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個村竟有214座水廠!蘇北這個縣「一網到底」保障60萬村民飲水安全

238个村竟有214座水厂!苏北这个县“一网到底”保障60万村民饮水安全

238个村竟有214座水厂!苏北这个县“一网到底”保障60万村民饮水安全

灌南縣城鄉一體化供水前,村民使用地下水的情景 資料圖

238个村竟有214座水厂!苏北这个县“一网到底”保障60万村民饮水安全

“這水不苦不澀。”70歲的鄧文先緩緩擰開自家的水龍頭,雙手並在一起接了滿滿一大捧,咕咚咕咚喝了下去。老人記得全村通自來水的日子:2016年12月28日。

這一天,江蘇省灌南縣238個村一起告別了長年飲用地下水的歷史,吃上了城鄉一體“同源、同網、同質、同服務”的安全放心水,鄧文先所在的堆溝港鎮四圩村正是距離縣城區50公里開外最偏遠的一個村莊。

對於這項投入逾10億元的“改水”工作,灌南縣委書記李振峰說,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更應將民生福祉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使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發展的溫度、實實在在享受到發展的紅利。

238个村竟有214座水厂!苏北这个县“一网到底”保障60万村民饮水安全238个村竟有214座水厂!苏北这个县“一网到底”保障60万村民饮水安全

灌南縣城鄉一體化供水工程中通往村民家中的三級管網改造 資料圖

01

昔日尷尬:地表水資源豐富卻面臨無水可飲

自2014年接任縣碩項湖水務集團公司負責人至今,梁順新習慣喝他們公司生產的瓶裝純淨水,接待來訪的客人也是,“首先是對我們自己的水有信心,同時也是為了記住我們‘水改’之路的艱難,記住灌南縣那段飲水危機的歷史。”

灌南縣地處黃海之濱、連雲港的南大門,境內有14條淡水主幹河道,水域總面積超過40萬畝,地表水資源之豐富,在蘇北幾乎無人能及。那麼,灌南縣群眾之前的飲水危機是怎麼來的呢?

灌南缺水,缺在地下水的長期無序開採。2009年前,該縣一直以地下水作為飲用水源,是全省唯一依靠地下水作為飲用水源的縣份,長期超採使城區及其周邊形成了50平方公里的地下水降落漏斗。灌南缺水,缺在汙染。汙染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此前粗放經濟發展過程中本土產業的汙染;二是作為入海口承接著14條入海河流帶來的上游汙水。灌南缺水,還缺在海水倒灌,因為靠海太近,加之長期地下水開採形成採區空,使得海水通過地層湧入填補形成海水倒灌。

縣水利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從2000年起,灌南城區地下水開採量以年均5%的速度增長,到2009年達到了年均開採量730萬噸,是1999年的8倍;到2005年全縣形成新安鎮、堆溝港鎮兩個地下水超採區,特別是新安鎮城區在15年內地下水急劇下降近30米,城區及周邊20萬人的飲水安全受到嚴重威協。

彼時,農村地區飲水安全同樣面臨極大挑戰。因為城鄉二元結構的特性,灌南縣農村地區供水過去是各自為戰。到2010年,全縣共建農村水廠214座,近60萬農村居民通過小水廠供給飲用地下水。灌南縣疾控中心對小水廠水質進行的動態監測分析也顯示,地下水水質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主要表現在氯化物、溶解總固體超標,甚至水廠細菌總數超標。

“這些名為水廠,實際上就是各村在井口上建一個蓄水池,採取自營或外人承包的方式,定時或不定時給農戶供水,絕大多數沒有消毒設施,更談不上飲水安全。” 梁順新說。

238个村竟有214座水厂!苏北这个县“一网到底”保障60万村民饮水安全

碩項湖水廠

02

民生大計:城鄉統籌區域供水“一網到底”

“80萬灌南民眾對飲水安全的渴望,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望眼欲穿’。”梁順新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開始,當地縣委縣政府都把飲水安全列為地方的重大民生工程著力解決。到2014年10月成立碩項湖水務集團,城鄉統籌區域供水由此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

首先要解決的是飲用水源地問題。早在2008年,灌南縣經過論證將北六塘河確定為飲用水源地,2009年獲得省政府批覆。按照省裡的要求,城鄉統籌區域供水水廠必須具備雙水源。2012年2月,庫容量460萬立方米、可保障50萬人口20天飲用水需求的碩項湖成為灌南縣城市飲用水備用水源,並於2013年動工開建。碩項湖備用水源的建成徹底改變了當地城鄉居民飲用水單一供水的現狀,扭轉了灌南縣“客水穿境過,好水留不住”的困境。

“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的改水工程,同樣面臨著兩大難題,首先是建設資金難題,其次是214座農村小水廠的處置難題,相較超過10億元的水廠配套和3700餘公里的主次管網資金投入,遠不及對小水廠的處置難度更大。”作為“改水”工程的全程參與和見證者,梁順新對這項觸及部分人利益的“改水”工作感觸尤為深刻。

對小水廠的處置方式,縣裡提出由政府出面收購。據瞭解,這些小水廠的產權結構複雜,有愛衛會投資建設的,有水利局投資建設的,也有個人投資建設的,而且年代久遠、設備老化,有的還存在債權債務糾紛,這部分水廠的處置一度成為“改水”工作最大的阻力。

2016年8月,灌南縣出臺《關於加快推進全縣農村水廠整合重組實現城鄉統籌區域供水的實施方案》,確定了“公正公平公開、依法依紀依規、合情合理合法”的總體工作要求,經過140多天的溝通、協商、資產評估、再協商等艱苦工作,至2016年11月底,214座農村水廠全部完成回收,小水廠原來通往村民家中的管網正式接下縣水務公司的自來水管網。

梁順新記得清楚,2016年12月28日全縣通水那天,他就在四圩村的現場,親眼看到鄧文先家的水龍頭通來自來水,也親眼看到村民們在村口放鞭炮慶祝的場景,“鞭炮擺了有一里路,燃放了整整半小時”。

從2013年開始啟動建設城鄉統籌區域供水工程,到2016年6月底先後完成日產10萬噸的碩項湖自來水廠和日產6萬噸的田樓自來水廠建設任務,灌南縣在全省率先完成城鄉統籌區域供水。2016年年底前,實現“一網到底”城鄉統籌區域供水全覆蓋,真正實現了城鄉供水的一體化改造,也“改”出了全縣的民生大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