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儿子成被告,如此“维权”该不该?

跟踪儿子成被告,如此“维权”该不该?

为使前妻找不上自己监护不力的借口,他竟然跟踪起儿子来。哪想好心办了坏事,他反而丧失了对儿子的监护权。

吴雨清与前妻刘晓云离婚时,6岁的儿子吴俊波判归吴雨清抚养。在吴俊波小学六年级的一次家长会后,班主任老师将吴雨清单独留了下来对他说:“你可要多关注你儿子哩,他现在可学会进网吧玩游戏了。”吴雨清一听顿时懵了。

原来,在一位叫李虎的同学影响下,吴俊波跟着他多次偷偷到网吧上网玩游戏,导致成绩一落千丈。

回到家,吴雨清没有责骂儿子,只是告诉他进网吧玩游戏的危害。心知肚明的吴俊波不敢隐瞒,也就承认了网吧玩游戏的事。吴俊波还口头保证:“爸,原谅我这一次,下次我再也不敢了。”从这天起,吴俊波还真改了。

谁知,刘晓云不知从哪里得到儿子进网吧玩游戏的消息,她认为吴雨清没有资格再监护吴俊波。两人为此发生争执。刘晓云在电话里丢下一句话:“吴雨清,这次我可原谅你,如果儿子再进一次网吧,我还会上法院告你!”

刘晓云为何要与吴雨清争执儿子的监护权呢?

跟踪儿子成被告,如此“维权”该不该?

原来,因刘晓云离婚前有过错,具有婚姻过错,孩子才判归吴雨清抚养。后刘晓云后悔了又想复婚,可再婚后的吴雨清不答应,于是刘晓云决定要回儿子的监护权,希望以孩子为纽带达到自己复婚的目的。为此,刘晓云曾经三次到法院起诉要求儿子的监护权,虽然都败诉了,但刘晓云并不甘心。

为了不让刘晓云抓到把柄,吴雨清决心加强对儿子的管理。原来儿子早上起得都挺早,吴雨清还鼓励,可现在吴雨清却规定儿子必须等到七点以后才能出门。对此,吴俊波很不适应。放学时,吴雨清总要提前下班来到学校门口等候吴俊波一道回家。一天吴俊波对吴雨清说:“爸,你相信我吧,我不会再进网吧了。”但吴雨清依然如故。一段时间下来,吴俊波变得沉默寡言。

有天早上给儿子十元早餐钱,下午回到家翻看他书包发现还剩五元钱,这让吴雨清起了疑心,莫非儿子省下钱进网吧?尽管自己对儿子加强了管束,但他怀疑儿子还是变着法儿骗自己。于是吴雨清决定每天定时跟踪儿子,看他到底在干什么。

从此,每天天还没亮,吴雨清就悄悄起床。等儿子刚出门,他就悄悄跟在儿子的身后,一直要等到儿子进了校门,他才松口气。每天下午他也不再到学校门口等候儿子,而是在离学校较远的角落里呆着,儿子一出校门,他就悄悄跟着他,直到他进了家门。儿子还感到奇怪了,这段时间爸爸上哪去了呢?

以后每逢双休日,只要是吴雨清在家,待儿子作业做完后,他就带着儿子走亲访友或是到公园里逛逛,完全没有吴俊波的自由空间。有时遇到有工作业务,吴雨清都要把儿子带在身边。吴俊波感到身心疲惫,变得郁郁寡欢。

不久,学校召开家长会,不明内情的老师表扬吴俊波变乖了。

当晚回到家,喝了点酒的吴雨清高兴之下在书房写了一篇《育儿感受》,他将跟踪儿子的情况及感受写在了上面。写完后,酒劲发作的他睡着了。当晚吴俊波起来小解,看到爸爸的书房里还亮着灯,于是蹑手蹑脚地走进去,发现了爸爸写的《育儿感受》,刹那间,吴俊波全明白了。

第二天一大早,吴俊波背着书包出了门,途中他悄悄回头,果然发现了爸爸的身影。

自从知道自己被爸爸跟踪后,吴俊波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不论是在校园,还是在上学或者放学的路上,吴俊波总感觉到父亲的眼睛始终盯着自己,上课时他也显得心神不宁。有时甚至在梦里都出现父亲跟着的身影。吴俊波整晚整晚地失眠。

