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扼殺微軟、令IBM恐慌,全球財富排名比馬雲還高的華人首富

提起中國當今互聯網行業的牛人,恐怕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馬雲、馬化騰等人。

不過,早在上世紀中期,有一箇中國人在電腦高科技行業的地位比今天的馬雲還牛,他在福布斯富豪榜的排名比馬化騰要高很多 ,是迄今為止華人在全球財富排名最靠前的那一個。

他的名字叫王安。一個集計算機科學家,發明家,企業家多種身份於一身。

他擁有十多項高精尖發明專利,曾經財富排名全美第五、全球華人首富,入選美國發明家名人堂與特斯拉、萊特兄弟等人並列。

王安:扼殺微軟、令IBM恐慌,全球財富排名比馬雲還高的華人首富

​可以說當時他的存在就是全美計算機行業的“噩夢”, 他的創新,令 IBM 掌門人恐慌。在美國波士頓南區哥倫布大道 296 號有一個 " 神秘 " 車庫,一個差點將曾經的世界首富比爾 · 蓋茨扼殺在搖籃的車庫。

如果王安能完成第二次戰略轉折,世界上可能不會有微軟。——比爾·蓋茨

王安:扼殺微軟、令IBM恐慌,全球財富排名比馬雲還高的華人首富

​如今可能很少有人聽說過王安這個名字,可是在上世紀60至80年代,以他名字命名的王安電腦公司,卻是一個享譽世界的品牌。

然而,王安和他背後看似固若金湯的科技帝國,卻在短短5年的時間內轟然倒塌,公司的股價從43美元急墜至75美分,平均每年的虧損超過4億美元。

最終,風光逾20載的王安電腦以破產收場,一眾專利悉數賤價賣出。

“我曾孤獨地崛起,也當孤獨地倒下”,王安公司的神奇崛起和極速崩潰,也是美國現代商業史上最戲劇化的案例之一,不僅僅是因為它的成功,更多的是它的迅速墜落...

令比爾蓋茨敬畏的“電腦大王”

王安1920年2月7日出生於上海,從小就是個天才,16歲高中畢業就考進了交通大學(現上海交大)電機工程專業。

1940年畢業後他就帶著團隊躲進山裡搗鼓無線通信設備,為抗戰出力,抗戰勝利後便被公派至美國學習。

王安:扼殺微軟、令IBM恐慌,全球財富排名比馬雲還高的華人首富

​到美國後他以優異的成績考進哈佛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在校期間成績同樣拔尖。

一天,他信心滿滿地到IBM面試,卻遇到一個油膩的面試官。在那個對華人抱有偏見的時代,面試官看著這張黃皮膚面孔,說:“ IBM是美國一流的科技企業,這裡不適合你,你還是找個汽車修理廠試試吧。”

那年他24歲,從未受過這樣的屈辱。

這句充滿歧視的話讓內心驕傲的王安備受打擊,他帶著滿腔怒火回到學校用3年時間就拿到了應用物理專業碩士和博士學位。

隨後被霍華德·艾肯招入哈佛大學計算機實驗室。此人是計算機領域的先驅之一,曾在二戰期間為美國海軍研發出大型計算機“馬克1 號”,被譽為“電腦之父”。

王安:扼殺微軟、令IBM恐慌,全球財富排名比馬雲還高的華人首富

​在進入實驗室第 3 個星期,王安便展現了自己在計算機領域的天賦,從理論上解決了馬克1號因臃腫龐大而無法便攜移動的這個難題,並據此發明了磁芯存儲器。

這個小小的部件,改變了計算機產業的歷史。磁芯存儲器大大縮小了電腦的體積,使得計算機從科研邁入商用領域。此後的 20 多年時間裡,磁芯存儲器一直是計算機的的主要部件。

王安:扼殺微軟、令IBM恐慌,全球財富排名比馬雲還高的華人首富

​憑藉這個專利,王安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旅。

1951年,王安離開哈佛,在哥倫布大道他租了一個汽車庫,成立王安實驗室,以單價4美元的價格出售磁芯存儲器。

1955 年,他創立了王安計算機公司(又名王安電腦公司)。隨後的 30 年裡,這兩個拗口的漢字,成了美國計算機領域人人皆知的名詞。

王安:扼殺微軟、令IBM恐慌,全球財富排名比馬雲還高的華人首富

​10 年內,他的實驗室搬出了一項接一項發明創造,包括紙孔式記錄儀、自動打字機、無線電打字印刷機、記錄帶辨認機等等。這些陌生的詞彙,改變了很多行業,比如,體育賽事中,電子記分板得以取代紙質記分牌。

其中,影響力最大的,是 1964 年問世的 " 洛賽 " 臺式電腦。

王安:扼殺微軟、令IBM恐慌,全球財富排名比馬雲還高的華人首富

​美國許多企業都配備了“洛賽”電腦,王安這個名字開始逐漸被美國人所熟知。不過,這些成功並不能讓王安感到滿足,因為他的目標是要在高科技領域擊敗如日中天的“藍色巨人”——IBM。

1967年8月23日,王安電腦公司的股票上市。由於投資者紛紛看好這家科技界的“明日之星”,所以公司股價受到追捧,一路飆漲,上市第一天收盤價格為40.5美元,王安的個人資產也達到了5000萬美元,成為了美國的超級富豪之一。

此後,王安在電腦領域和IBM正式展開角逐。其中,1972年王安公司推出的電腦新產品——2200型迷你電腦,還有WPS文字處理機都以絕對優勢打敗了IBM的同類產品。

