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忙纪实:麦忙不怕忙,就怕上蔡豆叶黄!

麦忙不怕忙,就怕豆叶黄。斗转星移,日月如梭,不知不觉已经进入到农历戊戌(狗)年的八月初了。叫卖廉价月饼的声音越来越为响亮,上蔡县城繁华黄金地段也有越来越多的居民拿网子一围,放些精神抖擞的大红公鸡供人们挑选,包括夜晚在蔡明园广场路旁摆着的“懒柿子”,都在暗示中秋节快要到了,远在乡下的上蔡农民正在经历忙起来没头的“三秋”大忙!


农忙纪实:麦忙不怕忙,就怕上蔡豆叶黄!


坐在疾驰而过的车上,看着渐行渐远的村庄,想着自己淡忘至模糊的乡村童年时光,再想想至今还在农村一滴汗水掉地上摔八瓣儿辛苦劳作的兄弟姐妹,亮哥决定用自己颤抖的手机拍下沿途的见闻,让更多的远在他乡打拼上蔡人看到一个真实的上蔡农村,一个想伸手帮忙却永远无法触及的上蔡三秋大忙。


农忙纪实:麦忙不怕忙,就怕上蔡豆叶黄!


受台风温比亚影响,上蔡县玉米的倒伏率应该在30%左右,当你看到这些如石磙碾过的玉米地时,你会感觉整个心灵也受到了一次次的碾压,因为玉米倒伏,不仅仅是产量的降低,收入的锐减,也是收获成本的增加,更是联合收割机不多时,给人家说好话递好烟人家仍然要坐地涨价的无助与无奈。


农忙纪实:麦忙不怕忙,就怕上蔡豆叶黄!


以上图片是上周在五龙镇薄李、老李等村拍下的。在图片中,我们又看到熟悉的四轮车和拖斗,以及要在场面子里看护粮食专用的遮阳棚。亮哥不知天黑后看场的大哥会不会拿出智能手机刷一下上蔡百科,亮哥只知道自己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看场的时候,总是把收音机的音量调到最大,听到自己快要睡着的时候还不敢关掉,因为这大大的声音会向潜在的小偷说,这里有人看场,听收音机的是个年轻人,他在听最新的流行歌曲!


农忙纪实:麦忙不怕忙,就怕上蔡豆叶黄!


这是前天在洙湖镇苏庄村拍摄的农民在往家门口卸新收的玉米棒子。现在村村通道路很普及,水泥路修到家门口,把玉米直接拉回家晾晒,就免除了在大田地里看秋时的不便和风险。


农忙纪实:麦忙不怕忙,就怕上蔡豆叶黄!


当然伴随着乡村机械化收割率的提升,孤零零地一个人钻到一人多深的玉米棵子里掰苞谷的机率也在降低,更多的农村人已经舍得花钱买清闲了,坐在凉亭下拉家常,在很多年前是不可想像的,那时这样的清闲活只能由老人或者带孩子的妇女来干。


农忙纪实:麦忙不怕忙,就怕上蔡豆叶黄!


造这样大的场面子,至少得半天时间,如果碰上阴雨天较多的三秋季节,一面场面子在上好几回。大人或者牲口拉着石磙一遍遍地碾平粘糠的地面,小孩子在已经成形的平坦场面上打闹耍“车鼓轮子”,那种奇妙的感觉,县城的孩子是永远无法体会的!

农忙纪实:麦忙不怕忙,就怕上蔡豆叶黄!


令亮哥至今印象深刻的三秋美好记忆,主要还是三秋大忙季节,可以与大人一样吃些高能量高营养的好东西,比如拿新打的豆子换豆腐,比如拿新打的芝麻换小磨香油,比如偷偷地扒一块邻家的红薯,然后再用土把红薯秧的根部盖上,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农忙纪实:麦忙不怕忙,就怕上蔡豆叶黄!


农忙纪实:麦忙不怕忙,就怕上蔡豆叶黄!


农忙纪实:麦忙不怕忙,就怕上蔡豆叶黄!


农忙纪实:麦忙不怕忙,就怕上蔡豆叶黄!


上图上拍于上周的黄埠镇小王营村,红门白墙似乎与成堆的玉米不怎么搭配,但谁也不否认这就是现实的农村。经济再发展,农民的根还是在农村,经济再发展农民的命根还是在农业。不是故土难离,不是广大农民不想进城,而是进城的路太曲折,除了土地之外,没有什么能给农民最为踏实的保险感觉。

农忙纪实:麦忙不怕忙,就怕上蔡豆叶黄!


农忙纪实:麦忙不怕忙,就怕上蔡豆叶黄!


农忙纪实:麦忙不怕忙,就怕上蔡豆叶黄!


发展现代农业是可以增收,但增收的只是头脑灵活资金雄厚市场广阔的个别人,对于大部分中老年农民来说,所得到的就是每天几十块钱的打工收入,而这几十块钱的活并不轻松,薅草植苗,都累得人们腰酸腿疼,站在大棚外歇歇,看飞驰而过的车辆,对这位老人来说,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当然如果是她的儿子从外地打工回来,或者她的女儿拎着月饼和大红公鸡来看她,她就不会感觉着工作太累了。

农忙纪实:麦忙不怕忙,就怕上蔡豆叶黄!


农忙纪实:麦忙不怕忙,就怕上蔡豆叶黄!


车辆从邵店镇卜庄村附近路过,车窗外依然是忙碌的人们。看着这位白衣老大娘的背景,每个上蔡外出游子的心中,也会泛起比朱自清《背景》还要震撼人心的感动,因为这背景是这样的熟悉和亲切,不是我的亲人,不是你的亲人,就一定是他的亲人,只不过我们的亲人在不同的地头忙碌罢了。


农忙纪实:麦忙不怕忙,就怕上蔡豆叶黄!



农忙纪实:麦忙不怕忙,就怕上蔡豆叶黄!


在黄埠镇小王营村,亮哥问这位大姐今年玉米的收成怎么样,她说整体上还可以,大约每亩八、九百斤。还可以?才八、九百斤?亮哥对这个答案不是很满意,因为亮哥知道,在往年丰收的时候,上蔡县东部北部一些乡镇玉米的产量一般情况下都是一千多斤的,这是黄埠镇的玉米一直都是这产量吗?


农忙纪实:麦忙不怕忙,就怕上蔡豆叶黄!


如果近几天不下雨,上蔡县的大部分芝麻都能收到布袋里。看到一堆堆的芝麻“箩子”,总让人想起香香的芝麻盐,炒焦的芝麻与盐放到一起,经擀面杖一擀,卷到水烙馍里,是一个“香”字无法完全描述的美味。


农忙纪实:麦忙不怕忙,就怕上蔡豆叶黄!


当然,多少年前秋收回到家中,拿麦秸烧鏊子烙馍,在忽明忽暗的火光里,看母亲忙完案板擀馍片,又忙着翻鏊子上吹口气的时间就熟了的烙馍,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人生最为美好的时刻之一,而现在母亲睡在地下,自己只能隔窗看看这块熟悉的土地……


农忙纪实:麦忙不怕忙,就怕上蔡豆叶黄!


现在的高粱已经没有以往的高,但比以往更高产。这是做酒的最好原料,这块地也可能是五粮液或者茅台的指定原料供应地。九月九的酒,醉倒在家门口,谁又能想到,大城的酒杯里,竟然隐藏了来自上蔡县的熟悉味道?


农忙纪实:麦忙不怕忙,就怕上蔡豆叶黄!


知上蔡、懂上蔡,关注上蔡微友会

上蔡微友会——上蔡人身边生活信息小帮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