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認識「電腦大王」王安的傳奇人生

互聯網時代,似乎每個人都已經離不開電腦和手機了,但電腦是怎麼來的?究竟是誰發明的,也很難有人迅速做出準確的回答,現代人似乎更習慣遇到問題時,可以上“百度”去搜索呀。

最近看了“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錄製的一段小視頻,馬先生說:“現在很少有人知道“電腦大王”王安了,如果你隨機問一下,幾乎是十有八九回答不上來的?”

對於馬未都提出的這個問題,也讓我有些吃驚,我除了知道王安是“電腦大王”之外,確實是對其一無所知,王安之名已經成為歷史,也不如比爾·蓋茨和史蒂夫·喬布斯那樣如雷貫耳,儘管蓋茨和喬布斯都是他晚輩的晚輩,那麼,王安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我們一起再去重新認識和了解曾經的“電腦大王”王安的傳奇人生。

重新認識“電腦大王”王安的傳奇人生

王安

王安(1920—1990)江蘇崑山人,1920年2月7日出生於上海一箇中產階級家庭,其父親是交通大學的畢業生,王安的童年和少年時期都是在江蘇省崑山市玉山鎮度過的。

1926年,王安入讀崑山縣近民小學,其時王安的父親在這所私立小學教授英語,由於當時這所小學不設一、二年級,年僅6歲的王安直接從三年級讀起,憑藉著自強不息的勇氣和毅力,克服了許多困難,他在學業上不但沒有落後,而且還處在班級前列,讓人刮目相看。

王安還在崑山縣立中學完成了他的部分中學課程,對王安這樣一個學習經歷,讓我感到有些親切,因為我對崑山還是比較熟悉的,祖沖之、顧炎武、丁善德、費俊龍都是出自崑山的名人,而我每年都要去崑山若干次,而“8.27龍哥持刀砍人反被殺案件”的發生,又讓崑山火了一把,為崑山知名度的提升而免費做了廣告。

1933年,13歲的王安以優異成績考入江蘇省立上海中學,這所學校的前身,是1865年創辦的“龍門書院”,是上海自1843年開埠以來,最早的地方官辦新學,歷史上曾多次更名,1910年曾更名為“江蘇省立第二師範學校”,1929年9月又更名為江蘇省立上海中學,當時初中部設在尚文路,高中部設在陸家浜路,現今這所學校就是上海市上海中學。

重新認識“電腦大王”王安的傳奇人生

江蘇省立上海中學舊址

1936年,王安考入鐵道部交通大學上海本部電機工程系通訊專業,此時的王安只有16歲,還是一個少年大學生,以他這樣一個年齡考入名校,也只能說明王安是一個絕頂聰慧的人了,由於其入學考試成績在全班名列第一,他還被指定當了班長,而四年的班長經歷,又讓王安得到了很好的鍛鍊。

1937年8月1日,鐵道部交通大學被劃入國民政府教育部管轄,並被更名為國立交通大學,這也是上海市的第二所國立大學,但卻比國立同濟大學晚了10年。

1937年8月13日,中日雙方集結大量軍隊在上海地區決戰,史稱“淞滬會戰”,國立交通大學上海本部被迫遷至上海法租界內繼續辦學。

在戰亂和動盪之中,王安失去了父母雙親和姐姐,在那樣一個殘酷的戰爭環境下,每一個家庭都曾不得安寧,不是流離失所,就是家破人亡,甚至被日軍屠殺。

1940年,王安從國立交通大學畢業,其時他剛滿20歲,就被留校在電機工程系當了一名助教,能夠被留校工作,足以說明王安的優秀,另一方面也說明學校人才匱乏。

重新認識“電腦大王”王安的傳奇人生

青年王安

1941年夏,王安與他的學習通訊專業8個同學,被重慶中央無線電公司徵用,其工作任務是為中國軍隊設計和製造發報機和收音機,身處上海孤島的王安和他的同學,終於有機會利用所學專業為抗戰出力了。

