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二馬”演講,誰是最稱職的首富?

昨天,國內互聯網界的泰山北斗“二馬”——馬雲、馬化騰分別發表了演講,並不約而同地談到了基礎科學的話題,主旨幾乎是一致的,無非就是基礎科學非常重要,要加大基礎科學的研究投入,推動芯片等基礎科學的發展。但從他們的演講的內容本身來看,二者陳述的邏輯和關注的點幾乎完全不一樣。

二位作為國內互聯網屆唯二有資格打響指的巨頭人物,也是國內“首富”的輪番坐檯者,我們來分析一下他們的演講內容,看誰是更稱職的領路人、更稱職的首富。

比較“二馬”演講,誰是最稱職的首富?

馬雲演講的場合是“第二十屆中國科協年會開幕式”,主題是《因為相信,所以看見》,主題是一如既往的馬氏雞湯風格。馬化騰演講的場合是“未來論壇X深圳峰會”,是一個主旨演講,沒有主題,更像是一個即興發言,這個也很馬化騰,毫無套路感。

從具體內容上,我嘗試把他們具體的言論摘出來,有些言論他們剛好是截然相反的,我們來比較一下。

比較“二馬”演講,誰是最稱職的首富?

馬雲談到——

“很多人是因為看見而相信,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是相信而看見”

“越是在快速發展的應用時代,越是要注重基礎科學的研究,創新是逼出來的,不是資金和任務能夠堆出來或者分配出來,資金和任務絕不可能堆出創新和科研成果”

“企業的利潤未來一定來自於技術創新,而不是市場規模”

“我們對互聯網、對大數據、對雲計算必須進入深入的研究,不能僅僅停留在以快餐式的、淺層次的概念炒作和純商業應用”

“今天是企業家和科學家最有作為的年代,科學家和企業家必須完美結合”

“科學家沒有企業家是市場經濟中的瞎子,企業家沒有科學家是瘸子”

“科技更需要新的生產關係去適應新的生產力的發展”

“今天創新的主戰場已不是在大專院校,不是在科研院所,而是在企業內部”

“目前企業還是跟著院校走,未來的院校必須跟著企業走,跟著市場走”

“今天很多東西,美國也沒有,歐洲也沒有,俄羅斯也沒有,我們是有機會做出我們自己有的東西”

比較“二馬”演講,誰是最稱職的首富?

馬化騰談到——

“北方以基礎學科為主,但南方以科技應用較強”

“像我們所處的互聯網行業,雖然現在講“新四大發明”,講移動支付在全球領先,但實際上這還都只是科技應用,迴歸到基礎科學研究來說,整個中國其實基礎還是非常薄弱。”

“移動支付再先進,沒有手機終端,沒有芯片和操作系統,競爭起來的話,你的實力也不夠。”

“過去,大家更關注實用主義,但是這之後,我想所有人都清楚我們不能再抱有僥倖心理,一定要投入更多資源去做基礎科學研究。”

“如果我們還能介入支持一些芯片的研發,可能更好。但是這一點坦率來說,我們未必擅長,可能還要藉助產業鏈的其他力量,去做這個事情。”

“國家很多大學對基礎學科的人才需求很大,但由於很多大學經費是有限制的,所以說業內這些企業,包括很多基金會,能不能重點針對一些基礎學科的科學家,吸引他們回國,來到各個大學,資助他們去做基礎研究?這個思路也給我很大的啟發。”

我們來簡單分析下,從字面上看,馬雲談的更宏觀、更高大上,雖然沒有直接談到“責任”這個詞,但通篇講的都是阿里巴巴的責任,我們應該怎樣應該怎樣,一如既往地站在人類、社會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一如既往地站在國家的高度去談發展;而馬化騰則務實更多,講不足在什麼地方,講實力不夠,講為什麼騰訊不去做,講騰訊能做什麼,沒有太多高大上的華麗詞藻,但更加的貼近實際,能看得出他真實的思考的過程,沒有掩飾,沒有套路。

其中有一個觀點,他們顯然是相左的,馬雲認為今天創新的主戰場已不在科研院所,而是在企業內部,未來創新應該跟著市場走。而馬化騰則認為基礎科學的研究主體應該是大學,企業應該通過資金投入去資助基礎研究,去吸引科學家回到大學。

在這一點上,顯然馬化騰作為一個準科學家,更懂得科學的進步所需要的環境,而馬雲只能說更懂市場,更懂討好社會大眾。

如果是作為首富的身份,可能馬雲更稱職,他有一套完美的語言體系,他更能作為中國創新的代言人,去銷售中國創新的觀點,而如果作為科學家的身份,顯然馬化騰更有資格去談未來基礎科學應該怎麼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