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与国才考试深度融合:牡丹江师范学院国际人才培养基地

牡丹江师范学院与中国外语测评中心于5月30日在牡师院举行国际人才培养基地签约揭牌仪式。

牡丹江师范学院高度认可国才考试,在国才考试推出后,率先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期末测试、学分转换等方面与国才考试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出了“国际事务+国才证书”的特色卓越本科人才培养之路,促进英语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成果颇丰。

人才培养与国才考试深度融合:牡丹江师范学院国际人才培养基地

仪式上,牡丹江师范学院校长梁中贤介绍了学校的发展情况。梁校长指出,学校积极探索国际人才培养路径,在外语人才培养方向上设置了 “国际事务”方向,培养通晓国际规则和惯例、具有实际谈判和交涉能力且精通外语、熟悉各国文化习俗的专门人才。“国际事务+国才证书”培养之路是提升人才应用性和国际化水平的有益探索和有效路径,能够进一步提高学校国际人才培养水平,加强外语专业及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能力的同步提升。

人才培养目标 + 国才考试

在引入国才考试之后,学校将国际事务方向本科四年人才培养目标细化为三个阶段目标:

1. 第一阶段目标为第二学期学生应达到国才初级水平,具备在日常接待和熟悉的工作场合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能力。

2. 第二阶段目标为第五学期学生应达到国才中级水平,具备在一般国际交流与工作场合运用英语开展日常工作的能力。

3. 第三阶段目标为第八学期学生应达到国才高级水平,具备在国际商务交流活动中运用英语开展业务工作的能力。

结合国才考试各阶段的任务而制定的教学目标清楚明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有明确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教学活动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及实用性。

课程体系 + 国才考试

为把“人才培养目标+国才考试”这一新理念落到实处,国际事务方向建立以国才考试为依托的课程体系。实现了国才考试内容与国际事务方向基础课和专业课无缝对接:

人才培养与国才考试深度融合:牡丹江师范学院国际人才培养基地

人才培养与国才考试深度融合:牡丹江师范学院国际人才培养基地

人才培养与国才考试深度融合:牡丹江师范学院国际人才培养基地

期末测试 + 国才考试

国际事务方向专业课期末测试内容与国才考试题型衔接,突出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1. 在期末测试中,听力课、语音课和口语课考试侧重听说结合,完成国才考试中的各项口头任务;

2. 阅读课、写作课、综合英语课侧重读写结合,完成国才考试中的各项书面任务;

3. 听力课与口语课在结业学期测试中侧重于听、读、写技能结合,听、读、说技能相结合,完成国才考试中的书面任务与口头任务;

4. 拟定在硬件条件成熟时,引入专业课无纸化测试,机器阅卷与人工批阅相结合的评卷模式。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国才考试中的各项任务为抓手,极大提高了英语专业课课堂效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分 + 国才考试

实行国才考试成绩与学分转换结合,实现“以考促学”的新思路,特制定免修方案,即通过国才考试的学生,可以免修专业选修课程,学分及成绩记录如下:

1. 通过国才初级,免修2学分,成绩记录为“中等”;

2. 通过国才中级,免修4学分,成绩记录为“良好”;

3. 通过国才高级,免修6学分,成绩记录为“良好”;

4. 通过国才高端或者国才高翻,免修所有专业选修课程学分,成绩记录为“优秀”。

校内专家团队 +国才考试

每学期第八周为实践教学周。在实践周校内专家讲座系列中,设定以国才考试理念为依托的国际人才素养讲座,全面提升学生国际化视野,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国才考试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

讲座结束后,校内国才考试专家团队组织国才考生建立国才考试特训营公益讲堂,采用“微信课堂+课堂辅导”相结合的训练模式,为考生讲解答题技巧和备考策略,提升国才考生的备考信心。

中国外语测评中心副主任韩宝成在致辞中指出,随着中国在全球发展中地位的提升,国家对国际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国际人才应具备国际视野与协商合作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跨文化理解与表达能力。高校对国际人才的培养可以从准确理解国际人才核心素养、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积极开展整体外语教学、创设高效课堂教学活动、运用国际人才测评方案等方面出发。牡丹江师范学院“国际事务+国才证书”的路径极具特色、卓有成效,双方将会进一步深化合作,促进牡丹江师范学院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随后,牡丹江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杨敬民与中国外语测评中心副主任韩宝成签订了《共建国际人才培养基地合作备忘录》。

人才培养与国才考试深度融合:牡丹江师范学院国际人才培养基地

梁中贤校长与韩宝成副主任共同为“国际人才培养基地”揭牌。

人才培养与国才考试深度融合:牡丹江师范学院国际人才培养基地

出席签约揭牌仪式的还有:牡丹江师范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关洪海,西方语言学院、东方语言学院、应用英语学院党政领导及教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高斯旸。

人才培养与国才考试深度融合:牡丹江师范学院国际人才培养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