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僵尸股出现,是临近市场底部还是市场常态?

1、上周上证指数成交额创出四年新低,日总体成交量在千亿上下波动,A股市场虽呈现小幅上扬态势,但成交量依然较为低迷。

在低交易量的情况下,A股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少零成交以及低换手率的个股,以8月23日为例,两市共有1465只个股的成交金额少于2000万元,占当日交易股票总数的43%(剔除当日停牌的公司),成交额少于1000万元的个股有748只,占当日交易金额总数的22%;衡量股票交易活跃度的另一个指标为换手率,“换手率”也称“周转率”,指在一定时间内市场中股票转手买卖的频率,是反映股票流通性强弱的指标之一,上周四市场全天共有1615只股票的换手率低于1%,741只股票的换手率低于0.5%,上周按自由流通市值计算的A股市场日均换手率降至1.36%,创下近6年以来的新低,反映了投资者对市场的参与度不高,市场出现越来越多的“僵尸股”。

A股僵尸股出现,是临近市场底部还是市场常态?

2、导致“僵尸股”出现的原因?

(1)市场低迷为“僵尸股”出现的主因。以上证指数为例,相较于年初创造的3587点,今年上证指数下跌了24%,市场成交量也从年初的高点日均4000亿-5000亿规模,下降到了现在的2000亿-3000亿规模,市场的震荡下跌减弱市场投资者参与的信心,导致了个股交易的下降。

(2)从“僵尸股”自身角度来看,“僵尸股”多数企业为盈利能力相对较弱的企业,其中在每日的换手率和交易量排名较后的企业中,其中股票名称冠有ST的企业较多(ST企业为财务状况异常,多指连续两年利润为负值的企业),而交易量和换手量居前的多数为企业盈利能力优秀,从该角度可以了解为投资者越来越重视企业的内在价值,在极端市场环境下对优质企业给予了肯定。以港股市场为例,有三分之一的个股股价低于1港元(俗称“仙股”),但是却没有影响去年以来港股连创新高,在成熟的经济市场中,投资者更加注重企业的盈利能力而非“噱头”和“概念”,目前出现的成交量、换手率两级分化行情背后的逻辑是市场投资价值体系的重塑。

A股僵尸股出现,是临近市场底部还是市场常态?

3、“僵尸股”增多,是市场的重要底部还是股市的“新常态”。

(1)从成交量看历史底部:A股市场有一句名言,“地量”之后见“地价”。意思是当市场成交量处于极度萎靡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市场离底部不远了,过去5年上证综指月均成交量5.08万亿人民币,本月份截至28日,仅2.55万亿元,而16年2月发生熔断后的市场底部,月成交量也尚有3.08万亿,目前地量与地价间的关系更为明显。

(2)从外资流向看未来趋势:A股市场持续低迷,成交量走弱,在内资不断流出的同时,外资却仍在坚决地进入这个市场。今年以来,外资累计净流入已超过2000亿元,最近2个月流入速度依然不减,外资更加看重的是中国市场的长期投资价值,而我们往往受非理性的情绪所左右,

(3)市盈率已浮现投资价值:目前上证综指、深成指、沪深300和创业板指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2.1、18.9、11.1和35.3倍,距离历史最低值的幅度分别为36%、49%、39%和20%,各指数的估值水平毫无疑问已处于历史较低水平,结合上半年国内经济数据和上市企业的半年报来讲,经济的韧性经受住了各种考验,优质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加强,在此次市场的回调过程中,企业已经具有了非常好的投资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