王安和他的同學從上海輾轉抵達桂林,先後在桂林無線電廠、重慶資源委員會工作,為了國家和民族的生存而刻苦努力工作,設計和生產戰場急需的通訊設備。

1944年,國民政府兵工署制定了一個選派中國高級工程師去美國接受培訓的計劃,學習和掌握最先進的通訊技術,以滿足國家抗戰的需要,王安參加了遴選考試,並以第二名的成績被選中赴美接受培訓。

1945年,王安作為中國高級工程技術人員被派赴美國深造,同年秋天,王安被哈佛大學應用物理系破例接收並攻讀碩士研究生。

天賦異稟的王安在哈佛大學可謂是如魚得水,第一學期成績都是A+,學霸就是學霸,無論小學、中學和大學,也無論在國內和國外,王安的聰慧總是讓人刮目相看,他僅用一年多的時間,就完成了碩士學位的所有課程。

重新認識“電腦大王”王安的傳奇人生

哈佛大學校門

1947年,王安又開始攻讀博士學位,他在哈佛留學期間,系統地學習了數字電路系統課程,而這方面知識的學習和儲備,為其日後在計算機領域取得許多創新性成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48年,王安獲得了哈佛大學應用物理學的博士學位,他僅用三年時間就能拿到了哈佛大學的博士學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是在學霸如林的哈佛,能取得這樣的優異成績,也是令人矚目的。

1948年初春,王安向哈佛大學申請並獲聘用,在計算機實驗研究室當了一名研究員,參與“馬克4型”電腦的研製和開發,當時的實驗室主任霍華德·艾肯教授交給他一個關於電腦資訊存儲方面的課題,而解決這樣一個課題並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

素有“電腦之父”之稱的霍華德·艾肯(Howard Aiken)與王安同庚,曾就讀於威斯康星大學電機工程專業,並在企業做了10年的電機工程師,當他發現自己的興趣在數學和物理方面,就又重新回到校園並考入芝加哥大學,一年之後又轉學哈佛大學,並分別於1937年和1939年獲得哈佛大學的物理學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而霍華德·艾肯的博士論文就是關於空間電荷傳導理論方面的論述。

重新認識“電腦大王”王安的傳奇人生

霍華德-艾肯

王安與霍華德·艾肯的經歷非常相似,所不同的是,王安獲得博士的時間比霍華德·艾肯幾乎晚了將近10年,此時的王安只是剛畢業的博士生,而霍華德·艾肯在兩年前就已經是哈佛大學的正教授了。

王安開始致力於資訊存儲的研究,他反覆試驗了多種方法都沒有取得成功,一個偶然的靈感出現,讓王安很快就尋找到了解決問題的突破口,他發明了“磁芯記憶體”(即“磁芯存儲器”),大大提高了電腦的存儲能力,並且數據信息不容易丟失。

王安的這個發明顯示了他的才智和獨創性,使電腦體積大大縮小,為微型電腦的發展和普及奠定了基礎,也為計算機科學突破性發展帶來了契機,1949年10月21日,王安向專利局申請了“磁芯存儲器”的發明專利權。

1949年7月10日,王安與邱文藹女士在波士頓結婚,邱文藹與王安同庚,也是1920年生人,更為巧合的是,邱文藹也出生於上海,曾畢業於上海中西女中和上海聖約翰大學,上世紀40年代中期赴美留學,在衛斯理女子學院攻讀英國文學並獲碩士學位,畢業後被留校任教,邱文藹是在一次舞會上與王安相識的,共同的經歷讓他們最終走到了一起。

重新認識“電腦大王”王安的傳奇人生

王安夫人邱文藹

1951年,面對哈佛大學的提級、加薪和挽留,王安還是辭去了他在哈佛大學計算機研究所的工作,以僅有的600美元註冊成立了“王安實驗研究公司”(Wang Laboratories),也就是著名的“王安實驗室”,從此開始了艱難的創業之路,創業之初的公司,只有王安、邱文藹及一個不能全職的助手,第一年的營業額只有15000美元。

