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该不该参加校外补课?(上篇)

自从养了娃,各种烦恼忧愁不期而至,首先是在娃刚降临这个世界时,身边的年轻父母就有一部分人带着娃,每天奔波于各种培训机构,最初看到这种情况时,我并不以为然,甚至感觉到他们的做法有点可笑,心里想:“才多大一点儿的孩子,就开始去学这学那,真的有这个必要吗?”

后来,不知道那些校外培训机构从哪里弄到了我的手机号码,于是他们就打电话找上门来,问我是不是家里有一个马上要上幼儿园的孩子,我一听就有点不太高兴了,心说你查户口吗?我家里有什么人管你什么事?就是这样的对怼,没想到人家不但不生气,反而扑哧一声笑了,那笑声银铃般好听,弄得我一时间晕头转向,刚开始我还以为她这个人天生有毛病,根本搞不懂别人生气的样子,谁知道,几句话沟通下来,我才知道,原来她是在取笑我太愚蠢,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趋势,就如今的社会,像我家里这么大的孩子,人家早都通过培训,达到流利背诵通篇的《三字经》了,英语口语也学得不错,完全可以和老外进行简单的交流,而我这个愚昧的家长,还蒙在鼓里偷着乐呢,实在是令人好笑。对方电话那端一通废话,还真的把我吓出一身的冷汗,即便如此,我的内心世界里,依然是很抗拒她的花言巧语,于是,听完介绍,我直截了当的回了她:“别费心思了,俺家孩子目前暂时不打算学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看我油盐不进的样子,对方很知趣的和我说再见,然而,没过几天,一个电话,她又打了过来,仍然是不厌其烦的游说,与我而言,依旧是无动于衷,但这次聊天,由于手上有事正在忙碌,为了方便起见,我就开了免提,妻子坐在旁边听到后,立刻来了兴趣,于是,我们之间的对话瞬间变成了妻子和她之间的交谈,而我,除了在这次对话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其他方面,很显然我已经被彻底淘汰出局。

我们的孩子该不该参加校外补课?(上篇)

那次交流以后没有多久,孩子就在妻子的带领下,上起了平生的第一个培训班,从此,妻子就好像跨入了一个校外培训班的图书馆,她每天都能接收到来自各种机构名目繁多的培训课程介绍,而且特别让人惊奇的是:这些培训机构清一色的都设置了试听课,只要你愿意坐下来花点时间和他们细聊,那么恭喜你,他们一定有能力让你乖乖的签约,心甘情愿的带着孩子来试听他们的课程,然后交钱开始接受他们的各种培训,可见,这些培训班的销售人员,那炉火纯青的销售技巧早已经套路化,根本不是你一个年轻父母所能应付得了的。

自从孩子上了第一个培训班,妻子所掌握的校外培训信息呈指数级逐日增长,而且这些名目繁多的培训班试听课也被那些课程销售紧锣密鼓的给你布局其中,就这样,在他们所谓的最优规划下,孩子的业余时间日渐减少,而等待她参加的试听课和培训班却一路攀升。

一次听课,妻子刚好有点急事,实在抽不开身,就安排我带孩子去上课,在那里,我有幸认识了几位和妻子有着同样心情的年轻父母,从他们那闪烁其词的谈话中,我似乎读到了他们内心世界那各种各样的迷茫,望着他们那无所适从的样子,我不仅扪心自问:“如今的孩子学习内容和我们当年上学所学习的知识基本上差不多,而现在的教育资源已经比我们上学的时候,不知道提升了多少倍的档次,更别说在如今经济繁荣的上海,那所有的教育资源,在全国来说,都是一流的配置,为啥当下的孩子仍需要这么多的校外培训?为什么年轻的父母们都这样孜孜不倦的追从着各种各样的课外培训?”

我们的孩子该不该参加校外补课?(上篇)

对此,有人告诉我,参加校外培训,最初的时候,需求主要来自于父母,因为在他们读书的那个年代,大家追求的都是努力学习换取好的成绩,以便将来能考上个好的大学,这样不但能够光宗耀祖,而且还能在毕业后找个好的工作,过上幸福的日子,这样两全其美的好事儿,在那个应试教育占主流的年代,高考指挥棒的威力严重的影响着年轻一代,那时候的学生,除了学习,几乎没有什么兴趣爱好,比如说最近这些年比较流行的舞蹈、歌唱等艺术表演,他们几乎都不曾涉足,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荧屏上那些唱唱跳跳的演员,一时间成了大众关注的焦点,他们在舞台上或一曲高歌,或一展舞姿,顷刻间就能轻轻松松获得很大的名声,而且还能够赚取大把大把的钞票,这样的形势让社会上追星的现象愈演愈烈起来。追星也好,羡慕那些荧屏上的知名演员能赚大钱也罢,对成年人来说,想找回自己的青春,也靠学一门艺术去挣大钱,与当下已经是无法挽回的事实了,所以,作为孩子的父母,他们今天能做的也就只能是看着人家的好,做着自己的事,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然而,自从养育了下一代,看着孩子们手舞足蹈的一天天长大,父母们隐藏在内心深处的那种羡慕开始变的现实起来,他们甚至认为,只要通过一定的训练,他们的孩子,完全可以和荧屏上那些靓丽的演员一样,唱唱跳跳的挣钱,高高兴兴的出名,不置可否,这些父母的想法绝对靠谱,所以最初的校外培训,大抵都是家长本着学习弹钢琴、学舞蹈、练绘画、学唱歌等这些兴趣爱好类的培训课程展开的,需求决定市场,在当时的社会,很多的兴趣班就是顺应社会的需求应运而生的。

随着兴趣班的风行,社会上的培训市场也日臻成熟起来,于是,在大好形势下,一些嗅觉灵敏的商人,除了增加兴趣班的数量,在一些与学校课程相配套的培训班方面,他们也开始尝试着创办起来。毕竟,在学校里学不会的学生还是大有人在的,加上独生子女的原因,没有那个家长愿意放弃自家孩子的前程,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他们总是会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孩子补课,这些刚性需求被培训市场唤醒后,校外培训班一下子得到了空前的爆发。

比如:看到邻居家的小明到外边参加培训班“吃野食”了,学习成绩一下子提高了一大截,在班级里受到老师的表扬,有些父母便坐不住了,他们私下里一打听,原来是校外培训班起了作用,于是,就领着孩子忙不迭地报名去了,显然,这种真实的市场需求对当时校外培训市场的空前繁荣在无形中起到了极大的推波助澜作用。

我们的孩子该不该参加校外补课?(上篇)

有了培训机构,又有了家长们的实际需求,市场繁荣显然是水到渠成,于是校外培训的红利一下子变得炙手可热起来,中国人多,潜在的培训需求市场自然也很大,像什么东方西方学校,当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他们几年运作下来,不但赚到了大把的钞票,还赢得了很大的市场份额,赚取了足够的名气,在短短的几年里,一个只有几人临时凑合起来的课外补习班,一夜之间摇身一变便实现了它的华丽转身,俨然一副国际型教育集团模样,这样的企业,发家致富的奇迹不得不说是对当代中国的最大嘲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