境界。

这是长江的“三峡”,也是发展的“三峡”,更是人生的“三峡”,是那些需要我们逐步跨越的历史的“三峡”、现实的“三峡”,或许还是我们应该预见到的未来的“三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