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的追求票房,使电影失去了电影本身的魅力,中国电影倒退了

中国纯粹的文艺片略为退步,但是退步得并不大。中国退步最大的是商业性比较重的文艺片,中国商业电影进步了,但乱象重重。

第三、中国商业片时代的乱象重重

盲目的追求票房,使电影失去了电影本身的魅力,中国电影倒退了

众所周知,开启中国电影大片时代,公认是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但中国电影市场真正腾飞,如果要算上外国电影,则是2009年卡梅隆的《阿凡达》,中国电影则是2012年,徐峥导演的《泰囧》。

在此之后,中国电影票房节节攀升,不断突破极限,短短五年时间,在2017年,吴京导演的电影《战狼2》,达到57亿票房。2018年春节档,虽然没有单片票房如此高,但单月票房突破100亿,2018年暑期档基本相同。

盲目的追求票房,使电影失去了电影本身的魅力,中国电影倒退了

内地电影票房节节攀升,一举成长为继北美后全世界第二大票仓。但这些中国电影,尤其是商业类型大片。无论是开启中国票房破10亿,徐峥的《泰囧》,或者开启中国青春爱情片,赵薇的《致青春》,再到赚得盆满钵满的奇幻电影,如郑保瑞的《西游记系列》,许诚毅的《捉妖记系列》等。

这些中国电影的口碑,质量,剧情三位一体的表现,是否感觉有些配不上,中国电影市场如此超高额票房的回报,至少,与同样开启美国电影市场票房的《星球大战系列》相比,就不那么好看。

再到每次电影技术的革新,甚至反馈现实科技进步的好莱坞商业类型大片,《银翼杀手》、《异形系列》、《夺宝奇兵系列》、《侏罗纪公园系列》,《终结者系列》、《指环王系列》、《黑客帝国系列》等等等等等——

盲目的追求票房,使电影失去了电影本身的魅力,中国电影倒退了

中国商业类型大片,只有徐克《狄仁杰前两部》《龙门飞甲》《智取威虎山》,乌尔善的《寻龙诀》,吴京的《战狼2》,林超贤的《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把中国电影技术往世界水平拉近,注意是拉近,而非开创突破,中国电影工业距离韩国电影,都还有不小的差距。

中国电影市场的迅速发展,确实广泛吸引港台,及整个大中华地区的资源和人才。

尤其是,曾经辉煌过的港台电影,现在真正有着才华能力,没有渡过创作巅峰期的导演,数量已经不多了。大多数港台老一辈大导演,早就过了巅峰期,借着早年的情怀,用各种方式不停的圈钱,吃相越来不堪。

盲目的追求票房,使电影失去了电影本身的魅力,中国电影倒退了

中国电影市场上面,各种流量明星,圈钱资本,再到种种乱象,可谓是群魔乱舞,非三言两语说得清楚。

总而言之,中国商业电影从2002年,或者从2012年到现在,电影市场上乱象重重。虽然产业飞速发展,票房节节攀升,但与好莱坞和韩国相比,虽然人家也有商业烂片产出,但与中国烂片大浪淘沙好片相比。

盲目的追求票房,使电影失去了电影本身的魅力,中国电影倒退了

中国商业类型大片,是目前最需要发展进步,需要找到方向的电影类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