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特殊的“家庭团圆”,上城区“爱馨驿站”暖意融融

2018-09-23 09:08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王晨辉 冯贺

“这个中秋节过得好开心,我们是有爱的一家人。”9月22日下午6时,吃着自己做的月饼,余刚(化名)高兴地笑出了声。

余刚是一位自闭症少年,当天下午4时,他和杭州20多名智残、自闭等特殊人士以及15位上城区妇联的家庭志愿者一起,团聚在位于杭州中山中路的 “爱馨驿站”里,一起过一个团圆的中秋节。

做月饼、磨咖啡、做手工……尽管动作还有些不太协调,但每位参加活动的人,都非常认真,两个小时后,所以人都拿出了自己的中秋作品。

“这是我们‘爱馨驿站’成立后,第一次‘全家人’一起过中秋。”“爱馨驿站”负责人、杭州爱心人士吴莹对记者说,看着大家一起开心过节的样子,作为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她非常欣慰。

吴莹将这些特殊人士视为家人,每次过节,都要想办法让他们过得开心、有意义,而今年三月由上城区妇联与“爱馨驿站”共同打造的特殊家庭关爱项目,更是给这个大家庭带来了温暖与爱心。

一场特殊的“家庭团圆”,上城区“爱馨驿站”暖意融融

9月22日下午4时,杭州20多位智残、自闭等特殊人士以及15位上城妇联的家庭志愿者一起,团聚在位于中山中路的 “爱馨驿站”里,一起过一个团圆的中秋节。 本报记者 冯贺 王晨辉 摄

和很多人一样,57岁的吴莹也有一个温暖的家庭,她和丈夫杨水春,女儿杨洁已及双方父母生活在一起,美好的家庭氛围让很多人羡慕。因为孝敬父母,注重子女教育,互相支持,他们一家曾被评为杭州巿最美家庭、杭州市幸福家庭。然而,随着老人的相继离世和女儿的长大成人,大家庭变成了小家庭,吴莹和丈夫则把爱由小及大,延伸到亲朋邻里乃至陌生人身上,关注那些需要关怀的特殊群体,建立了一个更大更温暖的“爱心之家”。

2012年,吴莹夫妇成立了爱馨互助会,这是专注心智障碍青少年及家庭的公益型社会组织。“在参加志愿活动中,我发现在残障人士里面,智力障碍的是最苦的,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温暖。”吴莹说,以后的日子里,他们像照顾亲人一样照顾这些特殊人群,和20多位特殊人士形成了特殊的亲情关系。他们在中国美术学院就学的女儿杨洁也加入了进来,并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帮这些特殊人士培养认知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技能。很快,这个大家庭吸引了20多位志愿者加入,“爱馨大课堂”项目还荣获了第四届浙江慈善奖,杨洁荣获第一届杭州最美助残志愿者。

“让我们干杯,希望未来的日子更好。”下午6时30分,志愿者们已经张罗了一桌子好菜,大家端起饮料,共祝这个团圆的中秋。

一场特殊的“家庭团圆”,上城区“爱馨驿站”暖意融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