1955年,王安申請加入了美國國籍,成為一名美籍華人,第二年,王安以50萬美元的價格,將他的“磁芯存儲器”的專利權轉讓給了“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

王安將這筆專利費全部用於研發,上個世紀60年代初,王安公司推出了名為“洛其”的對數計算器,由於銷量很好,王安的公司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員工從30多人發展到100多人。

王安很快又研發並推出300型計算器,這使公司的銷售額也迅速增長,1967年,王安公司開始發行股票,竟在美國證券市場引發了搶購狂潮。

重新認識“電腦大王”王安的傳奇人生

王安大廈

1968年6月,王安公司以745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菲利普·漢金斯股份有限公司,以彌補王安公司在軟件技術方面的不足,經過整合之後,王安公司研製生產了3300BAIC和700型電腦,獲得廣大用戶的好評。

1972年,王安公司又推出了電腦新產品——2200型迷你電腦,同時推出的還有WPS文字處理機,隨後幾年裡,王安公司又相繼推出第二代電腦,並迅速佔領市場,成為當時美國辦公室中的必備設備。

重新認識“電腦大王”王安的傳奇人生

王安及生產的電腦

王安曾撰寫了一本名為《教訓》的自傳,王安自己總結了其成功的秘訣,利用常識、辛勤努力和適應潮流是他成功的三大要素,這顯然不能滿足人們的好奇心。

有人用通俗的比喻形容王安的成功,王安擁有一張“中國牌”和一張“美國牌”,“中國牌”上鐫刻“刻苦耐勞,知人善任”,而“美國牌”上則刻著“冒險進取,著眼未來”,說明中西文化的交融,造就了王安的成就。

重新認識“電腦大王”王安的傳奇人生

王安在辦公室留影

“電腦大王”之稱謂對王安而言是當之無愧的,這位曾佔據美國富豪排行榜前10位的王安,曾於1984年榮獲紐約華美協進會“青雲獎”,1986年又當選全美最傑出的12位移民之一,時任里根總統為其頒發了“總統自由獎章”,王安是獲此殊榮的第一位華人,其後也只有建築大師貝聿銘(1993)和大提琴家馬友友(2011)獲此殊榮。

1988年,王安又被列入美國發明家名人堂,成為與愛迪生、貝爾等人齊名的美國第69位大發明家,至今榮登美國發明家名人堂的華人,除了王安之外,電機工程學家卓以和於2009年也進入名人堂。

1986年10月上旬,美籍華人科學家王安攜家人回中國訪問,在北京受到了鄧小平的接見,並從上海回到故鄉崑山探親,遊覽了亭林公園,並在玉峰山北麓父母墓地,向長眠於地下的父母獻上一束鮮花。

重新認識“電腦大王”王安的傳奇人生

鄧小平會見王安

家鄉的陽澄湖大閘蟹、奧灶面、萬三蹄等美食,又勾起他對故鄉往日的回憶,這是他第二次回國探親訪問,1980年4月份是他的第一次回國之旅。

1990年3月24日,王安因罹患食道癌在波士頓麻省總醫院病世,享年70歲,而他的遺孀邱文藹卻活到了95歲高齡。王安的離世更加速了“王安電腦帝國”崩塌,實際上早在四年前就已經埋下了伏筆。

重新認識“電腦大王”王安的傳奇人生

王安墓地

王安第二次“中國行”結束之後,於1986年11月回到美國,王安不顧眾多董事和部屬的反對意見,執意讓36歲的兒子王烈出任公司總裁,這種延續傳統的家族式管理,而完全背離了現代企業“專家集團控制,聘用優才管理”的通用方式,讓“王安電腦帝國”轟然倒塌,從此一蹶不振且迴天無力,並漸漸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