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氣促、乏力,我得的到底是什麼病……

70歲的劉姥姥多年來不知為何總是反覆氣促、乏力,輾轉就診於多個醫院,診斷均為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壓心臟病、心房顫動等常見病,依據病因治療後卻一直不見好轉。

劉姥姥

反复气促、乏力,我得的到底是什么病……

去年我胸腔積液,抽了好多次胸水,現在稍微走一走路就得停下坐著歇一會兒,更別提跳廣場舞,陪孫子玩了。這樣的生活質量非常差!

孝順的兒子和女兒也覺得奇怪!於是帶著老母親來到中山醫院心內科就診,初診醫生建議她先去做一個心臟彩超。

劉姥姥想著自己已經在他院做過了,為何還要做呢?考慮到想把病看好就答應了。她沒想到,這便是揭開病因的開始……

劉姥姥來到了心臟超聲診斷科潘翠珍主任醫師的專家門診室。

反复气促、乏力,我得的到底是什么病……

潘醫生一邊耐心地為劉姥姥做心臟彩超,邊和她聊著。


看著超聲圖的潘醫生越看越覺得不對勁,除了一個很常見的右心衰的表現外,整個心臟的收縮舒張活動,看起來很不舒服,憑著多年的經驗,她認為這很可能是心肌病或者代謝性心臟病!


經過潘醫生的仔細詢問,她瞭解到劉姥姥年輕時就時常覺得胸悶,但去醫院檢查也沒看出什麼毛病,就以為是心理因素作祟,就沒太在意。

潘醫生進一步詢問了劉姥姥的病史

家裡有人有心臟方面的疾病嗎?

“有的,我姐姐30多歲時換了心臟瓣膜!”

那她肝功能好麼?經常覺得沒力氣嗎?

“誒!還真有!醫生您是怎麼知道的?”


潘醫生將所見所聞反饋給臨床醫生後,建議劉姥姥和她的家屬一起做一個基因檢測。

基因檢測結果顯示:劉姥姥檢測出AGL相關基因突變。結合患者病情,診斷為Ⅲ型糖原累積病!

反复气促、乏力,我得的到底是什么病……

Ⅲ型糖原累積病(GSDⅢ型)又稱糖原脫支酶缺乏病。GSDⅢ型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AGL突變影響導致糖原支鏈不能被分解,使大量帶短支鏈的形態結構異常的極限糊精在患者的肝臟和(或)骨骼肌、心肌中堆積,從而引起肝臟、心臟等多系統功能異常。

不僅如此

反复气促、乏力,我得的到底是什么病……

劉姥姥的兒子也檢測到了同樣的基因突變位點,對於這個結果,他感到很詫異,自己身體非常強壯,不太相信自己也有這個基因。詫異的同時,他晃過神來想起自己30多歲時也有好幾次無緣無故摔倒,但沒太在意。

糖原累積病Ⅲ型的臨床表現多樣,取決於受累組織(肌肉和/或肝臟)和酶活性。在嬰兒和兒童中,該病表現為肝腫大和肝病導致的低血糖。其他特徵可能有生長障礙、肌無力、肌肉萎縮、心臟受累、偶有高脂血症。肌無力是成年患者的顯著特徵。

市場上已有該病的DNA檢測。可通過測得肝臟、肌肉或成纖維細胞中脫支酶活性下降或缺失來證實診斷。


反复气促、乏力,我得的到底是什么病……

攜帶這種基因要緊嗎?

給有此基因的青少年和成人的建議


  • 養成規律的高蛋白-低複合碳水化合物飲食習慣,避免長時間禁食或飢餓,可以在睡前加餐高蛋白食品,如低脂牛奶或蛋白粉等。避免飲酒等容易誘發低血糖的因素。

  • 需要警惕使用β受體阻滯劑,如倍他洛克等,可能會誘發低血糖;他汀類等降脂藥有可能誘發肌肉損害加重。

  • 適量的運動可能對患者有益,建議定期進行運動評估,根據運動後的血糖情況、心臟功能、骨關節情況等調整運動量和運動方式。定期複查心電圖和超聲心動圖,及時發現心肌受累情況,以便進行必要的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