以为自己的跟踪儿子不知道,这样吴雨清就跟得越上瘾。如果每天不跟着儿子走一趟,浑身都感到不自在。

直到一个星期六的下午,以为儿子在家做作业不会出门,吴雨清就放心出门陪客户吃饭去了,谁知傍晚回到家没见着儿子。问妻子,妻子说:“你走后,他说出门和同学打会球,现在一直没回家,我正着急要给你打电话哩”。吴雨清一听脑袋嗡地一声大了:“肯定是往网吧跑了。”说完就拉上妻子一道去附近网吧找。但是找遍了附近的网吧,也没有发现。这时,刘晓云打来电话说:“吴雨清,你给我听好了,儿子今天可是自已跑到我这里来的。他说不愿与你住在一起了,都是你干的好事儿,竟然跟踪自己的儿子!”

得知了儿子的下落,吴雨清才长吁了一口气。吴雨清要妻子先回家,自己赶到刘晓云处想将儿子接回来。

可没想到,不管他怎么劝说,一向对自己言听计从的儿子竟然说不愿回去了,吴雨清只得黯然神伤地离开了。

就在吴雨清设法让儿子回心转意时,几天后,他接到法院的传票,竟然是前妻向法院起诉要求判决儿子由她监护。不久法院开庭审理,经当庭征求吴俊波的意见后,法院判决吴俊波由刘晓云监护,吴雨清有探视权,其探视孩子时,刘晓云应当配合。

那么,吴雨清为何会失去了对儿子的监护权呢?

跟踪儿子成被告,如此“维权”该不该?

法官说法: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应当受到法律保护。本案中,被告为了纠正儿子的不良行为,采取了跟踪的过激方式,导致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损害。吴雨清的行为是极端错误的,如果吴俊波再跟随吴雨清生活,其心灵的创伤一时难以愈合。同时,吴俊波当庭表示愿意跟随母亲刘晓云生活,故刘晓云的请求合理合法,法院是应当支持的。刘晓云虽然在婚姻上曾经具有过错,但吴雨清现在没有证据证实刘晓云不适宜对孩子进行抚养监护。故现在吴俊波跟随刘晓云生活是恰当的。

那么,父母如何正确行使对孩子的监护权呢?法官认为,父母应当理智行使对未成年子女的保护和教育的权利

本案值得我们讨论的一个问题是父母应当采取何种方法对未成年子女进行保护和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23条规定:“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保护是指为了未成年子女的安全和利益,父母要防止和排除来自外界的自然损害和他人的非法侵害。教育是指依照道德和法律的要求,采取适当的方法对未成年子女加以引导和教育,对其错误思想和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和必要的约束。未成年子女是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人,他们缺乏对事物的正确理解和处理能力,法律授权父母对其进行保护和教育,既是为了未成年子女的利益,也是为了社会利益。但何为“适当方法”法律却无明文规定。如父母可否通过打骂、偷看日记、跟踪等方式了解未成年子女的情况并进行教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般而言,父母与未成年人存在的至亲伦理关系,决定了父母一般会采取合适的、不伤害子女的教育方式,但因观念、认识、个人品质等原因,致使一些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方法不当甚至违法犯罪,如一些封建思想严重的父母,将子女当私有财产,不尊重其人格尊严;一些父母认为棍棒下面出孝子,对不听话的孩子非打即骂;更有一些父母用暴力、虐待手段惩罚孩子。因此,法律应对保护和教育权利义务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加以明确规定,尤其是对一些严重损害孩子身心建康的管教行为加以限制和禁止性规定。

从本案的情况看,吴雨清开始未履行自己对吴俊波的教育义务,吴俊波因上网玩游戏而致成绩下降;之后,吴雨清认识到自己的责任,采取多种方法尽量同儿子在一起,严格监控其行踪,其出发点是好的,但在知道吴俊波已改正缺点的情况下,还长期跟踪并导致儿子产生严重压抑,就不合适了(因涉及隐私,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