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氣短、氣促,要留意心臟,三低飲食減重更護心

得了糖尿病,那對於心臟的危害就非常之大了。因為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重要的併發症,常常“尾隨”糖尿病出現。據統計,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佔90%以上,其中初診時兩種疾病合併發生的就已佔40%。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陳容平表示,如果血糖已經偏高,一定要時刻監控自身血糖、血壓、以及膽固醇、甘油三酯等的變化,調節飲食,合理鍛鍊,積極進行治療,才能有效防治“糖心病”。


糖友氣短、氣促,要留意心臟,三低飲食減重更護心


血糖不穩,“心”事紛擾

糖心病,即糖尿病性心臟病,是糖尿病患者併發或伴發的心血管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肌病變、心血管自主神經病變、高血壓以及冠狀動脈心臟病變。“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增加2~4倍,而且病變更嚴重、更廣泛、預後更差。”陳容平表示,因為高血糖可影響急性缺血性冠脈綜合症的嚴重程度、預後和複發率,還可使心肌梗死麵積擴大,加重心梗。而胰島素抵抗和高胰島素血癥與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密切相關。

此外,不僅血糖高會傷“心”,當糖友發生低血糖時,同樣對心臟帶來損害,特別是嚴重的低血糖,會誘發心梗、中風,甚至直接威脅生命。


糖友氣短、氣促,要留意心臟,三低飲食減重更護心


氣短氣促,要留“心”

生活中,很多糖友患有“心”病而不自知,這都是因為有時糖心病會“靜悄悄”地出現。陳容平介紹,當糖尿病和冠心病在一個人身上同時存在時,會導致一部分人心肌缺血發生時,不像單純冠心病患者那樣症狀明顯,有的人可以不表現疼痛。這是因為糖尿病會導致一些患者發生神經病變,致使神經敏感性變差。當發生心肌缺血時,這類患者常常沒有一點警示。

然而,糖尿病合併心臟病雖然沒有疼痛症狀,但早期也還會露出些“蛛絲馬跡”:如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症狀,如頭暈、多汗、心悸,容易疲勞,過度活動後出現氣促、胸悶、胸骨後不適等。陳容平提醒,當糖友出現以上症狀時,要警惕心臟疾病,最好能到醫院做心電圖、心臟彩超、心肌酶譜及心梗指標等相關檢查。


糖友氣短、氣促,要留意心臟,三低飲食減重更護心


“三低”飲食,控糖減重更護心

對於糖友而言,要預防高血糖所導致的“心”病,就要從衣食住行全面入手,陳容平給出以下建議。

首先,戒菸限酒。菸草中的菸鹼可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而乙醇對心臟具有毒害作用,過量的乙醇攝入能降低心肌的收縮能力。

其次,“三低”飲食、減重。糖友原則上應做到“三低”,即低熱量、低脂肪、低膽固醇。並且通過合理的飲食積極控制體重。研究表明,體重增加10%,膽固醇平均增加18.5,冠心病危險增加38%;體重增加20%,冠心病危險增加86%。由此可見,控制體重也是預防糖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第三,一週三次運動。適量的體育運動有利於增強心臟功能,促進身體正常的代謝,尤其對促進脂肪代謝,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有重要作用。應每週運動三次以上,每次不少於30分鐘,對糖心病患者來說,應選不太劇烈的運動,如慢跑、打太極拳、練八段錦等。

第四,定期測血糖。選擇對心臟無損害的降糖藥,讓血糖達標,空腹血糖控制在7毫摩爾/升以下,餐後血糖控制在10毫摩爾/升以下,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老年人可適當放鬆標準,預防低血糖。

第五,嚴控血壓血脂。血壓應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每天堅持量血壓;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應嚴格控制在2.6毫摩爾/升以下,每三個月測一次腰圍和血脂。




通訊員/胡瓊珍

圖/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