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市場「二馬相爭」,選擇站隊才是新玩家的生存之道

秦絲導讀:阿里與騰訊兩大巨頭佔據了中國零售市場80%的份額,對於任何想分一杯羹的零售企業來說,目前除了站隊其中一家外別無他法。

2017年全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6,262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8.8%。零售市場龐大的總額和巨大的增長潛力,自然成為行業巨頭爭奪的對象,也吸引新玩家躍躍欲試。

零售市場“二馬相爭”,選擇站隊才是新玩家的生存之道

騰訊與阿里巴巴同時覬覦O2O零售市場,2016年馬雲提出“新零售”概念,2017年騰訊佈局智慧零售戰略聯盟。阿里的核心優勢在電商零售領域,但在電商增速放緩的大環境下,阿里的新零售戰略是加速整合線上線下資源;騰訊的核心是加強社交平臺與線下零售的聯動。截止目前兩大巨頭已經瓜分了中國零售市場80%的份額。

1、阿里與騰訊的零售之路

阿里巴巴不惜重金佈局全局,從聯華超市到銀泰百貨再到電器零售商蘇寧,阿里巴巴無處不在。現在,它的另一項工程“零售通”正致力於將中國上百萬小店接入自己的互聯網經銷網絡。阿里巴巴還開設了未來感十足的盒馬鮮生超市,在這裡消費者可以用支付寶APP訂購食品或熟食,而且在很多地方,在店內訂購的食品可以在30分鐘內送貨上門。


騰訊則是通過一條截然不同的路徑成為了中國的另一零售巨頭。它以社交網絡服務公司起家,隨後又先後增設遊戲、電子支付、媒體內容、雲計算和設備等業務。在進入零售行業後騰訊僅用了4年的時間就通過對電商企業京東的連續投資成為中國第二大網絡零售商。此外,它還投資了中國增長最快的連鎖商超企業之一永輝,並且與家樂福和沃爾瑪(擁有京東12%的股權)建立了合作關係。

零售市場“二馬相爭”,選擇站隊才是新玩家的生存之道

隨著在數字領域和實體領域的實力不斷增強,阿里巴巴和騰訊都建立了屬於自己的閉環體系,以便能不斷在每一個顧客瀏覽或購買的場景中獲取儘可能多的消費者信息。它們藉此獲得了無價的數據,為超定向營銷、門店位置、產品分類、定價等諸多環節提供了極大的幫助。現在,兩大巨頭已經佔據了中國這個世界最大電商市場80%的份額,還握有中國5大連鎖超市企業中4個的股權,這樣就出現了一個關鍵問題:在中國的零售市場上,其他企業還有發展的空間嗎?

2、如何進入中國零售市場

(1)是加入阿里陣營還是騰訊陣營?

阿里巴巴想要整合被收購企業的所有數據、營銷和物流;騰訊則允許各個零售商選擇對自己現有業務行為進行連接和升級。你需要什麼樣的數據來補足自己的?騰訊擁有較多的社交媒體行為數據而阿里巴巴掌握較多購買行為數據。


(2)如何選擇合作策略?

這依賴於你的起點和你的最終目標。如果你是第一次進入中國的零售市場,而且不希望斥重金來進行市場測試,那麼測試學習策略無疑是最適合的。這套策略不需要開設實體店,如果計劃進行的不順利,退出市場也相對容易。美國連鎖零售商好市多就採用了這種方法,在全方位佈局之前先利用阿里巴巴測試自己的產品,瞭解中國市場。

零售市場“二馬相爭”,選擇站隊才是新玩家的生存之道

2014年,好市多在阿里巴巴跨境電商渠道天貓國際上開設了一家線上倉儲式商店。這一舉動讓好市多得以利用一項政府特別項目,能夠在未得到中國市場運營許可證的情況下銷售一些特定商品(享受稅率優惠)。同時,與阿里巴巴的合作還幫助好市多在中國打響了名號。到了第二年,好市多就躋身天貓國際商家雙11銷售榜單前10名。

3、已經進入該如何做

如果你已經進入中國市場,但是想在保留對自己品牌和運營控制權的情況下獲得領軍企業的數據和技術,那麼你可以考慮另一個選擇:利用合作關係強化在中國的核心業務。


沃爾瑪採用的正是這種方法。通過與騰訊達成戰略合作關係,沃爾瑪現在正利用後者的技術升級店內客戶體驗,提升對客戶的瞭解程度。在所有應用到的創新中,微信的掃碼支付讓沃爾瑪有機會了解使用微信支付的顧客的消費數據。這些數據能夠幫助沃爾瑪建立更成熟的消費者畫像。

零售市場“二馬相爭”,選擇站隊才是新玩家的生存之道

還有些企業選擇了全面整合至兩巨頭中的一個,從而完全獲得領軍企業的用戶基礎、洞察、數據和技術。它同樣也提供了實現規模效益或採購等流程分享的機遇。缺點則是領軍企業對於門店運營的干涉程度更大。


如今,阿里巴巴和騰訊在瓜分中國的同時也在準備向全球擴張。當他們採取行動時,其他大洲的零售商可能也會面臨相同的選擇:如果他們不想在這場進展迅速的遊戲中被淘汰的話,就必須選擇兩者中的一個作為合作伙伴,決定最適合自己的合作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