王安:扼殺微軟、令IBM恐慌,全球財富排名比馬雲還高的華人首富

​隨後幾年裡,王安公司又相繼推出第二代電腦,並迅速佔領市場,成為當時美國辦公室中的必備設備。

許多美國人甚至認為WPS是Wong Processing System(王安處理系統)的縮寫,實際上WPS的全稱是Word Processing System(文字處理系統)。

值得一提的是,1975、76這兩年,有兩個年輕人先後創立了“微軟”和“蘋果”專攻個人電腦市場,但是他們一開始的產品簡單粗陋,沒有數量龐大的軟件支持導致市場的反響不太好。

王安:扼殺微軟、令IBM恐慌,全球財富排名比馬雲還高的華人首富

1986年,王安電腦公司達到了它的鼎盛時期,公司年收入30億美元,在世界各地擁有3.15萬名員工。王安以20億美元的身家,排在美國十大富豪中的第五位。

“電腦大王”之稱謂對王安而言是當之無愧的,王安曾於1984年榮獲紐約華美協進會“青雲獎”,1986年又當選全美最傑出的12位移民之一,時任里根總統為其頒發了“總統自由獎章”,王安是獲此殊榮的第一位華人。​

1988年,王安又被列入美國發明家名人堂,成為與愛迪生、貝爾等人齊名的美國第69位大發明家。

他穩居全球華人首富,成了美國的文化符號,是亞洲移民的偶像和代表。他以發明家的身份入選美國發明家名人堂,與愛迪生共享榮譽;他以資本家的身份登陸富豪榜,和洛克菲勒這樣的百年巨頭齊名。

任誰都沒想到的是,這個符號會褪色得如此之快。盛世之下,危機卻悄然到來。誰都沒有料到,這個大紅大紫的科技帝國,正面臨著滅頂之災。

王安:扼殺微軟、令IBM恐慌,全球財富排名比馬雲還高的華人首富

一意孤行,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王安大紅大紫之際,美國的另一個科技英雄也在崛起,後者專攻 PC(個人電腦),給公司起了個另類的名字——蘋果。

1980 年,蘋果公司上市,喬布斯成為億萬富翁。下屬向王安提議研發 PC 機,王安不為所動,他認為搞個人電腦是件荒唐的事情。

面對挑戰,王安開始還擊。就在業界以為他將再次後來居上時,王安走了一步錯棋。

當時,一向保守的 IBM 採取了開放政策,團結、培養了一批 PC 兼容設備廠商,這些廠商成了 IBM 鬆散而有力的聯盟。

而王安卻堅持選擇不兼容IBM,實際是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潮流。因此,公司的 PC 業務進展緩慢。

王安:扼殺微軟、令IBM恐慌,全球財富排名比馬雲還高的華人首富

​彼時,要破局的王安,先後約見了微軟的比爾 - 蓋茨和因特爾的安迪 - 格魯夫,希望他們脫離 IBM 聯盟,與自己抱團,但均以失敗告終。

蓋茨拒絕的原因是當時的微軟還很薄弱,仍在 IBM 的蔭庇之下,他的母親又是 IBM 的高管,這樣的聯盟牢不可破。因此,雖感受寵若驚,蓋茨沒有接過橄欖枝。

格魯夫拒絕的理由則更簡單粗暴。早年間,他曾拜訪王安,希望其為因特爾的一款存儲器提供建議。會面期間,王安興致缺缺,說:如果你早點問我這個問題,就不會拿出這樣(不佳)的部件 "。這讓格魯夫感覺受到了羞辱。

雖然被拒絕,但以王安電腦的財力、科研水平與團隊力量,他們仍有很大機會打個翻身仗,真正讓這艘鉅艦沉沒的,是王安堅信 " 虎父無犬子 "。

王安:扼殺微軟、令IBM恐慌,全球財富排名比馬雲還高的華人首富

​在選擇接班人的問題上,王安不相信職業經理人這一套,而是選擇了任人唯親。

曾多次表示:" 作為創始人,我對公司有完全的控制權,我的子女也有機會證明他們管理公司的能力。”

最後不顧董事和下屬的反對,秉持著“虎父無犬子”的信念將兒子王烈任命為公司總裁。

王烈在上任後的一年裡公司財務狀況急劇惡化,他扭盈為虧,一系列的騷操作讓公司在1988年虧損4億美元。

之前王烈任研發主管時,曾失信於眾人。加上做總裁後一系列的錯誤決策讓員工們大失所望,一些高管憤然離去,頓時公司元氣大傷。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1990年王安因為食道癌去世,享年70歲。同年的虧損比89年還大,王安電腦也伴隨著王安的逝去而慢慢落幕。

兩年後,王安電腦公司申請破產保護。

“成功難以複製,失敗或可避免”。 比爾 · 蓋茨曾說,如果王安能完成第二次戰略轉折,世界上可能不會有微軟,他也不會成為科技偶像,而是當一名教師或者律師。

假設終究只是假設!一代傳奇,就此謝幕。

王安:扼殺微軟、令IBM恐慌,全球財富排名比馬雲還高的華人首富

​商業競爭不是電影,沒有公司能夠像電影主角那樣,因為主角光環的加持而開掛到底,回到過去找齊寶石復活眾人,進而抗衡滅霸。沒有獨屬於企業的無限寶石,那些百年企業屹立不倒的原因還是在於人心和信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