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業泡沫退潮,誰爲激進買單?

對於這一事實,行業裡有很多人仍然不為所動,在盲目擴張。但不管你信與不信,影視行業凜冬已至,都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在最火熱的時候,有電影公司市值最高的時候接近1000億,但現在可能200億都不夠,而目前現在市值最高的電影公司,接近300億,但這也是從高峰跌到了三分之二。由於盈利的不確定性和波動性,現在資本市場對影視公司的熱捧已經開始大幅度下降,影視業也可能就此進入漫長的冷凍期。

資本外逃對於影視行業的打擊稱得上是毀滅性的。因為電影行業是一個需要資本的行業,沒有了資本,便沒有了一切運轉的條件。

直播平臺:負債累累、拖欠工資,泡沫刺破

2016年被稱為“直播元年”,許多大大小小的網絡視頻直播公司紛紛起來爭奪市場,同時行業亂象也開始瀰漫。對此政府部門開始加強監管,行業面臨洗牌的傳言也開始加劇。

到了2018年,這一行業卻迎來寒冬。就在今年初,國民老公王思聰創辦的熊貓TV也再次陷入‘拖薪門’這一醜聞中。

早在去年6月份,原熊貓直播主播尹素婉就通過微博爆料與平臺的經濟糾紛,不過隨後平臺回應表示是主播合同期內的約定直播量未達到標準,消極對待合同規定的應盡義務才會導致薪資未全部結算。

影視業泡沫退潮,誰為激進買單?

今年6月21日,其被曝出存在資金鍊斷裂危機,並出現延期支付、不結算主播經紀公司及主播收入,造成大量主播出走,讓熊貓直播陷入危機的情況。

不過熊貓直播公關部隨後出來闢謠稱,員工並沒有出現工資發放延期的情況;而主播薪資延誤,是由於財務流程和主播業績審核標準問題造成的;至於主播出走,則是行業內正常不過的現象。

星美影院:密鑰被停、拖欠工資、借殼失敗

長期將國內院線龍頭萬達視為追趕目標的星美,經歷了過去兩年的高速擴張之後,2017年財報公佈旗下影院數到達了365家,光是去年就花費17.19億港元在三四線城市大量收購影院。

快速擴張背後,星美旗下影院也逐漸開始暴露大量問題,拖欠員工工資、社保以及分賬款密鑰停發事件頻頻發生,甚至出現了部分影院因拖欠物業租金、水電費導致物業拒絕續租而停業的情況,同時4月16日晚間宇順電子發佈關於擬終止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的公告,至此也宣告了星美影院借殼宇順電子再次企圖迴歸A股的計劃失敗。

影視業泡沫退潮,誰為激進買單?

8月31日,星美控股發佈半年報,營收24.48億港元,同比增長8%,歸屬母公司股東利潤3.01億港元,約人民幣2.62億元。相比於2017全年1.54億港元的虧損,2018上半年星美幹了什麼才有3億的利潤?

“利潤有一部分是我們的血汗錢!”來自星美公司總部、生活業務板塊的吳磊,看到星美的半年報,情緒激動。

調查瞭解到,星美全國範圍內的裁員集中在今年3、4月份,大部分被離職的員工,走上了仲裁、訴訟等法律途徑,但程序漫長,如今已至9月,他們大多數人沒有拿到被拖欠的工資。與員工工資一起被拖欠的,還有房租、水電、工程款、社保、稅金和保潔等款項。

橫店影視產業鏈上的各大公司:正在經歷二十年來最大的一場危機

今年娛樂圈的地震,不出意外地也影響到了橫店。

距崔永元曝出“陰陽合同”事件已過幾個月有餘,影視圈內關於“影視公司稅改”、“劇集價格限購”等政策的傳言卻愈演愈烈。

2017年的橫店,你可以看到包括《扶搖》、《延禧攻略》、《贏天下》、《香蜜沉沉燼如霜》、《芸汐傳》等頭部大劇,依然是眾星雲集。現在的情況卻大相徑庭,劇組寥寥無幾,且多是網劇和網絡電影。

影視業泡沫退潮,誰為激進買單?

劇少,劇組的“錢緊”也傳導到了產業鏈的上下游,比如道具公司。

在一位橫店道具公司的老闆看來,2017年,大戲一個接一個地來,每部戲都會拍上好幾個月,每筆進賬都至少是幾十萬。但2018年春節以後,就感覺開始沒有什麼組來,而且大部分都是網大,也就拍一個月左右,每筆收入還不到以前的十分之一。

由於劇組的狀況頻出,老程必須在接項目的時候謹慎對待,但進賬的銳減又讓他不得不多接一些小戲,以維持收入。矛盾之下,道具公司的收入難以維繼此前龐大的員工隊伍,逼迫他不得不做出了裁員的決定。經過核計,這次裁員需要裁掉三四十人,將近一半的員工。

老程心裡明白,這次裁員如同一次壯士斷腕,這些人技術都不錯,都做了好幾年,以後再想找這樣的人回來很難了。但目前的狀況由不得他猶豫,公司的發展只能擱置,先盡力度過眼前的難關。

寒冬並不可怕,怕的是沒做好“過冬”的準備

其實寒冬的來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家沒有做好過冬的準備,以致在“冬眠”的過程中夭折。那針對影視行業的這次寒冬,各影視公司以及從業人員應該如何儲糧過冬呢?

1、謹慎經營,保證現金流

如果你有健康穩定的現金流和充足的現金儲備,有足夠強大的內外部運營體系和足夠好的人才積累,那麼你將迎來蓄勢待發、整合市場的黃金期。

對於影視公司來說,這個時候首先要做的就是降低估值,落袋為安,儲存好大量的資金以備過冬,畢竟活著是最重要的。這次新麗被閱文收購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2、去庫存化,加快應收賬款回款

在影視行業熱錢多的時候,影視公司講求的是速度,快投快銷,由此市場上也迅速集聚了大量的待映(播)作品,無法順利面世,畢竟播映時間就那麼多。而當影視行業熱錢撤退後,行業去庫存化也就被提上了日程。

比如,影視公司如果稍微轉移一下發展方向,把目標暫時定在其他業務上,比如開拓待播作品的盈利渠道,比如在藝人業務上進行深挖,而在非頭部內容上的“燒錢”要慎之又慎。

3、進入“低”投資、主旋律題材港灣避險

相比由大IP+流量演員組成的大投資劇,一些“低成本”的影視劇,卻能在這場風暴中安然度過。

究其原因可知,很多大投資劇都是玄幻劇、古裝劇、偶像劇,玄幻劇後期特效花費巨大,古裝劇服化道不便宜,偶像劇如今流行在國外取景,加之這三類劇基本都是請流量演員擔綱主演,投資動輒三四億,很容易在稅制改革、整治天價片酬的過程中牽一髮而動全身。

相反,一些低成本的劇,常見於生活劇、主旋律劇,它們大多都是國內實景拍攝,請實力派演員參演,製作費很少上億,演員片酬也從未聽說過有天價。

結語:總之,寒冬並不可怕,關鍵是要在認清現實的基礎上保持平和心態,並敢於做出挑戰和改變,如此才能順利過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