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做好这三点,孩子想不自信都难

文|小羽老师

父母做好这三点,孩子想不自信都难

自信,太容易: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无心之举。因此这个世界上,更多的恰恰是自卑的孩子。

父母做好这三点,孩子想不自信都难

自信,是一个孩子未来成功的基石。

英国的心理学者哈德菲尔德说:“人在自信的情况下,可以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到500%以上,而没有自信且自卑的人,只能发挥自己能力的30%。”

孩子的自信,是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的肯定。特别是幼年时期,父母所给予孩子的爱以及教育方式,对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影响深远。

孩子自信还是自卑,父母是否做好这3点非常关键:

01 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

生活中,父母常常做出不尊重孩子的事:

专制、孩子只能听父母的,没有选择权:“我说不去就不去,你哭也没用。”

当孩子向自己提问或倾诉时选择性忽视、漫不经心:“我没时间看,自己玩去啊。”

不接纳孩子的情绪,强行压制、甚至责骂:“你再闹妈妈不要你了。”

过度保护,不相信孩子的能力,不给孩子独立的机会:“你洗不干净的”、“你会摔掉的”

父母做好这三点,孩子想不自信都难

有句话说,尊重使人有底气。

一个没有受到尊重的孩子,会对自己有着极低的认同感。

他们的心里总是充斥“我不好,我不行,我不配”的声音,认为自己不值得去拥有生命中美好的事物,自卑的种子在心中悄然生根。

想要培养出一个自信的孩子,父母首先要摆正自己的态度,给孩子应有的尊重。

◆ 给孩子做选择的机会,比如周末去哪里玩,给宠物取什么名字,尊重孩子的想法,适当的时候可以采纳他的意见。

◆ 懂得倾听孩子真实的感受,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积极回应。

◆ 接纳孩子的情绪,哪怕是负面情绪,并真诚地与他相处。

◆ 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当孩子表现出独立和对外探索的倾向时,不要阻拦他,鼓励他不断发展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

还可以在某些时刻适当示弱,请求孩子的帮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需要,自我价值感更高。

父母做好这三点,孩子想不自信都难

02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正确地鼓励和赞赏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缺少欣赏的目光,常常用“比较”、“打击”给孩子埋下了自卑的种子。

“你看你王阿姨家的孩子,又考第一了”

“隔壁的小明,比你还小,就当上班长了”

“你好朋友一直第一,你成绩这么差,她怎么会跟你玩的”

这些父母,总是善于发现别人家孩子的优点,却只会盯着自己孩子的缺点,不断否定孩子,甚至打击,不管孩子怎么做,付出了多少努力,似乎都无法令他们满意。

就这样,得不到正向反馈的孩子长大后,也会不自觉地用别人的优点衡量自己,看低自己的能力,陷入自卑

父母做好这三点,孩子想不自信都难

与其不停地拿自己孩子和别人家孩子作比较,不如多夸夸孩子,多找找孩子的亮点,如此才能让孩子表现出更多优点。

在孩子失败、沮丧、对自己产生怀疑的时候,父母更是应该及时站在孩子身边,给他鼓励,帮助他重建自信。

03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写道:

“我是个有价值的人——有了这样宝贵的认知,便构成了健全心理的基本前提,也是自律的根基。它直接来源于父母的爱。”

年幼起就享受过父母无条件的爱的孩子,内心丰盈而笃定。

成年后即便遭遇天大的挫折,幼年培养出来的强大自信,也会使他鼓足勇气,勇敢地战胜挫折,不自暴自弃。

每一位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我们都可以理解。

可是父母一定要做好的一个准备就是,你的孩子很大概率上未来只能成为一个平凡的人。

父母做好这三点,孩子想不自信都难

摧毁孩子的自信心,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父母的语言暴力。

大学时一位朋友曾经对我说:“我妈对我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怎么这么没用。”

作为父母,永远不要用语言伤害孩子,不随便给孩子贴“笨、蠢、懒惰”等负面标签。

呵护孩子的自信,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孩子表现不好或做错事的时候,不会推开他、放弃他,让孩子能够确认,不管自己做错了什么,父母对自己的爱是不变的。

解决问题时,对事不对人,只针对言行做出评价,并引导孩子进行改正。

对孩子的评价,也不要因为他取得什么成绩而变化,珍惜孩子的独一无二。

只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所以我爱你,并永远做你的后盾和支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