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说的就是这个古村

胡哥专注发现古村落之美。请点击关注。

近两年,一句“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在社会上迅速流行。诗是什么东西,我们都知道,但远方是有多远?不妨先定个小目标,比如说,100公里。在这样一个小小的远方,我们可以抛开眼前的苟且,和诗意一起栖居。这个小小的远方可以是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白杨坡村。

白杨坡村背倚驼岭山,奔涌的浊彰河绕村而过,山环水绕,风光秀美,古朴自然,宁静清幽。这里有随季节变化而不同的山水田园风光,有刮街、转九曲灯、农家纺织等传统民俗,有保存完好的农耕文化遗存,顺利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除此之外,该村曾先后获得 “山西省旅游特色名村”“山西省文化示范村”“山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特色民居村”等称号。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说的就是这个古村

俯瞰白杨坡村。

村子西距长治市区90公里,南离河南林州市55公里,往北65公里是河北涉县,典型的鸡叫鸣三省之地。村落形成于清代前期,村名原来叫柏杨寺,后寺院被洪水冲毁,辛亥革命后,人们根据村周围满山坡生长高大挺拔的白杨树,而改名白杨坡村。这里原生态的民居生活、幽静的生活环境,仿佛世外桃源,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前来感受这个小山村的诗意美。

沿着省道324一路驱车前行,过石城镇,在它的东部就是目的地白杨坡村。车子拐进山间道路,左盘右旋,慢慢就感到周围静了下来,罕有车辆来往,没有人声,只能听到时时传来的鸟鸣声,在偶尔刮过的山风中远远地传来。

车辆拐了不知道多少个弯之后,我们终于看到前方不远处的山坡上,有掩映在树丛里斑驳错落的泥墙土房。那就是目的地白杨坡村了。白杨坡村并不大,村民只有一百多口人,房屋建筑分布在一条山谷的两侧山坡上,主要的传统民居院落和古建筑大都位于村子西北的半坡上,相对的东南山坡则比较少。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说的就是这个古村

弯弯曲曲的石阶。

顺着村中之字形的石板路我们一路前行。这些石板路宽窄不一,曲曲折折连接着每一处院落。高低错落之处,有石头台阶相连,左邻右舍上下左右互连,若是分开行走,下一个转角处也许就会又一次相逢。

穿行在窄窄的小巷中,听着不时传来的鸟鸣声,你会觉得这里太宁静了。这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明明身边有说话声,耳中还能听到清脆的鸟鸣声、风刮过树梢的呼呼声,但是,最真切的感受竟然是——静!

没有任何征兆地,突然之间,小时候学过的古诗词跃入脑海:“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等等。当时老师的讲解是,这是古人用声响来衬托一种静的境界,是一种以动显静的渲染手法。当时年纪小,只知道诗句很美,完全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此刻,几十年之后,我突然懂了,不需要想象,不需要抠字句,你只要身在这里,只要还能记得那些古诗词,你就会片刻之间,心意直通古人。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说的就是这个古村

石板路、石头墙和旧标语

这是一片美好的安静,它用各种悦耳的声响提醒你,这里的安静别有诗意。在村落中穿行,在石板路上转折。我们一行经过的一院一院的古民居,仿佛一首首历经沧桑的古诗词,在安静地等待,等待有缘人前来吟诵。

村子西北山坡的古民居保存相对完整,建筑年代从清代到民国皆有分布,以三合院为主,石头院墙家家有,石板做瓦不稀罕。房屋起半人高石根基、屋墙土坯做,再用麦秸泥抹光滑,墙上还残存有上世纪的政治标语,留下了一个时代的印记。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说的就是这个古村

石板做瓦的古朴民居

晌午的阳光并不热烈,透过树叶斑驳地洒在房顶上、洒在土墙上、洒在高低错落的石板路上,也洒在我们一行人的身上,给人一种恍恍惚惚的感觉。所谓的诗意,不只是想得起几首古诗词,而是,面对家乡的美好,你会想起古人诗词里的美好,如果能想得起几首古诗词,当然很好;想不起来,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对美好的期盼,从古到今,始终如一,我们的精神连接古人,历经几千年而没有断裂。


喜欢胡哥文章的请加关注,看更多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