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劉邦下定決心,進行騎兵軍制改革的彭城之戰

楚漢戰爭,歷時四年有餘,其中多以步戰為主,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楚漢時期騎兵作戰已經是相當普遍了。

讓劉邦下定決心,進行騎兵軍制改革的彭城之戰

雖然目前還沒有確切證據能夠證明騎兵作戰究竟在楚漢時期具有多大戰力,但是根據史書中殘存的一些資料我們至少可以得知,楚漢時期劉邦所屬漢軍經歷的一次重要軍制調整,就是和騎兵有關。

而這次重要軍制調整的一個背景就是劉邦遭遇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失敗:

春,漢王部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項王聞之,即令諸將擊齊,而自以精兵三萬人南從魯出胡陵。《史記·項羽本紀》

如上,劉邦的這次失敗便是發生在漢二年的彭城之戰。而因為在後來劉邦很快就反敗為勝了,所以歷來彭城之戰便不為人所重視,但是,客觀上來說,彭城之戰對於劉邦本身,以及漢軍的影響都是深遠的。

當此之時,項羽率領的西楚主力還深陷在齊地,而漢王劉邦則一路乘勝進擊,併合五諸侯之力,總計五十六萬大軍一舉攻陷西楚政權首都彭城,真可謂是一時之間天下為之震動。

作為諸侯之霸主的西楚首都淪陷了,如此,對於整個西楚的影響當然是非常之大,所以,聽聞彭城淪陷之後,項羽能做的,便是立刻召集諸將商議對漢戰事。

平心而論,此時項羽的表現確實很不錯,的確不愧是一位卓越的軍事領袖。在首都已然淪陷的情況下,項羽並沒有被憤怒衝昏了頭腦,而是準確的看清了當時的天下局勢,誠然,彭城淪陷固然影響重大,但是隻要齊地不穩,則楚地永無寧日,如此,齊地依然不能放棄,那麼首都怎麼辦呢?

讓劉邦下定決心,進行騎兵軍制改革的彭城之戰

項羽為之制定的策略就是,諸將繼續留鎮齊地清剿殘餘齊軍,而項羽則自領三萬西楚精銳南攻漢軍。

而關於這裡的三萬楚軍是什麼兵種,雖然史書上沒有做出明確說明,但是,根據後來發生的事情,以及當時楚軍面臨的困境,所以筆者基本上可以斷言,這三萬西楚精銳必然是騎兵部隊,如此才能讓項羽一路狂飆突進,打出了中國戰爭史上以少擊多最為蕩氣迴腸的一役:

四月,漢皆已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項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漢軍皆走,相隨入穀、泗水,殺漢卒十餘萬人。漢卒皆南走山,楚又追擊至靈壁東睢水上。漢軍卻,為楚所擠,多殺,漢卒十餘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為之不流。圍漢王三匝。《史記·項羽本紀》

如上所述,彭城之戰其實並不複雜,而項羽打的也就是一個出其不意。然而,再換回來想,劉邦此時攻入彭城之時,坐擁諸侯聯軍五十六萬,比當年項羽攻入關中時都多了十六萬,如此,別說是劉邦了,就算是我們當時,能想到的也就是項羽面對如此龐大的兵力,也只能是糾結西楚主力來奪回彭城了。然,誰都沒有想到,項羽居然真的敢那麼做,僅僅率領三萬楚軍就敢直擊士氣正旺的諸侯聯軍。

而項羽尋找的戰機也確實很好,首先是以劉邦想象不到的速度抵達彭城附近,而後則在清晨時分發動進攻,也就是漢軍全體防衛最為鬆散的時刻。事實上當時的劉邦壓根就不會想到項羽會這麼快來,如此,再加上那是楚軍最為精銳的三萬部隊,所以劉邦的兵敗如山倒也是註定的了。聞聽項羽一到,五十六萬人瞬間亂作一團,如此,在楚軍的猛力攻擊下,漢軍光是被水淹死的就達十餘萬,可以說,只此一役,漢軍的確是元氣大傷。

於是大風從西北而起,折木髮屋,揚沙石,窈冥晝晦,逢迎楚軍。楚軍大亂,壞散,而漢王乃得與數十騎遁去,欲過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漢王家:家皆亡,不與漢王相見。《史記·項羽本紀》

再如上所述,要不是突然的大風,吹亂了楚軍,劉邦或許真就死在這裡了。然而劉邦雖然逃遁,但他的家人卻為項羽盡數俘虜。

讓劉邦下定決心,進行騎兵軍制改革的彭城之戰

所以說,彭城之戰對於劉邦的打擊事實上是遠比我們今天之人要想象的大。劉邦在這場戰役中幾乎是失去了一切,但是,所以說他為什麼是高皇帝,那一個高字,便突出了其人心智之高遠非常人可比。

劉邦雖然經歷大敗,幾乎死裡逃生,失去了一切,包括他的家人,但是,劉邦也通過這場戰爭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漢軍的體制必須進行全面改革。

改革的方向,一個是放棄自己領軍,任用更加傑出的大將軍韓信為軍師統帥,而劉邦今後則只是作為輔助進行。同時另一方面,便是組建漢軍成建制的騎兵部隊。

在彭城戰役中,給予劉邦印象最深的無疑就是項羽麾下那三萬精銳騎兵部隊,如此也真正讓劉邦體會到了什麼叫做真正的兵在精而不在多。

攻下黃,西收兵,軍於滎陽。楚騎來眾,漢王乃擇軍中可為騎將者,皆推故秦騎士重泉人李必、駱甲習騎兵,今為校尉,可為騎將。漢王欲拜之,必、甲曰:“臣故秦民,恐軍不信臣,臣原得大王左右善騎者傅之。”灌嬰雖少,然數力戰,乃拜灌嬰為中大夫,令李必、駱甲為左右校尉。《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如上所述,當劉邦回到滎陽後做得第一件事,便是組建自己的騎兵部隊。而此次組建騎兵部隊的一個另外關鍵點就在於,劉邦開始真正把目光放到了那些曾經的秦卒身上。論當時騎兵能力卓越者,漢軍中只有兩位,一個叫做李必,一個叫做駱甲,而剛好他們二人又都是故秦騎士。

劉邦也是大氣,當即就準備讓此二人領漢軍騎兵,然而,二人卻道,他們是秦人,恐軍中不服,所以希望可以輔佐劉邦信任的人來領導漢軍騎兵,如此,劉邦在思慮過後,遂以年輕的灌嬰為中大夫領漢軍騎兵,而那二人則分別為左右校尉,輔佐灌嬰。

讓劉邦下定決心,進行騎兵軍制改革的彭城之戰

而這,就是漢軍成建制騎兵部隊的最初來源。

而關於當時灌嬰他們是如何來培訓這支軍隊的,我們目前能從史料中看到的就是,他們壓根就沒有進行多久的訓練。應該說,漢軍本身之前就是有騎兵部隊的,而此次的改革重點,則是將各營中的騎兵整合在一起,單獨作為一隻純粹的騎兵部隊進行作戰,所以也才會如史書中講述的,這支軍隊一經成立,便立刻投入了戰場:

將郎中騎兵擊楚騎於滎陽東,大破之。《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很顯然,這支騎兵部隊的戰鬥力從這裡也能看出是異常強悍的,成立不久便擊退了進犯滎陽的楚軍騎兵部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