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和你聊聊 Bumper 和它背後的故事

我們想和你聊聊 Bumper 和它背後的故事

之前給大家介紹了《週六夜現場》中「情景劇」這一形式,今天要和大家聊聊什麼是「Bumper」。

話不多說,直接上圖。(流量慎服)

我們想和你聊聊 Bumper 和它背後的故事

我們想和你聊聊 Bumper 和它背後的故事

我們想和你聊聊 Bumper 和它背後的故事

什麼是Bumper?

看到上面的一堆照片,那到底什麼才是 Bumper 呢,Bumper 其實就是專屬《週六夜現場》的一系列海報、照片和視頻短片,它的作用其實有兩個。

第一是 Bumper 的節目作用,Bumper 會在節目插播廣告的過程中放入,以緩衝節目和廣告之間的轉換,讓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覺得轉場「不那麼硬」。

我們想和你聊聊 Bumper 和它背後的故事

我們想和你聊聊 Bumper 和它背後的故事

第二個是 Bumper 的現場作用。

看過《週六夜現場》的朋友知道,在節目中是有很多小品劇的,在節目的錄製現場,每個小品之間的場景轉換需要一定的時間,如何讓錄製現場的觀眾始終「保持不掉線」的狀態參與到節目的錄製過程中呢?這時候 Bumper 的作用就出來了:我們在兩個小品之間放入嘉賓的 Bumper 供觀眾欣賞,讓觀眾和節目始終處於連貫的狀態裡。

說來可能很簡單,但是你所不知道的是,每一張 Bumper 的背後都包含著一段故事。

美版 Bumper 風格轉變野史

從 1975 年開始,《週六夜現場》的第一集就有了Bumper 問世,如果你去翻一翻節目,你能看到脫口秀圈兒老炮兒喬治卡林的第一張 Bumper。

我們想和你聊聊 Bumper 和它背後的故事

拍攝喬治卡林的攝影師叫巴斯金,是美國版《週六夜現場》的第一位御用攝影師,如果你看過七八十年代美國版的《週六夜現場》,開頭部分的紐約夜景就是出自他手。

但不得不說,當年的 Bumper 和現在比起來樸實的多,一個 LOGO 、一個簡單的背景、一個造型,就是一張 Bumper。事實上,從 1975 年到 1999 年這二十多年的時間裡,Bumper 的風格都是這樣寫實。

1985 年的麥當娜還是這樣的。

我們想和你聊聊 Bumper 和它背後的故事

哈里安德森還是這樣的。

我們想和你聊聊 Bumper 和它背後的故事

然而,情況在 1999 年以後,Bumper 的風格就大不一樣了,每一張嘉賓照片都開始走向活潑,走向更加專業化和時尚的方向,Bumper 的拍攝方向分成了兩類,創新類和經典類。

這一張就是經典類型 Bumper,這種 Bumper 的背景是單色塊的,帶著濃濃的波普風格。

我們想和你聊聊 Bumper 和它背後的故事

這一張也是路易大叔的經典類 Bumper。

我們想和你聊聊 Bumper 和它背後的故事

而這則是湯姆漢克斯的一張創新類 Bumper,在拍攝中對於拍攝背景色塊沒有要求,體現出了濃濃的活力。

我們想和你聊聊 Bumper 和它背後的故事

這種風格轉變的原因,簡單來說是因為——換了個攝影師。

美版《週六夜現場》

背後的女人

她就是瑪麗·艾倫·馬修斯。

1999 年後,瑪麗艾倫馬修斯接過師傅巴斯金的旗幟,開始主導美國版《週六夜現場》的 Bumper 拍攝,在這之前,她已經在巴斯金那裡當了7年的助理。擔負起這個工作後,瑪麗做了很多拍攝上的創新。

我們想和你聊聊 Bumper 和它背後的故事

(圖注:瑪麗艾倫馬修斯,1999 年開始主導 Bumper 的拍攝)

當一個拍攝嘉賓 Bumper 的攝影師很不容易,在節目錄制的過程中,嘉賓只有很少的時間去參與 Bumper 拍攝。因此,如何和嘉賓溝通爭取時間、如何拍出好效果、如何做到創新,

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最好的效果,是一個 Bumper 攝影師的基本修養,在這一點上,瑪麗牢記使命,力爭上游。

一個專業的攝影師,總能找到嘉賓最深層的性格,並把這種性格表現在照片裡。在瑪麗的拍攝生涯中,愛德華諾頓和她的合作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

我們想和你聊聊 Bumper 和它背後的故事

在這一張 Bumper 中,愛德華諾頓扮演了四個角色,包括男扮女裝的瑪麗蓮夢露。這張作品的靈感,來源於愛德華諾頓精湛表現人格分裂的演技,而這張圖的原型,則是一個事關這幾個著名演員死亡、自殺、精神問題的作品。

這張作品叫破碎的夢想大道

我們想和你聊聊 Bumper 和它背後的故事

週二拍主持人,週四拍嘉賓,為了一個拍攝想法絞盡腦汁,這就是瑪麗的生活,

一張好的 Bumper 是會說話的,它背後包含著攝影師的無數心血、靈感和汗水。

中國版 SNL 紀實

在中國也是這樣。

拍攝 Bumper 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兒,高專業性也意味著高攝影門檻,一張小小的 Bumper 不是誰都能玩兒的轉的。

為了完成Bumper,中國版 SNL 節目組專門從紐約請來了專業攝影師負責拍攝。為了讓攝影師瞭解《週六夜現場》的調性,節目組還搞到了美版《週六夜現場》的現場錄製票,而這張票千金難求,很多在紐約本地住了幾十年的市民都沒有去過一次現場錄製;每週攝影師會做十幾個小時的飛機專程來中國拍幾張照片,然後飛回去;

這種付出也是為了一張 Bumper 的品質。

拍攝 Bumper 很苦,但是也會有一些甜事兒。

大家一定記得郭德綱老師的這張 Bumper,在這張 Bumper 背後,有著一個甜秘密。

我們想和你聊聊 Bumper 和它背後的故事

那天的錄製已經到了深夜兩點鐘,錄製現場的每一個工作人員都疲憊的很,攝影師與郭老師一起拍攝Bumper。

在 Bumper 拍攝中,嘉賓只需要按照攝影師的要求擺好姿勢拍攝就好,但郭德綱老師卻沒有。他感受到了氛圍的疲憊,所以當指揮棒被遞到手裡後,他開始邊拍攝邊講笑話,密集的現卦和段子,把工作人員逗得前仰後合,那個時候的郭德綱像一個節奏大師,它揮舞著手裡的指揮棒,憑藉著幽默和舞臺經驗讓全場工作人員的疲憊一掃而光。

一張好的 Bumper,是會說話的。

無論是中國版還是美版,一張小小的 Bumper 背後總會有著你所不知道的故事。一期 SNL 是一個宇宙,而一張張 Bumper 是這個宇宙裡的一顆顆星,可能很渺小,卻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