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虎爛」帶你發現泉州:置身歷史與全球的坐標

古老而青春,多元而特色,是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泉州,置身於歷史與全球的座標,以深厚的文化底和豐富的人文內涵贏得了海內外的共同矚目。



「畫虎爛」帶你發現泉州:置身歷史與全球的座標


歷史悠久的泉州,地處福建省東南部,與臺灣隔海相望,經濟開發早在周秦時期就己開始,三國吳永安三年(260年),在今南安豐州鎮置東安縣治,南朝梁天監間(502-519年)置南安郡作郡治,為本地設置縣、郡治之始。西晉末年、中原戰亂、中原士族大批入泉,多沿江而居,晉江由此得名。他們帶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知識,使晉江兩岸得到迅速開發,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政治制度的變革,行政區劃建制幾度變遷。唐久視元年(700年)置武榮州,州治設今市區。唐景雲二年(711年)武榮州改名泉州。此後,又設有郡、州、路、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設行政督察區、專區、地區,1986年1月撤晉江地區設泉州地級市。

如今的泉州,是中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全球首個“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國務院首批公佈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國際花園城市”、“最佳中國魅力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稱號;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海峽西岸經濟區五大中心城市之一,也是中國三大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之一,更是中國民營經濟綜合改革試點地區,經濟總量連續十餘年居福建省首位。



“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憂山面海、風光秀麗的泉州,現有國家5A級旅遊景區1處,4A級旅遊景區6處,3A級最區14處,國家級重點風最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各1處,國家地質公園2處;擁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791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31處,有著中國最古老的伊斯蘭教寺一一清淨寺、中國現存最大的道教石刻——老君造像、中國現存最早的海港大石橋一一洛陽橋、中國現存最長的古石橋一一安平橋、中國唯一的海交析風石刻一一九日山摩崖石刻、世界僅存的摩尼教寺廟一一草魔等中外文化交流史蹟,一同見證著昔日泉州的開放和興盛。

泉州是聞名中外的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歷來就有對外通商貿易和友好往來的傳統。宋元時期,泉州刺桐港與埃及亞歷山大港齊名,是“東方第一大港”, 當時便與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商貿往來,呈現出“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繁榮最象。泉州又是中世紀世界各大宗教傳播交流的主要城市,承載著東西方文化融合交匯、共生共索的歷史,擁有各類蘊含豐富的博物館,其中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是中國唯一以海外交通史為專題的博物館,記載著“光明之城”當年商賈雲集、梯航萬國的歷史輝煌。而中國聞臺緣博物館是全國唯一反映國大陸尤其是福建與寶島臺灣歷史關係的國家級專題博物館。



豐高多彩的民俗風情,膾炙人口的風味小吃是泉州旅遊亮麗的風景線。走在泉州古城,到處瀰漫濃郁的鄉土文化氣息,至今流傳著南音,梨園戲、木偶戲、高甲戲等我國戲曲藝術的寶貴遺產。全市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3項、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一項、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優秀實踐名冊”一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遣產31項。惠安女、女風韻獨特。發祥於泉州的南派少林武術、水春白鶴拳影響遍及臺灣,東南亞和世界各地。肉棕、牛肉羹、面線糊、土筍凍。海蠣煎等風味獨特的小吃,讓人回味無窮,泉州的民間工藝、地方特產也獨具特色。德化被譽為“中國瓷都”,惠安被譽為“石雕之鄉”,安溪鐵觀音是烏龍茶的極品;傳承數百年的木偶頭雕刻、彩扎、竹編、刻紙、紙織畫等工藝品名揚中外。

泉州,這片美麗而神奇的土地,這座古老而活力的城市,處處彰顯無窮魅力。新世紀的今天,泉州正揚起振興的風帆,穿越波濤馳向21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

摘自:《泉州旅遊》期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