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徐庶虽精通韬略,却不知道自己的软肋,结果丢了前程!

刘备得知蔡瑁要于宴席之上对自己不利,于是逃席而去,“跃马过檀溪”,才得以逃脱。误入水镜先生(司马徽)的庄上,得水镜先生点播,知道了“卧龙凤雏”是旷世奇才,能得到这样的人辅佐,便可以得到天下。刘备求贤心切,再细问时,水镜先生不再多说。刘备只好回自己的驻地新野小县。

三国演义:徐庶虽精通韬略,却不知道自己的软肋,结果丢了前程!

途中遇到徐庶,正在唱歌:“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刘备一听,这个人好像是个高人,难道是“卧龙凤雏”?就去问姓名。徐庶没说真名,而是报了个假名字,单福。说自己早听说刘备在招贤纳士,所以在此处等候。刘备很高兴,待为上宾。

三国演义:徐庶虽精通韬略,却不知道自己的软肋,结果丢了前程!

徐庶既然决定追随刘备,之前肯定已经对刘备了解了很多,但是还想最后试探一下刘备的为人。便要求再看一看刘备的马(不知道是会相马,还是对的卢马的事早有耳闻),刘备命人把马牵过来。徐庶看了看说:“这不就是的卢马吗?虽然是千里马,但是妨主,不能骑啊!”刘备大笑,就把跃檀溪的事告诉了徐庶。徐庶说:“那是救主,不是妨主。但是必将妨一主。我有个办法可以禳除”。刘备问什么办法?

三国演义:徐庶虽精通韬略,却不知道自己的软肋,结果丢了前程!

徐庶说:“您有没有什么仇人?可以先把这个马送给他,等妨过了仇人,然后再骑就没事了”(其实徐庶这话很矛盾的,之前张武算不算已经被妨过的一人?)。刘备一听勃然变色,说:“你这人,刚来到我这里,不教我正道,却教我损人利己的事。如果是这样,你还是另投明主吧!”徐庶便仰头大笑:“我一直听说刘使君仁义厚道,没敢轻信,今天故意用此话试探,果然名不虚传”。刘备又恢复了态度,拜徐庶为军师。

三国演义:徐庶虽精通韬略,却不知道自己的软肋,结果丢了前程!

有了徐庶的谋略,接下来与曹操对阵,连战连捷,并破了曹仁的“八门金锁阵”。曹操知道是徐庶在帮助刘备出谋划策后,便用了个不光彩的手段,先把徐庶的母亲骗到许昌,又以徐庶的母亲要挟徐庶前往(因为徐庶为人至孝)。没想到徐庶的母亲却是个奇人,见到儿子被骗到曹营,弃明投暗,替他感到羞愧,一怒之下“领盒饭”去了。就这样,徐庶好不容易找到的明主,可惜有缘无分,还搭上了自己的母亲。因此,徐庶立誓终生不为曹操献一策。

三国演义:徐庶虽精通韬略,却不知道自己的软肋,结果丢了前程!

可见,徐庶是个很有才能的人,他的学识不次于诸葛亮。本想寻一位明主、找一份好工作,力图将东汉这座即将倒塌的大厦扶正。这不仅能施展自己的满腹才华,也能为天下大业做一番贡献,从而体现一下自己的人生价值。然而,人都有不足之处。徐庶的软肋在于“至孝”。虽然在战略战术上看的高远,但对自己、和母亲一却点都不了解。既没有看清自己的软肋(防止被人利用),也不了解母亲的个性。自己的“愚孝”与母亲的“高义”正好发生了碰撞,结果不单痛失了母亲,也让一腔抱负化为了泡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