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3萬億外儲1萬億美債引關注 任澤平建議減持:沒必要為美國過度消費和舉債“買單”

金融危機呼嘯而至,美國再次使出“放水”大招,讓全球分攤危機成本。這一次,“網紅”經濟學家任澤平建議,中國不必抱著日益氾濫的美元美債,不必為美國過度的消費和舉債“買單”。

3月23日,美聯儲宣佈開放式資產購買計劃,本週每天都將購買750億美元國債和500億美元機構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利用“無限續杯”式的量化寬鬆,直到達到穩定金融市場流動性和經濟的目的。

這是繼3月16日美聯儲推出 “零利率+7000億美元QE”、18日購買商票之後的“核武器”,幾乎等同於向市場宣佈,“兜底”一切。

此外,特朗普一項2萬億美元的財政刺激大招還在路上,包括“直升機撒錢”計劃,直接發消費券,往老百姓賬戶上直接發錢。儘管計劃未能如期通過國會參議院,共和黨和民主黨對於計劃的設計和落實存在分歧,但是分析普遍認為推出只是時間問題。

但美國股市似乎並不“領情”,隔夜三大股指繼續大幅回調,道指一度重挫5%。歐洲股市亦短暫上衝後,繼續調整。

恆大經濟研究院院長任澤平稱,史無前例的“洪水漫溉”依舊無法阻止美股低迷,市場主要有三大擔心。

第一,市場擔心疫情何時能控制住?3月23日全球確診病例超過35萬,美國快速超過3.5萬,意大利、西班牙、德國等還在大幅攀升。美歐跟中國國情不同,難以採取隔離、強制限制聚集等手段,導致控制疫情時間更長,代價可能更大。顯然,貨幣和財政刺激對控制疫情作用不大,考驗的是國家動員能力。

第二,市場擔心經濟停擺會否爆發失業潮?隨著美歐疫情蔓延和防疫手段升級,市場普遍預計二季度美國經濟將大幅負增長,貨幣刺激和流動性支持更像是止疼劑。正確的步驟應是先遏制疫情,然後恢復生產生活,最後擴大內需。

第三,貨幣能解決一切問題嗎?比如股市泡沫、企業高債務槓桿、製造業外遷、產業空心化、收入差距拉大、貧富分化、社會撕裂、美國夢暗淡等,這些正是過去長期貨幣超發埋下的風險。再次飲鴆止渴,是否陷入惡性循環?

現在美國的政治被民粹主義綁架,貨幣政策被政治綁架,十分危險。反而80年代裡根時期減稅、建設互聯網基礎設施、沃爾克遏制通脹,展現了精英在危機時期的歷史擔當和專業素養。

任澤平提醒,雖然中國成功進行了金融去槓桿、抗擊疫情和恢復生產,但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國難以獨善其身。疫情全球大流行和金融危機,將從貿易、外需、產業鏈、資本流動、金融市場、疫情輸入、外匯、房地產、交叉傳染等途徑向中國傳導。因為傳導是有時滯的,疫情全球大流行之後的金融危機和各國經濟衰退對中國的影響可能更深遠,現在還遠沒到宣告勝利的時候。

以次貸危機為例,美國2007年中就已爆發,但是由於影響時滯,直到2008年,國內的出口訂單和外需才大幅收縮,金融市場暴跌。

因此,任澤平認為,當前國內的任務是三大戰役:抗擊疫情、恢復生產、擴大內需。目前前兩仗打得很好,當務之急是擴大內需,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的後續衝擊,防止失業潮和企業倒閉潮,形勢十分嚴峻。這一次應對要以財政政策為主、貨幣政策為輔,啟動“新基建”的緊迫性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氾濫的美元,任澤平建議減持美元資產。在全球大規模買入石油、天然氣、鐵礦石、土地租賃權、農產品、海外高科技公司股票、黃金等。 現在無論石油還是股票,都在打折出售,有的甚至打對摺,歷史性機遇面前,

沒必要抱著日益氾濫的美元美債,沒必要儲備高達3萬億美元的外儲,沒必要為美國過度消費和舉債融資。

不過,這一建議在業內存在較大爭議。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中國增持美國國債87億美元,持債規模升至1.0786萬億美元,僅次於1.2117萬億美元的日本。

中國的巨量美債還引起了美國議員的關注,上週的一檔節目中,特朗普的同僚發聲,要中國為美國的疫情“買單”,方式之一是迫使中國減免一大部分美債。(金融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